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7年挽救11位心脏骤停患者 B型企业第一反应的公益创新商业模式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4-19 22:47

    第一反应联合创始人文思旻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采访。这是一家借助“互联网+”模式,不断探寻可持续发展方式的公益组织,在采访中,这家介于商业与公益之间、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的社会企业的商业模式也得以呈现。

    每经记者 夏冰    每经编辑 文多    

    资料图(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下简称中欧)社会责任系列活动的一大亮点,为期半年的中欧校友社会责任评选活动的各奖项得主,也在本次论坛上揭晓。作为校友企业之一,来自上海的急救培训和生命救援机构上海救要救科技有限公司(第一反应®)(下简称“第一反应”)以创新的“社会化急救”模式获得了“中欧校友社会责任创新奖”。

    会后,第一反应联合创始人文思旻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采访。这是一家借助“互联网+”模式,不断探寻可持续发展方式的公益组织,在采访中,这家介于商业与公益之间、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的社会企业的商业模式也得以呈现。

    基本理念和出发点: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

    第一反应创始人陆乐上大学时在日本学的是公共政策和互联网,他绝不会想到,自己事业的轨迹竟然被一场比赛彻底改写。

    2012年,陆乐在中欧进修,一位同学在参加一场比赛时,倒在了距终点200米的位置上。现场没人知道心脏骤停要怎么急救,也没有急救装备,这条生命最终没能留住。

    如果一个人倒下,大概率事件是身边没有人能实施及时有效的急救。陆乐意识到,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社会痛点。

    “在中国每年有55万人猝死……而最新数据统计显示,电商、媒体、广告、IT行业等特殊工种已经成为猝死的高危职业。”文思旻告诉记者,一旦因心脏骤停倒下,黄金的救援时间只有4分钟,等待“120”是不现实的,唯有身边的目击者在第一时间给予科学有效的救助,才有可能转危为安。

    “可是,没有意愿救、没有能力救、没有设备救,是摆在中国公共急救环境里的3座大山。”文思旻说道。

    第一反应一直在努力地改变公共急救资源匮乏的现状。文思旻告诉《每日经济新闻》,第一反应从创立至今已经在中国公共急救事业的路上走过了7个多年头,作为急救培训和生命救援机构,截至目前已完成急救培训10万余人,保障超过28座城市举行的151场赛事(涉及60万选手),挽救了11位心脏骤停患者,更被具备全球顶级安全性的赛事东京马拉松采购;同时为上海中心、阿里巴巴等100多家企业、单位建立应急自救SOS系统。

    在其创办6周年之际,由创始人陆乐带领的全球第一家获得“B型企业(共益企业)”认证的专业团队,正式打开了全面推行公共急救普及和AED(注:自动体外除颤器)投放的大门。

    谈起AED设备的投放,文思旻表示,这是第一反应作为社会企业一直在探讨的、用“互联网+”这种商业创新模式,去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的典型案例。

    “AED是一个最重要的救命神器,在美国平均每两百个人就有一台,在日本每一百个人有一台,而在中国,差不多接近一百万人才会有一台。第一反应在微信上推出了小程序‘救命地图’显示最近的AED位置,方便急救的开展。目前,其已是中国最大的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在线地图平台(为支付宝、百度地图、腾讯地图、微信等提供第三方服务)。

    文思旻告诉记者,在过去两年里,第一反应不仅向成人开放急救培训,还为10万名幼儿园孩子和小学生提供急救培训,通过游戏、漫画甚至手机游戏,普及急救技能。

    “作为使命驱动的社会企业,第一反应正在建立全民互助急救平台,让互助互救成为中国社会的新常态,让意外不再夺走生命。让每个中国人的生命得到更好的保障,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文思旻说道。

    凭啥成为国内首家共益企业

    第一反应是国内首批认证的社会企业之一,中国大陆第一家B型认证企业,中国首家获ISO可持续体系国际认证的企业,还是美国心脏协会认证的培训中心。因此,第一反应可提供堪称世界权威及国际资质的认证培训,并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急救培训课程,其应急案例多次入选中欧、哈佛、长江商学院案例,还获得首届中国社会企业互联网+领域大奖,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奖,全球社会创新大奖中国冠军等荣誉。

    采访中,文思旻告诉记者,作为一家社会企业,在初创阶段,团队也在不断地摸索商业模式,希望能够通过各种严格的审查,被好的制度约束,从而实现为14亿中国人提供“大规模+可持续+高质量+可追溯”的急救培训和生命救援服务。

    文思旻告诉记者,第一反应在两年前就开始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20121大型活动可持续管理体系的国际标准为框架,2018年1月,第一反应获得了来自国际标准组织ISO的认证,光荣地成为中国第一家获得ISO9001+ISO20121国际双认证的企业。

    “为什么我要做双认证?中国大陆没有一家机构同时拿到这两个认证,目前通过ISO20121认证的多为奥运会、世博会等国际性大型活动,但我们要拿这个证,就是希望我们是以一种未雨绸缪的方式来做这个急救事业。”文思旻告诉记者,也许目前第一反应只是个小公司,但其设想的是能够服务14亿中国人,未来还能服务60亿地球人的事。

    除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第一反应不断推动社会立法,协助倡导完善社会救助人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2016年7月29日在上海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表决通过的《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也被称为“好人法”,强调紧急现场救护行为受法律保护,对患者造成损害的,依法不承担法律责任。

    这将让社会急救的矛盾在上海不再是难题。

    另外,在商业创新方面,第一反应还与中国平安独家合作推出了“第一反应®好人险”,该险种为第一反应认证培训的急救员提供20万元第三者人身伤亡险及1万元诉讼费,给予社会中每一个“第一反应人”多重保险,让紧急救助不再有后顾之忧。

    “我们今天的一小步,将是未来中国社会进步的一大步。”在文思旻看来,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教育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中国的急救普及率要从现状低于1%提高到美国的30%,必须全面进行商业模式上的创新,不能沿着发达国家发展的方式,而是更看重与国际的价值对接。

    “社会企业有公益的属性,要走得更远更高,更长久,一定要用商业的、有效率的模式去作为推进手段。我们是社会企业,我们做的是公益创新。第一反应用国际社会可以看得见和看得懂的方式,将全面创新对社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节约社会资源和对环境与社会的负面影响的减少,从而来传播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行动,带动社区和企业的共同可持续发展。”文思旻如是指出。

     上海浦东新区第一反应志愿服务中心网站截图

    “中欧校友社会责任评选”评委会委员蔡舒恒教授点评:

    第一反应作为社会企业,不仅将企业社会责任放在了公司战略的高度,同时将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赋予社会责任的属性,并且运用了许多创新思维摸索一条解决社会痛点的路径,比如互联网公益众筹、搭建全民互助急救平台、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培训课程和救援系统等,有效激活社会资源。第一反应能够将创新、责任、情怀、商业很好地融合到一起,切实地为社会作出贡献、创造价值。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倪泽望:新监管格局下 母基金发展之路

    下一篇

    中国母基金驶入快车道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