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实习记者 段思瑶 每经记者 赵成 每经编辑 杨翼
Model 3雪花般飞来的订单与其艰难产能爬坡形成的鲜明对比,给所有造车新势力上了活生生的一课。
如果留心观察,不难发现,大部分新兴造车企业已告别“讲故事”,步入产品落地“拼销量”阶段。业内有观点认为,多数新造车企业或将死于产品,因此,首款量产车型是否能够大卖,是观察这些新兴车企是否能顺利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在包括电咖、蔚来、威马、小鹏、零跑等在内的新兴造车企业中,目前已有产品落地的车企只有数十家。其中,小鹏汽车量产版G3承诺在2018年底前交付给用户;拜腾首个量产计划明年上市交付;威马EX5承诺今年内交付;零跑S01预计明年一季度交付。
由此来看,多数新兴造车企业将产品交付时间定在2019年年底前。而作为新兴造车企业中首款量产车型上市时间最早的电咖汽车,旗下首款电动汽车——电咖EV10的累计销量已突破千辆。电咖汽车也因此成为国内率先实现大规模批量销售的新兴造车企业。
2017年广州车展期间,电咖EV10正式上市,续航里程155公里,补贴后价格6万元起。与其他新造车企业首款量产车型相比,电咖EV10无论是价格还是续航里程,都相对较低。
“对新生事物而言,选择门槛越低,大家的接受度就越高,EV10针对的是年轻人,年轻人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相对来讲更高。”电咖汽车董事长兼CEO张海亮此前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电咖汽车一开始会从小型家用电动车切入,逐步树立品牌,然后会逐步释放产品。
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电咖汽车宣布将EV10的续航里程提升至320公里。与此同时,根据北京市环保局今年5月10日公布的《2018年度第七批符合环保排放标准车型目录公告》,EV10也顺利进入公告目录。
在首款量产车型后,电咖汽车的造车速度越来越快。今年2月,电咖汽车与星星充电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协议,基于各自的平台和产业优势,双方合作除涉及充电服务外,还将涉及新车销售、汽车金融保险等领域。到4月,电咖汽车位于绍兴的整车生产基地破土动工,总投资额55亿元,占地约1000亩,全部建成后年产量达到18万辆。
按照张海亮的规划,电咖汽车的造车道路分三步走:第一步是搭建研发团队,在此期间采用委托生产模式;第二步是搭建销售体系;第三步是自建工厂。绍兴基地开工,意味着电咖汽车的三步走战略已初步完成。
据记者了解,销售体系方面,截至目前,电咖汽车的销售网络已覆盖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浙江、福建等10个省市。产品方面,按照规划,未来五年,电咖计划每年投放 1~2 款全新车型,覆盖 80% 细分市场(从 A0 到 C 级)。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