蔑视公共规则时,人的行为能有多荒谬?
近日,一段关于女教师拦高铁的新闻刷屏了。
小学教师罗某带着孩子赶高铁,因自己的老公没能按时上车,就用身体阻挡车门闭合,全车乘客只能一起等候,发车延误了至少3分钟。
网传视频时长3分50秒,这名女子一边手持电话,用身体挡在列车门口,一边用手抓住门边扶手不放。
列车一工作人员不断对她进行劝说,告诉她这是违法行为,但她仍然不愿离开。
“检票口的人不让他来”、“我老公下来我就走,他就在门口”、“我有票的,我不是没有票”。
当记者进一步采访她,问她是否有阻拦动车开动的举动时,她说:“我没有拦着车,我只是个人,怎么可能拦在动车前面阻止它开呢?”
“我是在跟列车长说,我老公就在楼上,10秒钟就能上车,麻烦他用对讲机叫楼上放一下行,但他们就是不帮我说。”
罗某是一所小学的语文高级教师,教导处副主任,已经从教11年。还曾被评为区级德育先进个人、区级优秀班主任。
事后,该小学回应说,“由于她在高铁站的行为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目前已被停职。”
网上流传着一篇疑似当事人发布的解释文章:
但目前,该账号已经注销。
虽说只是“10秒钟的事”,却也是乘客应该自己承担的后果。
罗某的行为反映出时下的一个社会问题:很多人,都不会过公共生活。
-1-
那些漠视规则的中国人
近年来,因为公共规则意识缺乏而酿成的悲剧,越来越多。
2016年7月23号,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东北虎园内,游客赵某无视园区不得私自下车的规定,最终被老虎扑倒。
她的母亲下车营救,被另一只老虎叼走并咬死。
然而遇难者的哀嚎还没有彻底从耳边散去,一起类似案件就又再次出现。
2017年1月29日,浙江宁波雅戈尔动物园发生老虎伤人事件。
死者张某为逃票,企图翻墙通过老虎解放区进入园内。最终惨死于老虎口中。
这两则事件的后续发展都有一个相同之处:八达岭事件中的赵某,和浙江事件中死者的家属,都坚定地认为,悲剧的出现是动物园的责任。
死者已逝,苛责显得不近人情,可事实如此。如果不能认识到违背规则的害处,这样的事件只会越来越多。
2017年6月27日,上海浦东机场。一名八旬老太在登机过程中,向飞机发动机抛撒硬币。
事后,这位当事人给出的解释是,为了祈求平安。
她可能不知道,如果工作人员没有察觉,飞机按时启动,硬币会被吸到发动机核心部门,很可能与高速转动的叶片发生碰撞,导致喘震、失速,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保障飞行安全,全机乘客滞留在机场5个多小时,维修人员拆开发动机进行全面检查。
因为该老太年事已高,警方决定,刑拘五日的处罚不予执行。
老人对公共安全的理解跟不上时代,或许情有可原,但女博士也会犯这样的错,就真的让人目瞪口呆。
同样是在2017年的6月份,武汉天河机场,一位女博士因为迟到5分钟,被工作人员拒绝办理登记手续,而选择大打出手。
似乎在公共场所,国人规则意识淡薄的毛病极易暴露。
“我一个人力量这么小,能出什么事?”
很多人都认为,一个人算不了什么,或者,只要闹一闹,自己的诉求就能达成。
-2-
为什么中国人规则意识淡漠
古人讲“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经济水平确实是影响文明程度的重要因素。按理来说,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有文化的人越来越多,人们的素质也会随之提高。
但文化水平和文明水平,似乎并不是一码事。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人际交往大多局限在因血缘、地域与职业而形成的狭窄范围,即费孝通先生所说的熟人社会、礼俗社会。
中国人受到的规则意识教育,还远远不够。很多人都习惯于利用人情关系和权威经验,来解决社会生活中发生的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违反规则的人都认为自己情有可原,而把责任推给规则的不合理,以及规则背后的制定者。
在罗某看来,稍等个几分钟让他的老公赶上高铁,合情合理。但是对社会秩序来说,这却是极其幼稚的。
热点事件中的罗女士,带有三个社会身份:母亲、教师、社会责任的承担者。
作为母亲,在她撒泼打滚阻拦列车时,她的女儿就站在一边。
这个视频中,比起罗女士对规则的漠视,她幼小的女儿在看到母亲的一系列行为时,无所适从的表情,更让人担忧的。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无需赘言,父母行为孩子都看在眼里。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生活中的很多细节,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观念。看见母亲不顾公共法规阻拦高铁,旁边的人也都在指责,这样的情景,在小女孩的心理,会留下怎样的阴影?
图片来源:摄图网
此外,罗某还是一位老师。
她的一言一行,还在影响学校几十上百个学生。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去拦了不容差错的高铁,教室里的孩子们,看见这件事后,又会受到怎样的冲击?
“老师为什么要这么做?是不是那10秒钟,真的不算什么呢?”
更重要的是,罗某同样要承担社会责任。
如果说在这个事件中她只做对了一件事,那就是身体力行的树立一个绝佳的负面典型,告诉大家这么做是不对的。
我们生活中有无数个“罗女士”。
有多少父母平时不遵守交通规则,为了占一点小便宜逃票。这些事情看起来小,但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身边人对公共规则的理解,甚至影响了孩子的三观。
-3-
远离那些漠视规则的人
“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
这一点,考验着法律制定者,同时也在考验法律执行者。
“他律”是一种外部措施,“自律”才是规则有效施行的根本。合理的规则外,主要还在自觉。
图片来源:摄图网
首先,学会对“潜规则”说不。
许多人违反了规则首先想的事情是怎么找人托关系解决麻烦,而不是畏惧规则带来的惩戒。
“潜规则”、“走后门”已经成了社会公众无形之中的默契。可笑的是,当你因此受到不公平对待时,你抨击它;当你因此从中获利时,你又感激它。
双标至此,便是对公共规则的最大蔑视。
作为社会责任的承担者之一,我们需要对规则的敬畏感。
其次,明确什么是分寸感。
越是讲规则的人越懂得区分什么是个人的自由,什么是公众的自由。
很多人无法理解德国人对于秩序的高度崇尚,他们觉得那样太刻板影响效率,不自由且很可笑。但严格的分寸和自律,让他们更懂得,规则才能使真正的个人自由得到保障。
另外,要学会独立思考,不盲目“从众”。
排队时,“大家都插队,那我也插个队好了”;过马路时红灯还没变,“大家都走了,我也别傻站着了”;坐车手里有垃圾,“前面那人都随手扔了,我一起扔也不会造成多大麻烦……”
素质,从来都不是做得人多的事,就能体现的。
图片来源:摄图网
从女教师拦高铁的事件中,我们看到的就只有负面的东西吗?也不尽然。
视频中的围观乘客都在纷纷谴责罗女士的行为,并告诉她“你这样做是违法的”。
在此基础上,民众也更加明白如何采取有效的方式维护社会秩序。虽然拍摄视频上传网络的合理性有待商榷,但不得不说,它对漠视规则的人可以起到一定的警告作用。
讲规则的社会就一定是冷漠的社会吗?
恰恰相反。
一个人为了图方便去影响其他人,是自私,而为维护社会公序坚定立场,才是我们要提倡的素质。
--END--
作者:谈心社(txs163),这是年轻人谈心的地方,我们为你一个提供聚集地,为你呈现年轻人的有趣生活方式,我们倡导年轻人应该在追求物质基础的同时也要重视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