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险科技闭门研讨会上,与会嘉宾表示,虽然保险公司积累了大量的用户数据,但是这些数据维度不统一、标准化程度不够,在业务过程中能完全利用起来有困难。对此,与会嘉宾希望能有更多复合人才,将保险行业和技术能更好地融会贯通,同时也希望将数据信息在技术层面实现更好共享。
每经编辑 袁园
每经记者 袁园 每经编辑 王可然
有资料显示,过去几年,保险业在实际运营中用到最多的就是云计算、大数据及人工智能三项技术,并且不断地重新定义保险的“数据为王”时代。可以说,大数据为保险业精确定价、精细管理、精准营销等方面贡献了巨大力量。
但在对大数据的运用中,保险业又面临不少新的挑战。在“每经圆桌”举办的保险科技闭门研讨会上,与会嘉宾表示,虽然保险公司积累了大量的用户数据,但是这些数据维度不统一、标准化程度不够,在业务过程中能完全利用起来有困难。
面对当下这样的困境,与会嘉宾对大数据的应用也提出了期待,一方面希望能有更多复合人才,将保险行业和技术能更好地融会贯通;另一方面,也希望行业能够团结起来,将数据信息在技术层面实现更好的安全共享,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数据的使用和分享面临挑战
保险业属数据密集型产业,数据积累速度较快。有资料显示,一家中型业务规模的产险公司,开业7年,公司数据存量就能超过50TB(主要包含各类业务、财务系统数据,电销、呼叫中心的音像资料,承保理赔产生的影像资料等),且每年的数据增量均在5TB以上。
在拥有大量数据的情况下,保险业在精确定价、精细管理、精准营销方面实现得到了较快发展。以精确定价为例,大数据则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根据不同的风险状况开展相应的定价调整,并对面对不同风险需求的客户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让保险公司能够准确地筛选、计算精准定价服务。从而减少服务的成本损失,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的同时,也有效降低了保险公司承担的风险损失,便于更加科学、准确地开展防灾、防损等工作。
虽说大数据给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便利,但保险公司在数据的利用和开发方面远远未达到物尽其用。据悉,目前保险业积累的数据主要基于传统的业务经营模式,来源于承保、缴费、理赔等环节,其中产生的客户资料、缴费记录等信息,有很大的重复性,可作为身份识别、账户凭证使用,但对于深入了解客户个性化特征与需求则显不足;大量的出险理赔资料虽然记录了保险标的发生的风险,但往往限于单一的个体事件,偶发性较强,缺乏连续性与规律性,仅凭它们难以开展深度的风险内因挖掘。“对于保险公司来说,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获取完整的数据。”易安财险信息科技中心副总经理郭东海表示,保险公司数据的碎片化给其后期利用带来了很大难度。
“现在保险公司确实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下一步的目标是进行数据标准化,利用数据的多种维度进行建模、投入实际业务场景使用。”泰康在线CTO潘高峰表示,大数据对于保险公司的一个关键点是进行数据标准化,另外一个关键点是人才储备,金融领域中能做到懂保险也懂大数据的人非常少,保险公司需要积极面对和解决人才问题。
这种情况下,保险公司想要将数据利用起来,就需要求助于外界,也就是跟科技公司合作,利用他们的技术将数据模型建立起来,但是在合作的过程中,数据的使用和分享也同样面临着挑战。
业内更期待大公司技术输出
从上述信息不难看出,保险业在大数据应用方面还是有着不足和需要完善的地方。而如何更好地将自身拥有的数据利用起来,并真正服务于行业,也成为很多同行思考的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是各个行业都面临的问题,从我们角度来看就是,既要合作,也要有自己一定的构建能力。”平安健康险科技中心副总经理邱辉表示,合作是为了扩大公司的数据收取范围,可以是互联网公司的合作、整个产业内的合作或者周边的合作。另一方面就是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毕竟完全依靠别人,公司很难实现长久发展。
邱辉进一步解释道,比如模型建设能力,虽然很多公司尤其是中小型公司有时候不一定能拿到第一手的数据,但是和数据有关一些模型,其实还是可能拿到的,所以保险公司可以在数据获取过程中,把当时的模型给记录下来,了解数据变化的曲线和趋势。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在整个数据合作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跟大公司的合作,一些小公司也需要合作,一方面由于地位的对等性,保险公司可以在控制能力方面更强一点,此外小公司在个别的细分领域上,往往是比较专注的,特别是一些初创型的公司。
据了解,中国平安在2017年就专门成立了一支初始规模为10亿美金的平安全球领航基金(Global Voyager)。“我们在基金投放的时候会注重一些小公司的合作,因为它是属于初创期,所以它的一些价值还没有充分被挖掘出来,此时提早介入、合作或收购的话,相对来说会占领一些制高点。
在大公司分享经验的同时,中小型公司对于未来大数据的使用也提出了一些设想和期待,“从技术角度看,希望大型保险公司的能够将自身的技术平台进行开放化和共享化,使其他保险公司基于自身定位及发展阶段,可选择性地利用平台全部或一部分,进行自身个性化的系统建设,并共享自身建设的成果心得,最终共同促进形成行业标准统一、共享开放的保险科技平台。”郭东海表示,目前中国平安、众安科技确实上线了技术共享平台,对行业的发展也十分有利,但作为小公司,很多时候又害怕因此泄露跟业务相关、客户信息相关的信息,“我们希望未来能把技术仅仅限制在技术范围,而不涉及客户信息等内容,毕竟技术公开是没有问题的。这对大公司来说是好事,可以实现技术输出,我们这些中小型公司也十分愿意接纳。”
有着这样期待的并非是单个公司,爱心人寿CTO马湘一亦表示,希望大公司可以通过科技公司的形式,开发行业级的应用,而不是仅仅在公司内部使用,实现技术效用的最大化。毕竟开放的大公司实现的舆论影响力更大,也可以倡议和主导一些联盟性质的合作,比如会上提到的风险数据共用、黑名单共建等。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