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阿里巴巴押注IoT赛道 称不赚硬件的钱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3-29 14:59

    但当巨头携带着云计算能力、AI能力以及巨额资金杀入IoT市场时,中小厂商却倍感压力。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应该更侧重于应用层,而不是在平台层面与大企业直接竞争。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宗旭    

    每经记者 宗旭 每经编辑 任芷霓

    3月28日,阿里巴巴集团资深副总裁、阿里云总裁胡晓明在2018云栖大会·深圳峰会上宣布阿里巴巴将全面进军物联网领域,IoT成为阿里巴巴集团继电商、金融、物流、云计算后新的主赛道。胡晓明认为,继云、大数据、人工智能之后,IoT将会成为阿里云下一步发展的动力,并且计划在未来五年内阿里云IoT要实现连接100亿台设备的目标。 

    但当巨头携带着云计算能力、AI能力以及巨额资金杀入IoT市场时,中小厂商却倍感压力。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应该更侧重于应用层,而不是在平台层面与大企业直接竞争。 

    未来20年的互联网是“物联网”

    今天“云”已经是大势所趋,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被消费者所注意到,但是已经无处不在,例如视频云、游戏云、政务云、工业云等,各种垂直于行业的云也不断涌现出来。云计算的成熟成为驱动物联网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将数据的存储、运算放在云端,使物联网终端解放,从而专注传感和控制功能。 

    在解释为什么阿里云在这个时候宣布进入IoT领域时,胡晓明表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阿里云本身所具备的计算能力以及AI能力。“云计算的‘三驾马车’中互联网是基础设施、数据是生产资料、计算是能力。物联网中的“三驾马车”,则是IoT(感知世界、获取数据)、云计算(计算能力)、AI(通过深度学习执行最优决策),这也是阿里云在物联网领域以后重点发力的三个方向。”胡晓明说到。 

    涉足IoT的另一原因则是阿里云看到了中国在进入数字化整体转型大通道后所产生的强烈需求。胡晓明认为,互联网的上半场是将人类活动数字化,比如电商、社交、文化娱乐等,催生了今天蓬勃发展的互联网市场,背后是全球40亿网民;互联网的下半场是将整个物理世界数字化,这会是一场更加深刻的技术变革,一场全新的生产力革命。“过去20年的互联网是‘人联网’,未来20年的互联网是‘物联网’。” 

    胡晓明在现场表示,阿里云IoT的定位是物联网基础设施的搭建者,并计划在未来5年内连接100亿台设备。“我们不赚硬件的钱,我们希望通过打造这个开放平台,让越来越多的硬件生产厂商、软件服务厂商跟阿里巴巴的平台进行连接。” 

    随后阿里云IoT事业部总经理库伟阐述了阿里云IoT的“1234”战略:1朵云、2个端、3类伙伴、4大领域。其中,1朵云指的是已于2017年6月对外服务的物联网使能平台;2个端指在设备端,阿里云提供了物联网操作系统AliOS Things,在边缘端,阿里云推出了IoT边缘计算产品Link Edge;3类伙伴:指阿里云IoT与开发者、芯片/模组开发商、行业合作伙伴等一起搭建物联网的PaaS平台;4大领域是指接下来阿里云IoT将会深入布局城市、汽车、生活、制造四大物联网核心领域。 

    中小企业应避免与巨头直接竞争

    根据物联网的应用,可以把物联网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四个层级。其中平台作为物联网产业链上的关键一环,国内百度、阿里、腾讯和京东等中国互联网巨头均有布局。但各个公司由于所涉及的业务不同,结合自身的优势,大家的平台也各有所长,例如腾讯推出的QQ物联、京东推出的微联比较倾向于C端,如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领域;阿里云IoT更倾向于B端,如城市、汽车、生活、制造等领域。 

    虽然巨头众多,不过这个市场规模足够大,据贝恩咨询公司预测,到2020年,全球出售硬件、软件和综合解决方案的物联网服务供应商年收入可达4700亿美元,可用利润达600亿美元。在市场的吸引之下,许多的创业公司也纷纷加入进来,据业内人士介绍,当前存在的IoT平台至少在450家以上。 

    不过对于平台来说,几乎没有厂商能做到独立提供从底层连接到上层应用分析完整解决方案,只有联合集成上下游厂商才能提供,比如AliOS与汽车半导体公司恩智浦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展开达成战略合作。

    除此之外,胡晓明还提到进入IoT市场还必须具备三个能力:AI能力,云能力以及编译能力。然而无论是生态打造的能力还是技术的能力,对企业的要求都非常高,在“BATJ”的竞争重压之下中小平台厂商需要寻找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上述业内人士指出,大型公司和中小型公司在IoT领域上的定位应有所差异,大公司建立平台提供各种能力,而中小型公司应该更多的偏向应用层面,“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该视为物联网的基础服务,应用层则是基于这之上产生出的一系列新商业模式,目前还处在萌芽阶,存在很多机会。”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交易所逆回购利率临近尾盘大幅拉升

    下一篇

    收评:沪指反弹涨1.2% 地产引领权重股强势反攻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