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规模就没有江湖地位,没有江湖地位就没有话语权。”这句话曾被诸多房企高管所感叹。尤其当碧桂园、万科、恒大将房地产行业门槛抬升至三千亿以上,规模更成为房企追求发展空间和行业资源的重要指标。
在近5年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中,几乎以“横空出世”的姿态快速站稳行业百强位置的企业中,融信便是一例,而其重要的一项制胜之道便是全国化的规模拓展。
智通财经数据显示,2014年-2016年的三年间,融信中国的年度销售额分布为89.49亿、119亿和246亿,同比增长在33.15%-106.72%,并且在进入上海第二年,融信的全国化格局便已基本清晰。
的确,以高周转的运作模式规模做大、开疆拓土,似乎已成为生存之道,这对于中小型企业尤为重要。不过对于中大型企业而言,在快的同时必须考虑一味“稳”。
这就需要房企充分认识自身战略,在能实现规模扩张,又能在过程中控制好风险,最终达到增收又增利的目标,在中型房企中融信也是为数不多的存在。
自开启全国化引擎以来,融信的规模扩张速度一直未减弱,近四年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基本保持在60%以上。
就销售金额而言,截至2017年11月30日,融信总合约销售额(不包括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数据)已达到约411.61亿元,较年初时定下的325亿元全年销售目标,高出约27%,并且较2016年上涨了67%。
尤其是11月,融信一个月的合约销售额达到了60.16亿元,环比增幅19.94%,合约建筑面积约31.30万平方米,创下了2017年年内单月销售新高。
与港股内房股中市值相似的龙光、时代等企业相比,融信的销售额和货值也较为突出,据悉,目前融信手中的货值已经为2018年保持50%以上的业绩增幅提供了底气。
更值得一提的是,融信的大部分货值分布在“热经济”地区。数据显示,截至目前,2017年,融信集团新获得的土地46幅,上述地位位于目前融信重点布局的七大核心城市群:长三角、海峡西岸、珠三角、京津冀、中部城市圈、成渝城市圈。
今年7月26日,融信中国以28.97亿元战略合作海亮地产35个项目55%的股权,便一举获得了近50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布局范围扩宽至中西部地区多个省会城市。立足上海之后仅第二年,融信的全国化格局便已基本清晰。
值得一提的是,融信的每平米售价也高于同级内房股,综合计算,融信的产品偏中高端,售价不低,平均合约价格达到约19220元/平方米。
与此同时,融信近年的成本把控有所提升。
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6月30日,融信中国的土地成本,公司土地储备合计1301万平方米,平均土地成本仅为8463元每平方米。
仅以今年融信收购海亮地产的35个项目而言,合作获地平均成本不足1000远/平方米,按土地资质而言,远低于市价。
在当下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的房地产市场,手握大量优质且低价的土储,无疑是企业未来最强生的竞争底气。
而高售价与低成本,带来的则是更高的溢价空间。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融信的毛利约22.10亿元,同比增幅达到71.96%,毛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则在42%,同时净利润也同比上升至11亿元。
不可否认,当前的房企竞争更考验“谁跑得更久”,而在这场房企的长跑中,融信“稳”的素质显然增强。
但“利润率还是快周转”终究是一个矛盾,杜邦分析模型显示,衡量一个企业经营的核心指标是净资产周转率,而影响这个指标的两个重要关联指标——营业利润率和总资产周转率正好是负相关。换句话说,在利润和快速周转二者之间,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而融信则有着前瞻性的眼光和战略耐心。
79%的负债率在行业内也只算中游水平,这对一家处在上升期的房企来说实属不易。这也反映了融信始终贯彻稳健的财务政策,时刻关注现金流状况,确保资金安全,确保不出现流动性风险。
数据显示,2017年6月融信的速动比率为0.81,高于2016年的0.74,这说明融信中国短期偿债能力大幅提升。
业内人士指出,二是财务比较稳健,有能力逆势布局;三是产品定位符合市场需求,去化和回笼资金快。
对于利润,房企都有着自己的执着。融信也有着自己的选择,在利润和规模之间,短时间内取舍肯定是矛盾,但融信以利润为第一考核指标,用利润倒逼规模。
在利润率一定的情况下,选择快周转,则意味着以更快的速度获取更多的利润。而融信的内部架构自开始便是为快周转而设的。比如目前对事业部的充分授权,其核心用意便是为了快周转。
如果没有一定的规模,就没有话语权,金融机构的合作机会就少,负债再低也没有意义。在寻求规模和利润的平衡中,融信目前做法控制每个项目的最低利润率,只要最低利润率得到保证。希望通过加快资金周转来做大蛋糕,提升整个公司的利润总额,而非追求单项目的高利润率。
今年南京和上海的土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溢价率下滑,很多人说“现在拿地的机会又来了”!
