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黑色系十三五的去产能任务已经完成,目前工作重点已转移到控制新兴产能方面,产能压缩的空间已经很小。同时,2018年机构多判断黑色系需求侧将出现回落,目前仅对回落的幅度存在争议,这也是为什么近期周期商品向上突破较难的原因。2018年供应端对黑色系价格的提振会明显减弱,需求端目前分歧较大。
刚刚过去的2017年,煤炭、钢铁、有色、化工等行业由于受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环保限产加剧等因素影响,相关商品价格悉数走高,带动行业内的上市公司利润率上行,从而在A股市场接力上演了一波又一波周期股行情。
2018年,在供给侧改革阶段性目标已经达成,一些周期商品价格创下历史或近年新高的背景下,周期股是否仍有行情可以期待?市场的关注点又会怎样转移呢?
历经2016年和2017年两年的供给端去产能,我国煤炭、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已得到有效缓解,曾经的“煤老大”似乎又回来了。
2018年1月11日,国内期货市场动力煤主力合约1805报636元/吨,较2015年11月最低278元/吨的报价,已有129%的增幅,与此前煤炭黄金十年间的价格高点已相去无几。现货市场上,当前秦皇岛港口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已超过700元/吨,早已突破国家发改委划定的煤价高位红线。
我国煤炭产能近年缩减明显。老牌煤业大省山西2017年共关闭煤矿27座、退出产能2265万吨。近两年间,山西共关闭煤矿52座、退出产能4590万吨。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1至11月份,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2435亿元,同比下降11.3%;其中,煤炭民间投资1356亿元,同比下降19%。
在去产能作用下,价格得以回归高位的还有钢铁。
数据显示,2017年钢铁行业去产能目标为5000万吨,至8月底已经提前完成。截至目前,钢铁完成去产能超过1.15亿吨,已超过钢铁五年去产能目标中1亿吨的底线。
据生意社统计,钢铁指数2017年12月5日达到全年最高点1065点,全年最大涨幅255点,创下2011年10月20日以来的73个月新高。
2017年前11个月全国钢材产量10.17亿吨,同比减少2.51%;按照生意社预测模型测算,全年钢材产量或有望达到11.03亿吨,同比减少3.15%,创下4年以来的新低。
随着产能缩减、价格上涨,2017年以来钢铁行业企业的效益也呈现恢复性增长。据统计,中钢协会员单位企业自6、7月份当月利润均超过了100亿元后,8、9月份均超过200亿元,前9个月累计利润为1137.6亿元。
“目前黑色系商品价格处于高位,泡沫较大,这与前期供给侧改革力度强劲有关。目前煤、钢去产能工作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后续供给侧缩减将呈现温和状态。”生意社总编、中国大宗商品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刘心田认为,2018年煤炭、钢铁商品价格由供给侧改革带来的红利将减弱,同时需求侧不会有太大增量,因此存在上行压力。
宝城期货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程小勇接受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采访时也称,虽然2018年开年后黑色系商品在产能置换新政的刺激下出现过冲高过程,但持续动能并不足。当前黑色系十三五的去产能任务已经完成,目前工作重点已转移到控制新兴产能方面,产能压缩的空间已经很小。同时,2018年机构多判断黑色系需求侧将出现回落,目前仅对回落的幅度存在争议,这也是为什么近期周期商品向上突破较难的原因。
他表示,2018年供应端对黑色系价格的提振会明显减弱,需求端目前分歧较大。所以整体上除非政府出台一些超预期的基建等项目,或者地产没有出现超预期下滑等利好,否则周期商品将整体受到需求端拖累出现明显调整。其中黑色系由于去产能率先完成,可能会成为回调先锋。
有色金属,无疑是2017年度除黑色系外,资本市场广泛关注的又一匹黑马。且不论钴、钨、钼等小金属接力爆炒掀起的一轮“元素周期表行情”,仅是受供给侧改革利好而价格不断攀高的铝,就足以刷新投资者此前对有色板块的判断。
据生意社数据监测,2017年铜价大幅上涨,从年初的4.5万元/吨,涨至年末5.5万元/吨,涨幅为21.5%。2017年10月24日,铜价达到全年最高价5.6万元/吨,创下三年新高。
2017年,国内期货市场上沪铝主力合约1801在9月21日报1.74万元/吨,刷新自2011年9月以来新高,较2015年12月9565元/吨的价格低点已几乎翻番。
有色商品价格上涨,与过去一年去产能不断推进,环保限产对供给端收缩也存巨大关联。
