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关于西安当前发展的若干问题……|窥镜专栏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5-08 10:45

    每经记者 方彬蔚    每经编辑 刘若尧    



    就是一场无人机秀,秀得好了就好了,秀得掉链子也就掉了,对秀本身何必要较真呢?

    需要较真的是城墙管委会“李代桃僵”的做法,用了彩排照片还不加说明。

    但是,将这场失误的无人机秀上升到城市浮躁问题,再延伸到教育、房价、户籍新政方面的时候,则过于情绪化和缺乏常识了。

    特别陕西某百年大报“反思西安户籍人才新政”系列报道,其立意和格局委实不敢恭维。

    鉴于此,有必要对西安当前城市发展的若干问题进行梳理,包括人口涌入、城市公共配套、房价和城市营销四个方面。

    重在澄清谬误,回归常识。

    关于人口涌入的问题

    无论是中南海要求的对标成都,还是陕西全省的追赶超越,绕不过去的是“人口问题”。平心而论,西安城市人口还真不是多的问题,而是太少的问题。

    看了陕西某百年大报数篇“反思西安户籍人才新政”文章,梳理了它的几个观点:

    A、教育方面带来的新高考移民难题,涌进来的落户生源愈多,势必造成本土录取率下降,考生学习压力增大,令人非常担忧;

    B、户籍新政放开后,老人随子女迁入西安,养老方面的矛盾会更加突出。

    C、人口涌入之后的医疗问题,看病难的问题,应该要怎么解决?

    D、包括后续交通、电力、用气等等,都是很大的问题。

    对上述报道,其在经济常识、城市发展方面的认知过于狭隘。

    当然,从一定层度而言,这种认知也代表了地方“保守势力”的声音。

    居住、就业、公共服务的空间失衡问题,亦即所谓的“城市病”。

    简单地将“城市病”与城市人口规模关联,并且得出应该控制城市人口的论述,在西安官场也不乏认同者。

    前任西安某主要领导曾有过关于户籍的论述,其认为西安不能放开城市户籍,人口大量涌进来之后,对教育、医疗方面的配套服务应该怎么办,西安有这个财力去解决这些问题吗?

    “城市病”的感受是直观的,很容易形成人口涌入导致“城市病”的印象。然而,城市扩张带来的好处却因看不见摸不着,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略。

    关于城市扩张带来的规模效应,上海交大的陆铭教授写过一本《大国大城》,其中有较为详细的论述,建议诸位有必要看一下,特别是西安的领导干部。

    陆铭在书中提到:他有个台湾朋友的姐姐原来在台北学中医做针灸,后来到上海学习,学完以后就不走了。台湾朋友就问他姐,你为什不回台北?她说,我在台北一天扎30个,我在上海一天扎300个。

    上海的人口大约是台北的10倍左右,诊所的业务量也是10:1。规模经济的好处自然开始显现,客户增多之后,整体收入增加,分享了诊所的固定投入,诊所的利润回报自然是上升趋势的。

    事实上,我们在西安的人口问题上,不需要去讨论抢人的对错与否,而是用什么样的方式,营造什么样的软硬环境,来吸引不同阶层的人士留在西安生活、消费、工作的问题。

    人口的涌入、城市的扩张,会有“城市病”的问题,然而“城市病”主要不是扩张本身带来的,而是取决于城市的技术和管理。

    城市公共配套的问题

    交通、医疗、教育等系列问题,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面临的状况?

    事实上,上述情形是否出现,严重程度,与城市管理者的视野、思维、格局、认知有很大关系。

    客观的说,早些年的西安,一直采取的是“鸵鸟政策”。然而,即便户籍没有放开,人口没有大量涌入,在城市公共配套服务方面依然有着很多欠账。

    对城市管理者而言,面临“城市病”的问题时,是应该去治病呢,还是通过减少人口让“城市病”不要出现呢?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一线城市而言,早期确实也利用政策手段对户籍人口进行过调控。

    这种调控主要是一线城市的规模效应凸显,对人口的吸引力过强,在一定范围内作出控制。对于西安这类二线城市而言,可以对标它的城市管理、公共配套、营商环境这些指标,在关于人口政策方面应该持开放心态。

    如果你相信全球城市发展经验,那么,城市有病,政府去治病就行了:交通拥挤,你就去发展地铁;环境污染,你就去改变产业结构;犯罪率提高,你就促进社会和谐。

    不能说城市有病,就把城市人口规模管住。因为当你这样去做的时候,你就相当于“倒洗澡水把孩子也倒掉了”。因为这样会使城市没有了经济增长,因此也没有竞争力了。(摘录自《大国大城》)

    我个人很认同陆铭的说法,不能“倒洗澡水把孩子也倒掉了”,人口是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元素,亦是城市规模效应能够发挥出来的根基。若是丢掉这个根基去谈论西安的经济增长,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我们在城市建设的时候,一直都存在误区,总把“城市病”理解成人多造成。事实上,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短缺是供给和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是可以通过技术与管理加以改善的。

