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华昌达净利近乎腰斩 收购标的绩承诺期刚过即下滑超四成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4-12 17:42

    昨日晚间,华昌达发布的2017年报显示,在公司营收继续大增31.08%的情况下,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却大降47.63%,近乎腰斩。是何种原因导致公司增收不增利?

    每经记者|王琳    每经编辑|赵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411日晚间,华昌达(300278SZ)发布的2017年报显示,随着华昌达近年来在境外的一系列收购和布局,其来自境外的营业收入首次占比过半,达到51.99%。但是,在华昌达营收继续大增31.08%的情况下,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却大降47.63%,近乎腰斩。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计算,作为华昌达所倚重的重要子公司,上海德梅柯汽车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德梅柯)在2017年净利润同比下滑42.87%,在2014年至2016年刚刚完成业绩承诺后便遭遇大幅缩水。

    然而,业绩的大幅下滑并未让华昌达对其高企的商誉计提减值,而在去年华昌达实控人的债务危机中,上海德梅柯100%股权已被相关债权人进行冻结。

    多项费用大增

    年报显示,华昌达在2017年录得营业收入29.66亿元,继续同比大增31.08%。然而,其在2017年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却仅为6099.66万元,较上年同期大减47.63%

    尽管净利润遭遇大幅滑坡,但华昌达来自境外的收入仍具有亮点。年报显示,华昌达在2017年来自境外的营业收入达到15.42亿元,占上市公司整体营收的51.99%,首次超越境内收入。

    在这其中,华昌达的全资子公司Huachangda UK Limited贡献明显,后者在2017年录得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15.42亿元和1.09亿元,同比增长41.08%278.47%。华昌达于2014年在英国设立Huachangda UK Limited,后者在2015年收购了美国DMW,LLC

    就目前中美贸易摩擦可能对公司产生的影响,华昌达董秘办工作人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由于公司境外收入基本均来自境外公司的收入,故不会受贸易摩擦所影响。

    与此同时,报告期内,华昌达的营销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分别同比上升了15.24%25.55%156.39%。华昌达表示,由于公司在2017年的非公开发行股票因故未完成,导致财务费用大幅增加。

    此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华昌达持股5%以上的股东或前10名股东中,有三个自然人郑伟滨、秦嘉宏和张承浩为新进股东或者在去年四季度新增股份,华润深国投信托有限公司-润之信20期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则在去年四季度减持了244.14万股。但是,华昌达并未就上述情况在“报告期内增减变动情况”一栏中进行相关披露。

    对此,华昌达董秘办人士表示需再向公司相关领导咨询核实。 

    上海德梅柯业绩承诺期刚过即反水

    实际上,华昌达在2017年净利润遭遇大幅滑坡,一定程度上来源于上海德梅柯的业绩下滑。2017年度,上海德梅柯在营业收入录得同比增长38.45%的情况下,其净利润却仅为4813.29万元,较上年同期大减42.87%

    2014年,华昌达以溢价10倍的价格收购陈泽等人持有的上海德梅柯100%股权,彼时交易对方签署了《盈利预测补偿协议》,对上海德梅柯在2014年至2016年各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非后净利润进行了业绩承诺。

    目前,陈泽已担任华昌达的董事长一职。而上海德梅柯自从被收购以来,也一直作为华昌达重要的利润来源,例如,其在2016年的净利润为8425.38万元,占上市公司净利润的72.61%

    但是,业绩承诺期一过,上海德梅柯在2017年的净利润便大幅下滑。对于下滑原因,华昌达董秘办工作人员仅表示,这是在市场竞争加剧情况下毛利率下滑导致的结果。

    值得一提的是,华昌达还曾在20178公司将持有的湖北恒力达焊接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北恒力达)100%股权无偿转让给了上海德梅柯,湖北恒力达为华昌达全资子公司湖北恒力达焊接装备有限公司在2017年上半年吸收合并湖北大智装备技术有限公司而来。

    此外,通过近年来一系列的收购扩张,截至2017年末,华昌达的商誉价值已达到8.88亿元,占华昌达总资产的19.4%。然而,尽管上海德梅柯在2017年度遭遇净利润大幅缩水,上市公司仍未对高企的商誉计提减值。

    对此,华昌达董秘办工作人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公司进行了谨慎的减值测试,并由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减值测试报告,并未有减值迹象。

    事实上,华昌达自2014年以来并未对其减值测试报告进行过披露,而华昌达董秘办工作人员则表示,上市公司没有进行减值测试报告披露的义务,如果监管层有这方面的问询,则会做相应的回应。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步步高董事长王填:无人便利店死路一条 无人货架还有发展空间

    下一篇

    蓝晓科技:公司停牌核查完毕 股票复牌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