数据显示,仅2017年上半年国内铜企产能缩减近7.5%,395万吨铝矿产能受到影响。同时,受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国内去产能政策等影响,锌冶炼行业2017年从曾经的300多家企业,缩减到40家左右,其中20万吨以上的有近10家,占据了锌行业市场总量的近一半。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杨云博在大宗商品市场高峰论坛期间透露,针对违法违规电解铝产能的整顿启动以来,已有529万吨建成产能停产,另有505万吨在建产能停建,总计涉及违法违规电解铝产能1034万吨。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四季度,以铝为代表的部分有色商品价格出现回调。沪铝主力合约1801由11月初的1.6万元/吨,下跌至12月中旬近1.4万吨。
虽然供给侧改革缩减了大量产能,但由于高价支撑,全年国内铝产量并未出现收缩。2017年1-11月,中国原铝产量总计为2954万吨,较去年同期仍增长1.7%,并且全年有望创下年度纪录高位。
“2017年有色表现超乎预期,但四季度冷下来了。此前需求侧和供给侧的预估过高,说明有色系包袱较重。2018年有色或会出现行情,但窗口不会太长。”刘心田称。
“有色与黑色系不同,定价不完全是国内定价,受国际影响较大。2017年,有色金属一改2016年内盘价格强于外盘的格局,呈现“内弱外强”局面,LME金属走势普遍强于沪市。”程小勇称,从近期欧洲、美国公布的制造业PMI数据可以看到,海外经济复苏比较强劲,但国内公布的12月份PMI略有回落,这说明海外需求乐观,国内的需求减弱或将会对整体需求形成拖累。虽然目前花旗、高盛发布报告,对2018年商品预期看好。不过在市场对商品的过度预期下,如果需求端有超过预期的下滑幅度,有色可能会有一个预期证伪的过程。
他认为,国内有色需求占全球的40%。虽然目前海外经济复苏比较强劲,但有一个时间差。如果中国需求回落,必然会造成海外出口到中国的金属需求减弱,这反过来也会使得海外金属价格出现回调。
安信证券齐丁团队也在研报中提及,当前LME铜、铝都早已创出新高,但国内沪铜、沪铝明显滞后。这主要是由于欧美经济持续回暖收紧海外供需,但国内由于房地产为主轴的大宗需求出现弱势回落,出现了国内外经济节奏的错配。
不过该研报认为,海外经济的强劲复苏对价格中枢上行有非常大的推动,考虑到补库周期正在出现,海外经济持续强劲改善,价格连创新高已将全球定价的有色品种的估值压抑到动态估值20倍左右甚至以下,因此坚定看好全球定价的有色品种将迎来重大重估机遇。
在黑色、有色行情轮番上演后,2017年末,化工商品终于启动,带动相关板块走强。
2017年11月,由于受“煤改气”,冬季供暖需求增加等因素影响,国内天然气出现供应紧张局面,液化天然气(LNG)价格极速上涨,短短一个多月间,从不足5000元/吨,攀升至逾1.2万元/吨。受此影响,天然气下游的甲醇等化工商品价格上行。
生意社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甲醇市场呈“V”型态势运行,2017年1月1日甲醇市场均价在2878元/吨,截至2017年12月26日,国内甲醇市场均价报3466元/吨,年内涨幅20.43%。甲醇年内价格最低点出现在7月1日,报2169元/吨,价格最高点出现在12月22日,报3511元/吨,最大振幅59.88%,年末高价冲击近四年价格高位。
2018年以来,受国际油价快速上涨影响,A股石化板块也获得了一波超强表现。美东时间本周二,国际油价大幅收涨,WTI原油期货盘中一度升至63.01美元/桶,创出近三年新高。而今年以来,中石化、中石油也已分别刷新近两年新高。
“原油价格在2017年下半年比较坚挺,带动整体化工商品走强,天然气气荒对甲醇等下游商品的价格支撑也是存在的。但是我们认为,对于PTA、PVC等煤制的化工品,如果煤炭涨幅跟不上,那么后面通过煤炭价格驱动的化工品的向上力度也会减弱。”
程小勇表示,近期国际原油价格上涨是受地缘政治因素影响。从历史数据来看,除非爆发大规模战争,否则由于地缘政治爆发的原油价格上涨必定是短期的。
“2017年黑色系先动、有色系续动、最后化工上涨。到2018年,目前能化系上涨动能强劲,这波涨势也很有可能带动黑色、有色的上涨。”
刘心田表示,2016年、2017年乃至2018年,是大宗商品上涨的新周期,目前看2018年这轮周期还没有结束,但上涨势头较2017年将有大幅削弱。2017年国内大宗商品的平均涨幅较2016年的一半还不到,因此有理由相信2018年上涨较2017年将大幅缩减。目前很多商品价格已达到2011年大跌前的水平,理论上存在一定泡沫度。
他认为,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CPI、PPI的剪刀差正在逐步缩小,这个PPI对CPI的追赶势头,使得当前周期商品尚具备上涨动能。不过过去大宗商品黄金十年,是中国经济快速成长的红利,这个红利未来几十年不会重演,因此本轮周期上涨持续时间不会太长。
刘心田表示,2017年周期商品一季度稍向上走,二季度明显回调,三、四季度爆发式上涨。2018年会与2017年有较大反差。2018年虽然也是开门红,但动能不强。加上春节是传统供需淡季,市场有可能会在1月中下旬出现明显回落,整个2月份不会太乐观。3月份是传统旺季,或有一波涨势。3月份国内原油期货可能上市,会带动能化甚至整个大宗商品上涨。
“原油上市或会带来一波转场行情。这波行情由于大家预期时间比较长,可能爆发快,但周期不会太长。二季度爆发后市场会快速回稳,7、8月份或还有一波旺季行情,但四季度看空的预期较大。目前2018年上半年可以看到的利好因素都会消化掉,到下半年央行的流动性收紧、加之全球收紧因素,四季度呈偏空态势。”他说。
(来源:证券时报 记者:赵黎昀 图片来源:摄图网)
以上内容为每经APP出于传递信息的目的进行转载,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