    如果一个城市的公共服务搞的不好,企业和人必然会出现流失的情形,这就意味着把钱、事业和潜在的税源全部带走。

    从一定程度而言,在提高地方政府供应公共服务的数量和效率方面,劳动力“用脚投票”的机制是非常重要的,是能够对地方政府的低效率形成制约机制。

    回想一下,捡烟头、厕所革命、行政效能、营商环境、绿化提升、夜景工程这些举措,都是从城市公共服务产品的角度出发,其目的在于增强城市吸引力,让企业和人能够留下来,意味着城市的税源也就留下来了。

    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像逾千万的无人机表演,对西安而言,并非是不能花的钱。

    房价和预期的问题

    1999年6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在西安发出了西部大开发动员令。

    彼时的西安,与成都经济总量还没有那么大的差距。

    然而,将近二十载光阴之后,成都的经济总量已经是西安的一倍多。

    此等差距,实在让人汗颜不已……

    可以说,西部大开发的这近二十年,真正取得跨越式发展的还是成都和重庆这两座城市。

    站在“一带一路”和“国家中心城市”的重大历史机遇期面前,西安还要再错过吗?

    当前中国城市的发展,脱离不了的几个成长逻辑:

    城市的预期提升——土地价格提升——房价必然上涨——城市的吸引力增强——企业和人流的涌入——城市经济活力凸显——重点优势产业形成——税源增加后财政收入增加——用于公共服务、民生、产业培育增加——城市的规模效应开始反哺……

    上述情形,对西安而言,也不例外。

    也会有原住民怀念西安的低房价时代,“彼时的房价很低、消费也很低(凉皮才1.5一份)、工资的收入自然也不高。”事实也确实如此,造成的后果是什么呢?城市没有活力,GDP的表现一直不佳,与成都经济总量相差不大的西安,被甩出了一倍的差距。

    这种小富即安,管你海鲜鲍鱼,我只吃泡馍、凉皮的情绪,在网络上也有很好体现。

    不得不承认的是,过去这一年多时间,西安城市价值和未来预期逐渐被放大。然而,没有哪座能看到未来的城市,其房价还停留在过去的时代。

    当然,作为政府的房屋主管部门而言,西安市房管局是需要被批评的。

    直观而言,西安市房管局的工作还停留在被动推进阶段,有批示、有指示的时候才会有动作,缺乏前瞻格局和补位意识。

    譬如,针对网络热议的问题——西安买房的事情,如何照顾刚需家庭和大学毕业生?

    比较近的城市,成都推行的刚需家庭优先摇号排序选购商品房,武汉亦有大学生八折购房、租赁房屋的政策。作为主管部门的房管局,除了完成常规工作之外,是否有过与西安当前大环境相配套的思考或者说建议出来呢?

    当前的西安,一方面城市的价值预期要被拉升。

    同时,针对刚需家庭和大学生群体,要让其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在购房政策方面要细化甄别,对投资型需求和刚性需求要区别开来,“一锅烩”式政策推行容易导致负面情绪的传导。

    西安城市营销的问题

    与外地人士聊天,常会问及西安印象?回答最多的是古都、历史、文化。

    这些词汇过于厚重,反而让城市形象变得陈旧起来,远不如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那般清新明快,充满了烟火气,还撩拨人心……

    一直认为,对西安的城市营销而言,更应该侧重于城市活力的表现。

    平心而论,大雁塔广场、大唐芙蓉园、南湖公园、曲江不夜城、南门整体改造系列项目的先后出炉,很大层度上提升了西安城市会客厅的整体气场。

    当然,光硬环境还不够,更需要软手段。

    缘此,才有“西安年·最中国”、“春满中国·醉西安”、“城墙无人机秀”的城市营销活动。

    近期,舆论质疑的焦点也在这场无人机秀上——是否花费太多,是否值得?

    在城市营销花费方面,只要投入有产出,能够带动“吃穿住行游购娱”领域消费增长,同时,花钱也履行了正常程序,再讨论值不值当的问题,纯粹就是庸人自扰。

    官方数据显示,西安在五一期间,共接待游客1014.56万人次,同比增长69.05%,旅游业总收入45.05亿,同比增长139.12%。与对标的成都相比,成都共接待游客983.8万人次,实现的旅游总收入达134亿。

    游客接待数量相差不大,然而旅游总收入却相差3倍,这是什么样的差距呢?排除统计口径方面的差异,一定程度上来说,西安在城市营销、旅游消费培育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譬如五星级酒店数量、景区消费设计……

    也可以说,西安在城市营销和城市形象、城市产业导入方面还需要追赶超越,全球500强入驻的数量与城市旅游消费之间一定是正相关的,入驻企业质量愈高,随之而来的企业职员的消费能力愈强。

    故而,无论是城市营销的问题,还是消费领域的升级问题,对西安而言,都是迫在眉睫,要迅速提升的环节。

    说白了,这不是一个讨论值不值得做的问题,而是一个怎么做和如何做的问题!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世贸组织总干事敦促成员积极应对系统性挑战

    下一篇

    中德城市加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合作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