但在融信看来,不管好周期还是坏周期,做好产品、判断好目标客户、为客户营造好的生活场景,都是不变的,这也是盈利的关键,尤其是自持物业,更看重资产升值,就需要老老实实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研究。
的确,近年大企业都在产品创新研究上施加了大力气。“因为房企开放的其他环节已经很成熟,很难发力了。但中国房地产在产品层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把产品做好也是房企能控制能追求达到的效果。”
有业内人士就认为,不管市场怎么变化,产品跑赢竞品,那胜出的机会就大了很多。
反观融信,能够迅速在高售价之下实现快拓展,不能忽视其善于挖掘地块本身价值的优势,打造与地块相匹配的优质产品,也成为融信打造产品过程中的一项特点。
以位于杭州庆隆的ARC项目为例,而融信的突围之道便在于,使用了很多“杭州没有过的东西”,比如建筑立面全石材、法式风格等,打造的是扎哈风格,里面融入了游艇元素,融入了帆船元素,完全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产品。
“融信从创立之初就提出了‘造有情房’的理念,我们从第一个项目开始推出的邻里节活动,一直延续到现在。”“美好生活”不仅仅只需要产品好这个标准,在软性服务上也要有高标准。
的确,今年以来,融信已陆续推出了“美丽家园计划”、“邻里公约”等园区服务体系,全方位提升服务质量。
“融信是一家注重提升客户满意度的公司,在高端物业服务领域花了很大功夫”业内人士表示。
传统的房地产开发回报率已不复当年盛况,这样的趋势让已步入千亿级的房企不容懈怠,对于冲刺千亿的企业来说更是意味着生存之争,如何保持规模增长?除了资金、土地储备、产品运营能力等,还有一个指标——人才。
这使得步入全国化之后的,融信制定出了一项重要策略即是以人才为重,这也意味着“人才”在融信的重视程度和发展空间有了空前的提升。
据了解,近年融信加快了博采众长的速度,从外部引入了来自百强房企的众多精英和高管。为了配合公司的发展诉求,融信也有了与之匹配的人才发展策略。“融信是一家包容性很强的企业,向各个对标企业学习,尊重行业优秀人才。并且在融信,看的是能力和态度,大家各自发挥所长,实现理想,有付出就有回报。”有融信员工就直言。业内人士也指出,就短期需求而言,从外部一线房企引入优秀人才可以以最高的效率满足公司对人才诉求;从长远来看,加强内部培养同样重要,内外兼修,是当前竞争阶段房企需求长远且强劲动力的基础。
据了解,在融信对于空缺的关键岗位,优先采用内部晋升、内部竞聘等方式进行再次配置,而不仅仅只是通过外部引进人才。
与此同时,融信内部人才培养与外部一线房企优秀人才引入并重。融信尤其强化了校招系列,即管培生“信力量”(Ronshine Power)、“信之翼”(Ronshine Wings)以及对核心关键人才“信星计划”(Ronshine Stars),完善了融信的人才梯队建设,进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明年融信还将通过人才盘点、内部竞聘等措施,进一步着力完善融信各层梯队后备人才的发掘、积累和培养,完善内部人才的任用和发展,打造一个良性的内部生态体系。这不仅是为了公司长远稳定的发展,也是融信对于员工、社会的一份责任和承诺。
文/王宝汗
(本文信息仅供参考,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