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访谈| 互联网时代城市文化如何传承?葛剑雄说关键在四个字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1-12 15:05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文化的传承靠什么?文化学者葛剑雄的回答是“延续文脉”。首先,从物质上来讲,就是保护老城,留住这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当然,更重要的是还有能够传承城市文化的人。

    每经编辑 吴林静 余蕊均    

    葛剑雄

    每经记者 吴林静 余蕊均

    相似的写字楼、一样的快餐店、仿古建筑都有着相同的风格……若是关注城镇化进程,一定绕不开“城市趋同”这个问题。有人说,就算回到故乡,也很难找到“家”的感觉。在互联网时代,想要保持自己独特的吸引力,仿佛更是难上加难。于是,城市如何才能形成自己的个性、保持地方的特点,成为文化学者葛剑雄关注的问题。

    近日,在成都举行的一场“大家之选”腾讯大家•天府文化年度沙龙上,葛剑雄认为,文化的根本,不是思想、学术、科学,而是与民生休戚相关的衣食住行。在信息发达、物资丰沃的今天,需要保留标志性建筑、街道网络等城市本身的物质条件,也需要保留能够传承城市文化的当地人。

    延续城市文脉,才能形成地域文化,葛剑雄认为,“要做到这些,需要城市主流有更多的文化传承自觉”。

    衣食住行彰显城市文化

    城市要形成自己的特色,需要有自己的文化。最能够反映地域特色的文化是什么呢?在葛剑雄看来,“文化的根本是一群人的生活、生产、生存方式,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思维方式、观念和信仰,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制度、法律。”

    简而言之,文化不是“勤劳勇敢”“尊老爱幼”的宣传口号和那些思想科学,恰恰是日常生活中反映出的衣食住行,后者才是文化最根本的部分。

    时至今日,地域文化依旧是最能够体现一个空间范围内本身特点的文化类型。葛剑雄表示,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交通不便、传播不畅的年代,相隔100里,流行的东西就变了,如果相隔1000里,连传统习俗也可能改变。

    时移势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交通条件的改善、人口流动的加速,尤其是信息的传播愈发迅速,过去那种“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特点又该如何保持?

    “上世纪80年代,我去美国,发现有四川的辣椒酱就觉得特别新奇,而现在辣椒酱在外国已经很普遍。成都与纽约相隔甚远,但时尚都能很快统一,几乎与纽约同步。”葛剑雄以亲身经历说道,上海、纽约流行什么,如果能被大家接受,也会很快在成都流行起来。“现在已经很难单纯地靠衣食住行来保持地域文化特色了。”

    葛剑雄表示,无论是观念、生活方式还是生产方式,随着物质的流通、信息的传播,很容易就刮到其他地方去。当这些“风”普遍存在,就不是你的地方特色了。

    传承城市文化需要“物质和人”

    因此,一个地方要如何形成自己的特色?葛剑雄认为,这就需要生活在当地的人们提高城市文化传承的自觉性,比如乌镇引入戏剧节、横店打造电影城,时间一长也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

    “文化传承对保持一个城市的文化气质起着关键的作用。”葛剑雄反复强调着文化的传承,他说,“当今便捷的互联网,为自觉保持城市特色提供了有益的条件。”

    问题在于,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文化的传承靠什么?如何传承文化?

    葛剑雄的回答是“延续文脉”。首先,从物质上来讲,就是保护老城,留住这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当然,更重要的是还有能够传承城市文化的人。

    试想一下,为什么“教堂、市政厅、博物馆”能够成为欧洲国家的标志性建筑,吸引全世界游客?同样的,历经沧桑的塔楼一旦毁了,没有了这个标志性建筑,还谈什么吸引力呢?

    葛剑雄还提到对街道网络的保护。“如果保留了老城基本的网络,哪怕旁边建筑更新了,也是有自己的特色的。城市本身的物质条件,就是标志性建筑和街道网络、本来的水系。”他说。

    那么,面对当前各地的“新城建设热潮”,老城保护又该如何平衡呢?葛剑雄的看法是,对老城立法保护不能动、不能扩建,但这不代表不发展,新城可以建在另外的地方,“不能把旧的去掉了,然后建成了假古董。”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收评:沪指史上再创十一连阳 市场现二八分化行情

    下一篇

    锰硅期货收盘领涨,黑色系普跌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