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头条重点频道暂停更新24小时 新型内容平台低质问题成痼疾

    每日经济新闻 2017-12-30 19:28

    近来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短视频、直播、新型新闻App如雨后春笋,与此同时,一些低俗、标题党等劣质内容时常出现。近日,相关部门对部分违反国家互联网法律法规和管理要求的平台要求其整改。12月30日,记者发现,新闻资讯客户端今日头条、凤凰新闻多个频道有出现停更现象。

    每经编辑 刘春山    

    CFP图

    每经记者 刘春山 每经实习编辑 梁秋月

    12月30日,记者发现,新闻资讯客户端今日头条、凤凰新闻多个频道处于停止更新状态,今日头条相关频道仅留下“正视问题积极整改”的声明。

    事出网信北京29日发布的一则公告,公告称今日头条和凤凰新闻手机客户端违反国家有关互联网法律法规和管理要求,传播色情低俗信息,存在严重导向问题,对网上舆论生态造成恶劣影响。

    业内人士指出,近来年短视频、直播、新型新闻App频繁遭约谈,要求整改,缺乏相应资质之外,更多的是由于平台方对内容质量监管的不到位。早期平台方为了追求流量效应,任由低俗、标题党等劣质内容的存在,等到平台大了时,监管措施跟不上成了大问题。

    图为:停更后今日头条APP截图

    今日头条回应将正视问题

    根据公告,今日头条手机客户端“推荐”“热点”“社会”“图片”“问答”“财经”等6个频道自2017年12月29日18时至12月30日18时暂停更新24小时。凤凰新闻手机客户端“头条”“推荐”等2个频道自2017年12月29日18时至12月30日6时暂停更新12小时。

    相比凤凰新闻,今日头条遭遇的问题更受关注。根据极光大数据今年4月份更新的数据,今日头条拥有6亿的激活用户,2月份日活跃用户峰值突破一亿大关。记者注意到,此次遭遇停止更新处罚,虽然仅仅是一天的时间,对其用户体验、广告客户等方面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对于凤凰新闻、今日头条要求整改的原因存在细分的差别。今日头条为尚未获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的情况下,违规转载新闻信息,且“标题党”问题突出,严重干扰了网上传播秩序。凤凰新闻手机客户端为违规自采和转载新闻信息,扰乱了网上传播秩序。

    记者发现,这不是今日头条第一次遭遇监管部门约谈,今年1月6日,北京市网信办曾经约谈过一次今日头条,起因在于北京市网信办在日常监管中发现今日头条"头条问答"栏目近期多次登载低俗“庸俗讨论话题”。之后的4月18日,北京市网信办、市公安局、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联合约谈今日头条、火山直播等平台,责令限期整改。

    对此,今日头条在给《每日经济新闻》的回应中表示,将严格按照整改通知,逐一落实各项管理要求,自查自纠,全面加强网站业务和人员管理。

    图为:今日头条发布的声明 APP截图

    多平台低质内容野蛮生长

    今日头条、一点资讯、天天快报等“算法推荐”类兴趣阅读手机应用的出现,吸引了众多用户,新浪、腾讯等传统门户网站也已经完成了智能推荐阅读改造,不过其内容质量问题一直饱受诟病。

    人民网12月29日发文评论《向低俗信息传播亮红牌》,文章表述,打着“算法推荐”的招牌,说是根据用户的历史点击记录,用算法分析出用户喜好,其实,算法后面是网络商家的精心设计。今年9月份,人民网已经连发多篇文章,直指各类兴趣推荐应用的内容监管问题,技术红利的背后,内容推送还是不能少了“总编辑”。

    记者注意到,除了资讯内容平台方遭到监管,近年来新出现的直播、短视频等内容承载方式也不断遭到监管部门的处罚。

    去年7月份,文化部依法查处了26个网络直播平台,关闭4313间严重违规的直播间,包括熊猫、六间房等在内的12家网络直播平台被责令整改。“极限咏宁”坠楼事件,将短视频平台内容的审查再一次拉回公众讨论的视野,多平台因监管强度不够被网友责难。

    缺乏相关资质问题也是视频网站、资讯客户端被约谈的重要原因之一。今日头条一直向外界主张自己是信息聚合平台,但获取新闻信息服务一直以来是今日头条核心服务,目前尚未获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处于“无证驾驶”状态。今年6月份,广电总局针对“新浪微博”、“ACFUN”、“凤凰网”等网站在不具备《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情况下开展视听节目服务问题,进行了通报并要求整改。

    一位短视频APP内容负责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从网民文化水平上看,近八亿网民中,超过70%的互联网用户还是高中以外文凭,这导致内容提供方在追求用户量最大化的驱动下,自觉降低了对内容的质量要求。另外,庞大的自媒体内容创作者,为了在茫茫信息流中凸显自己,频繁发布“标题党”、“虚假信息”、“低俗”等内容,从而造成了泥沙俱下。

    另外一位行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内容平台方在初期为了吸引用户,不惜打内容擦边球。缺乏对内容监管的决心,而等到平台规模剧增之后,内容审核无法跟上。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重磅!投行反腐新规来了,剑指"腐败式"拿项目,中小券商易受影响

    下一篇

    股转系统年末为何狂开罚单,新政落地后还释放这些新信号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