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年2017年,严厉调控下的房地产市场格局发生剧变:一二线城市及其周边环线热点热度下降,三四线城市则明显“逆袭”,快速崛起。
每经编辑 吴若凡
每经记者 吴若凡 每经编辑 曾健辉
2017年,在中央强调住房居住属性背景下,各地频频出台严厉调控政策,房地产金融监管也不断加强,在投资投机性需求被抑制的同时,市场分化也更加严重:一二线城市及其周边环线热点热度下降,三四线城市则明显“逆袭”,整个2017年的房地产市场格局发生剧变。
中指院数据显示,2017年1~11月,三四线城市住宅用地成交规划建筑面积3.1亿平方米,同比增幅超三成,在300城中占比较上年同期提升4.2个百分点;土地出让金也大幅上涨1.2倍至7660亿元,较上年同期提升10个百分点以上。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三四线城市楼面价也同比上涨近七成至2444元/平方米,溢价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较上年提升13.1个百分点至49.7%。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克而瑞研究分析认为,通过交通规划发挥城市群周边三四线城市的优势,快速承接核心城市房地产外溢需求,中长期则为产业的转移提供通道,进而由产业吸附人口流入,为房地产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需求。
以珠三角为例,作为我国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内交通便捷,产业协同发展,佛山、东莞与广州、深圳已形成关联产业链条,也因此佛山2011年~2016年年均人口净流入量在4万以上。
该城市群内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热度较高,东莞、惠州和珠海等地2016年全年房价涨幅均在40%以上,居百城前列。2017年因楼市调控严苛,市场成交量明显下行,但房价仍具备抗跌韧性,保持小幅上涨,其中江门、中山和佛山的房价涨幅仍在15%以上。
安居客首席分析师张波认为,棚改是三四线城市的更大机遇。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国家棚改政策于2017年公布并实施,2018年到2020年是棚改“攻坚期”,未来3年还将再改造各类棚户区1500万套,这必将为三四线城市后续2~3年带来坚实的购买力保障。
从重点棚改区域来看,山东省棚改规模连续3年居全国首位。该地2015年~2016年完成棚改100.8万套,2017年棚改任务76.36万套,截至2017年10月底,已完成棚改开工77.03万套,提前超额完成任务。
“近3年棚户区改造明显提速且货币化安置比例大幅提升,高规模推动房地产市场需求集中释放,有力促进了三四线城市商品住宅去化,部分三四线城市量价齐升。”新城控股高级副总裁欧阳捷认为。
不过,城市群和棚改的效应并非无限。
链家研究院院长杨现领在日前举行的“房产科技创新峰会”上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直言,在货币化改造和棚改等一系列政策刺激下,三四线城市经历了快速加杠杆和释放需求的历程,由此带来的是市场上扬,但这种刺激的持续性较弱。
的确,中指院的研究指出,经过本轮的快速去化,未来棚改对三四线城市整体的促进作用可能存在边际效应递减,销售的持续高增长不可期。
“棚改带来的需求总规模仍较高,且三四线整体城市数量庞大,棚改进程不一,未来房企仍可继续关注有棚改机会的三四线城市,适时进入。”张波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未来无论是棚改资金的拉动力还是资金本身的增量都在减弱。2018年预计三四线销量很难再创高峰,由于缺乏人口导入的先天优势,三四线的销量难以长期维持高位,或在3~5年后出现断崖式下跌。
价格方面,欧阳捷认为,上述珠三角三四线城市的房价涨幅,隐隐说明三四线城市面积性改善需求基本没有了。“三四线城市去年土地出让价格普遍上涨,房价也已经到了较高位置。房价上涨很快的城市未来上涨空间很小,很多需求并不是为了自住和改善,而是刺激了投资欲望、也刺激了改善需求提前入市,未来房价上涨动力不足。”
不过三线城市的二手房仍有值得期待的地方。杨现领表示,当新房增速下降后,大城市周边的三四线城市会迎来二手房的增长期,当住房的户均套数大于1,就意味着二手房的春天开始到来。
以常州为例,链家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其每个月二手房交易量在1.1万套左右,而北京2017年的二手房交易量才13.5万套。安居客数据显示,去年三季度环京燕郊的二手房成交量更同比跌了近九成,价格下跌超过20%。相较之下,三线城市二手房崛起速度不可谓不快。
这样的格局促成了房企的改变。数据显示,2017年1~11月,全国20家品牌房企在三四线城市共拿地1.1亿平方米,较上年全年增长83.3%。
中指院认为,房企在一二线拿地难度进一步加大,房地产市场“强者恒强”的态势愈演愈烈。为保证自身规模扩张,品牌房企大力向土地资源丰富的三四线推进,有发展潜力、区位优势的三四线城市获重点关注。
“房企争夺三四线城市的背后逻辑是‘抓住机遇、分散风险’。”张波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三四线布局会给房企带来更多机遇,尤其是在企业规模化扩张的内需驱动下,地域的扩张很快从一二线城市蔓延到三四线城市。
不过应该注意,部分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需求大部分被透支,这类城市应综合考虑未来发展支撑力。尤其是当未来3~5年棚改效应逐渐弱化,是否在城市群效应中真正建立起产业基础,有人口吸附能力,都是房企判断城市潜力的要素。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