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IEA发布《石油市场报告2018》:石油市场供应将趋紧 上游领域需更多投资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4-23 23:09

    当前全球石油库存几乎消失,油价已经回升。油价上涨为减产国家带来回报,也推动美国新一轮石油产量增长,加上巴西、加拿大和挪威等国家的增产,预计2020年前,非欧佩克国家创纪录的原油供应将大于需求增长,市场足够满足需求。但市场仍需要更多投资保障供应,以满足未来强劲增长的石油需求。

    每经记者 周程程    每经编辑 陈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4月23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石油市场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对未来6年(2018~2023年)国际石油市场进行了分析与预测。

    报告认为,当前全球石油库存几乎消失,油价已经回升。油价上涨为减产国家带来回报,也推动美国新一轮石油产量增长,加上巴西、加拿大和挪威等国家的增产,预计2020年前,非欧佩克国家创纪录的原油供应将大于需求增长,市场足够满足需求。但市场仍需要更多投资保障供应,以满足未来强劲增长的石油需求。

    IEA石油工业与市场部门负责人阿特金森表示,未来6年石油市场将经历两个阶段,2020年前非欧佩克国家原油供应将大于需求增长。但其后至2023年,如果投资持续不足,全球作为缓冲的有效备用产能将仅能达到需求的2.2%,在新的供应投产之前,石油价格波动增加的可能性上升。

    化工产品成重要驱动力

    报告认为,从需求上来看,强劲的世界经济有望支撑石油需求稳固增长。预计石油需求增速将达到年均120万桶/日,到2023年石油需求将达到1.047亿桶/日,比2017年增加690万桶/日。

    其中,中国和印度将合计贡献近50%的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阿特金森表示,中国到2023年的石油需求增速与2010~2017年相比有所放缓,而印度石油需求增速将略有上升。

    对于预测中国石油需求增速放缓的原因,阿特金森解释说,中国意识到城市空气质量问题后,相关措施正不断加强,包括用其他能源产品替代石油。不过,报告同时指出,石油需求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达到峰值。

    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石油市场研究所所长戴家权也认为,全球石油需求将持续增长,到2040年不会达到峰值。戴家权表示,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更多的是对公众心理层面的影响,而对行业影响还很小。去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77万辆,占到全球销售总量的一半。而中国去年整体汽车销量超过2800万辆,新能源汽车占总销量不足3%。

    戴家权表示,从当期来看,新能源汽车对石油的替代在比例上是极其微小的。而展望未来中期甚至长期,替代量还不足以实现对石油的颠覆性影响。

    另一方面,报告认为,化工产品是石油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全球石油需求增长中增加最快的是化工产品,尤其在美国和中国。美国的页岩气革命为化工业开辟了廉价原料的主要来源。到2023年,全球新增石油总需求的25%将来自于乙烷和石脑油。

    上游领域投资仅微弱复苏

    供应方面,报告认为,由于欧佩克的产能增长缓慢,应更多关注以美国为首的非欧佩克产油国,这些国家在全球石油市场将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报告预测,受轻质致密油驱动,2023年美国产量将增加370万桶/日,届时将超过全球总产能增量的一半。美国的石油总产量将达到近1700万桶/日,几乎与其国内石油需求相当,轻松成为全球最大产油国。巴西、加拿大和挪威也将为供应增长做出贡献。非欧佩克产油国2020年前可以满足全球需求增长。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报告同时指出,到2023年,如果投资持续不足,全球作为缓冲的有效备用产能将仅能达到需求的2.2%,这是自2007年以来的最低值。

    报告认为,随着价格波动风险的增加,到2023年石油市场供需将趋紧。

    这也提示市场需要关注投资。阿特金森表示,上游领域投资仅微弱复苏。全球上游投资自2015和2016年分别历史性下滑25%以来,复苏才刚刚开始,2017年投资与上年持平,近期数据显示2018年也仅温和增长,这或将为未来埋下隐患。值得担忧的是,绝大多数投资集中在美国的轻质致密油领域。

    因此,报告显示,上游领域的投资可能不足以避免2023年全球备用产能的大幅压缩,即使这些项目的成本下降且效率得到提升。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产能自然递减正在放缓,但仍需要更多的投资。全球每年油田老化将导致300万桶/日的供应损失,这相当于每年损失一个北海油田的产量。这也意味着,目前投资面临的挑战一个是维持当前产量,另一个是满足未来的需求增长。

    阿特金森强调说,投资显得非常重要,应加大上游投资带来更多的新增量,满足市场的需求。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A股研发哪家强?34家公司研发支出占营收比例超20%,56家连续4年上升

    下一篇

    螺纹钢、热轧卷板分别收涨1.14%、1.21%。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