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英国首相特雷莎·梅的专机抵达武汉,正式开启她就任英国首相之后的首次访华之旅。此次特雷莎·梅的访华行程一共3天,先后拜访武汉、北京、上海三座城市,并将在北京与中国国家领导人举行会谈。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金旭表示,此次特雷莎·梅访华有望在多领域拓展合作,扩大双方在金融、能源、高科技、创意产业等领域展开务实合作,推动中英合作提质增效。
每经编辑 张怀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每经记者 张怀水 每经编辑 陈旭
1月31日,英国首相特雷莎·梅的专机抵达武汉,正式开启她就任英国首相之后的首次访华之旅。此次特雷莎·梅的访华行程一共3天,先后拜访武汉、北京、上海三座城市,并将在北京与中国国家领导人举行会谈。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金旭表示,此次特雷莎·梅访华有望在多领域拓展合作,扩大双方在金融、能源、高科技、创意产业等领域展开务实合作,推动中英合作提质增效。
就在英国首相访华首日,商务部与英国国际贸易部在京共同举办了中英企业家委员会成立大会。该委员会旨在为两国企业搭建交流平台,切实推动中英经贸务实合作。委员会下设理事会,由中方15家、英方16家企业代表组成,涉及金融、能源、汽车、通讯、医药等行业,其中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英国捷豹路虎公司分别成为理事会的中方和英方主席。
近年来,中英经贸关系稳步推进,双向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17年,中英双边贸易更是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根据中国海关最新统计,2017年,中英双边货物贸易额790.3亿美元,同比增长6.2%。与1972年两国建交时的3亿美元相比,2017年中英贸易额增长了262倍。
对于双边贸易的发展前景,英国国际贸易大臣利亚姆·福克斯表示,中国是世界领先的经济体,对英国公司来说,中国是非常重要的市场。
除了经贸合作稳步推进外,中英双向投资规模也逐渐扩大。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7年中国对英国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5.3亿美元,增长3.4%;2017年英国对华直接投资15亿美元,增长11.1%。从累计投资看,英国是中国在欧盟第二大投资目的地,也是我国在欧盟内第二大引资来源地。
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丁一凡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欧盟所有成员里,英国是最开放的市场之一,这既有历史文化方面的因素,也有国家战略层面的考虑。“英国允许中国参与本国核电站建设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说明英国在公共服务方面有着非常开放的姿态,这也是未来中英合作最具潜力的领域之一。”
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中英间经贸合作有着历史渊源。制造业、金融业领域都有广泛合作,可以延续并朝着高端方向发展。“对英国而言,中国最大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市场空间,尤其是英国脱欧以后,亟需开辟新的市场和合作伙伴,中国无疑是非常合适的对象。”
此次英国首相访华,两国除了将对中英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以外,还将特别讨论商业事务,并围绕英国脱欧后的合作进行讨论。
就在1月31日,商务部部长钟山和英国国际贸易大臣利亚姆·福克斯在两国领导人见证下共同签署了《关于成立中英企业家委员会的谅解备忘录》。该委员会下设理事会,其中中方由中石油、中国电信、中国中车、保利集团、中广核、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中石化、华为等15家企业代表组成,主席为建设银行;英方由英国石油、阿斯顿马丁、阿斯利康、汇丰控股、伦敦证交所、渣打银行等16家企业代表组成,主席为捷豹路虎公司。
多位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目前来看中英间可以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这个平台,在基建、金融、科技等多方面展开务实合作。
事实上,中英之间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已经展开广泛合作。2017年,欣克利角C项目主体工程开工建设;“龙华一号”通过设计审查进入第二阶段;中欧班列(义乌-伦敦)双线对开,实现中英贸易物流全陆地运输;首个中英地方合作园区---青岛中英创新产业园也已启动建设。
丁一凡认为,中英之间金融合作在不断深化,比如两国银行在加强跨境合作,共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方面已经展开广泛合作。“尤其是英国脱欧后,享有更开放的贸易机制和更自由的选择权,双方在金融、农业、食品、健康、医药、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合作有广阔前景。”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