每日经济新闻

    中国石化吕大鹏:战略主动地创新企业品牌塑造(附演讲实录)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5-19 16:00

    今日(5月19日)下午,在成都举办的“2018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与创新论坛”上,中石化新闻发言人吕大鹏作了题为《创新品牌塑造 助力海外发展》的主旨演讲。

    吕大鹏在演讲中表示,创新品牌塑造一定要战略主动。他举了一个例子,1980年代,日本企业进入中国,是一个软实力先行、品牌先行、实力“后行”的案例。比如日本当时首先建立了一些医院,然后广告大量进入,这是一种“饥饿营销”,到了一定程度之后,1990年代,搞合资建厂,之后又进行资本输入。但不少中国企业走向海外是相反的顺序,首先是劳务先行,然后才是产品输出。

    吕大鹏称,2017年中国对外投资规模达1200亿美元,一流企业品牌营销费用平均占总体费用的6.9%。他说,他曾经出差,到了迪拜机场,想看看中国品牌的广告有多少,结果只看到华为的广告。

    中石化新闻发言人吕大鹏(每经记者 张建/摄)

    以下为演讲全文: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创新品牌塑造 助力海外发展》。

    为什么要提这个事呢,日本企业进中国的故事,年龄大一点的同志有印象,上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就是一个品牌软实力先行、硬实力后行的经典案例。

    先是1983年组织中日友好青年3000人大联欢,建设中日友好城市等,大概到了1980年代中期,日本企业的品牌广告开始狂轰乱炸,包括松下、索尼、东芝、夏普等。以广告的角度来说,现在应该叫做饥饿营销。当时要凭票,而且日本的企业到中国来,互相不打架,互相不拆台。到了1990年代,日本人开始搞合资建厂,再后来是资本输入。所以日本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是从公共关系、品牌、服务到再到技术、资本这么一个路径走过来的。

    我研究了一下,中国的企业大多数是颠倒过来走的,也就是说我们走出去的时候,往往是资本、劳务先走,然后才是产品,再往下面是技术。当出现负面舆情的时候,企业才开始琢磨我们是不是应该做一点宣传,是不是应该打造品牌,所以我们的路径反过来了,这是很怪的一个现象。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发展和品牌建设第一个表现是:软硬投资不对称。2017年,中国对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境外企业新增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是1200亿美元,这个投入是相当大的。国际一流企业平均营销的费用占到6.9%,我相信我们很多的企业都达不到。这个数据我拿不到,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的数据,说实话很少,少得很可怜。但我可以告诉大家,上次我出差的时候路过迪拜,在机场里面认真找有没有中国品牌,最后就看到一个华为,迪拜国际化的机场只有一个华为,所以感觉软硬投资不对称。

    第二个表示则是:巨大的品牌规模和弱小的品牌市场不对称。2017年,世界500强排名中有115家中国企业上榜,全球知名品牌咨询公司2017年的排行榜当中,进入前100强的品牌只有2家,华为和联想。美国上榜54家,中国只有2家。我感觉,中国企业走出去,特别重视硬实力的投入,但品牌建设没有跟上去,重投资、轻品牌,品牌管理意识薄弱,走出去给人的感觉就是中国的企业"富而不善,大而不优"。

    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市场,首先还是要先从战略高度来推进国家整体形象的塑造。其次,一家企业应该在目标市场进行品牌的战略布局。之前有一家外国公司的总监拜访我,很奇怪的是,他说能不能推荐一点中国的公益项目我来做,我记得他们在中国很少有业务,但是他在中国要提前若干年来布局品牌和生意,这让我感觉有一点惊讶。我们的企业走出去很多了,比如说中石化在海外有50000多员工,当然在海外,这一块儿也是我的责任,做得远远的不够。

    所以我想,企业在目标市场上的品牌战略布局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定要提前谋划,注意走出去,品牌先行。结论是企业走出去,品牌先行,可以高屋建瓴,事半功倍;反之则步履维艰、事倍功半。我们要创新品牌,应该做好生意、形象、公关、社会责任,也就是软实力先行。

    全球品塑造要做到分类传播,精准传播,这也是我个人亲身的体会。我讲个故事,2015年,中石化在俄罗斯赞助了国际田径世锦赛,到俄罗斯之后,我们就去做宣传,当时中石化在国内宣传自己绿色、低碳,小清新。我们也拿着这些资料在俄罗斯宣传,活动结束之后,我的同事跟我说这个宣传效果不怎么样,我说感觉不是挺好的吗,在那个像鸟巢一样的大广场上,我们宣传绿色、小清新的中石化。他说,你要在俄罗斯来宣传环保,就如同跟马云说,你家有几分钱一样,没有意义。为什么呢,因为俄罗斯的环境太好了,这个国家没有多少工业,是一个森林国家,所以对环保没有感觉,你跟他说环保等于白说。我说那应该说什么,同事说把国内老的宣传片拿来就行,就是中石化有多少人,有多少资产,销售收入多少,排世界第三,你就说这个东西,要秀肌肉。俄罗斯人服这个,你不要讲虚的东西。

    这件事给我刺激很大,回来后我们研究,一个企业在国际上传播,在各个地区各种文化上面传播,恐怕不能一概而论,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方式。

    品牌全球化,要升级我们的企业文化。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中石化原来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叫"爱我中华,振兴石化"。原来在国内喊了30多年,一点问题都没有,爱国是肯定没有错的,集体主义也没有错。但是跟外籍员工去说的时候,人家就感到很惊讶,我在你这儿工作,我为什么爱你中华呢,你都是世界500强第三了,还要怎么振兴呢,而且跟我们的顾客去说这个观点的时候,人家就觉得你就爱你中华,你到这儿来就是把我的资源拿走,就是到我这儿来挣钱的,人家有抵触心理。

    后来我们经过反复研究,找了专业的团队、顾问,把中石化的企业文化升级为"中石化,为美好生活加油"。这个理念是一语双关的,本身我们就是找油、炼油、卖油的公司,第二,我们是一个做好事的公司,为美好生活加油。而且这个可以用在国内,也可以用在国外,我们为业务所在国造福。这种理念在内外都得到了比较好的评价,所以这一点是提升文化格局。

    有一些企业也做得挺好的,像三星公司就强调要扎根中国,做中国人民喜爱的企业,基于大中华区,表示三星的使命是用技术造福中国人民。很多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当中,都在拼命隐藏自己的国别。比方说三星在什么地方表明它是韩国的呢,广告里面从来没有。索尼你看到什么地方有国别呢,没有,他们竭力淡化国别,这个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把爱国主义深深藏在心里,没有必要戴在帽子上,引起别人的抵抗、反感。

    这就是我的一些体会,不一定合适,供大家参考,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天津:出台“一揽子”措施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

    下一篇

    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杨学良:单一的传统汽车企业存在被颠覆的风险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