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丁舟洋 实习记者 王礼迪 每经编辑 杨军
▲2015年10月18日,成都,刘慈欣(左二)与《三体》电影剧组主创在第六届华语科幻星云奖现场揭晓《三体》电影中红岸基地的模型
【编者按】
科幻小说《三体》出乎作者预料地成了爆款,并受到了读者以及相关人士的高度评价。就连美国前总统奥巴马都给予关注,并在日前来中国参加活动时与作者刘慈欣谋面,对其新作提出了热切的希望。
而刘慈欣认为,科幻创作市场就那么小,做专职是没办法生活的。尤其是出版,目前仍然赚不了钱,但影视改编权已是天价。当然,如今版税和影视改编权已经让刘慈欣实现了财务自由。《三体》的电影改编权最终交给了游族影业,但由于多种原因而延期上映。
作为一个曾经的电站工程师、业余作者、世界科幻文学最高奖“雨果奖”得主、以千万元版税收入屡次登上作家富豪榜、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的开创者,刘慈欣这一路是如何走出来的?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成都专访了刘慈欣,聊《三体》,聊当下火热的人工智能、外星人等话题,祥探其创作及背后的故事以及他的心路历程。
每经记者 丁舟洋 实习记者 王礼迪 每经编辑 杨军
2017年就要结束了,此前宣称要在今年上映的科幻电影《三体》又一次延期。
回顾今年甚至近10年来的科幻领域“年度作家”,刘慈欣仍是绕不开的人物——世界科幻文学最高奖“雨果奖”得主,以千万元版税收入屡次登上作家富豪榜,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的开创者……
刘慈欣创作的《三体》三部曲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文学带到了世界的视野中。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主政白宫期间,曾派人去出版社把还没出版的第三部翻译稿提前拿给他。
2017年冬季的一个午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成都“逮到了”前来参加科幻活动的刘慈欣。他在一个安静的地方与记者畅聊了3小时。
▲刘慈欣(右二)在成都接受每经记者采访
在美国总统任期的最后一年里,奥巴马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毫不掩饰他对《三体》的喜爱。“我觉得《三体》读起来特别有意思,我每天处理的‘破事儿’实在是太琐碎了,跟对抗外星人入侵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
就在两周前,奥巴马来中国参加活动首次见到刘慈欣,还当面“催更”。“《三体》是一本传奇,很伟大。你是否在创作下一本书了?写好后能不能寄给我一本?”奥巴马热切地问。
这也是读者们关心的问题。对此,刘慈欣向记者坦言,《三体》第三部出版以后,他已经七八年没写一个字了。
为什么呢?是不是觉得逾越不了《三体》的高峰所以不敢写?“不存在,我写得再烂,前面也有《三体》,但是写作是个很累的活儿,你没有动力,自己都不想看,怎么写。我现在想写一个和《三体》完全无关的故事,等老了没有别的想法了再写。”刘慈欣说。
同时,刘慈欣也谈到自己的一些生命历程。他表示,其大学毕业后分配回山西阳泉,在娘子关电站当一名工程师,这一做就是几十年。最初萌生写《三体》的想法,是因为看到一篇科学文章,“三个质点在自身引力下运动”,创作的时候最初想法就是“假如宇宙中充满着文明,它最糟糕的是个什么状态?”刘慈欣顺着往下想,这个念头就像植物一样生长开来。
一边在电站当工程师,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写《三体》,写到《三体3》时,水电站关掉了,刘慈欣就一直“在家待着”。
“业余的科幻作家”刘慈欣从未有过经济上的困难。“电力系统的收入还不错。科幻是闲情逸致的文学,苦难中写作肯定不行。”
如今,版税和影视改编权已经让刘慈欣实现了财务自由,但这只是特别罕见的个案。大部分科幻作者光靠写作没办法生活,即便能生活也很紧张。
“因为科幻(创作)市场就那么小,做专职是没办法生活的。举一个很现实的例子,如果只写短中篇的话,1000字也就不超过300元,少的150元,多的200元,一年要写多少才能生存?长篇那会儿的销量一本过5万就不错了,年10%的版税而言,又能挣到多少钱?”刘慈欣说。
科幻在2003年又陷入低潮,没人关注、没有大资本参与购买,所谓“科幻产业”无法步入循环。“市场不行,2003年我参加大学搞的一个科幻活动,那时候的规模很小,作者参会都是自己花钱去的,没有赞助,没有媒体关注,读者热情也没那么高。没有今天这种把作者围起来的现象。”
现在,中国的科幻市场可以支撑全职科幻作家了吗?
“出版仍然赚不了钱,但影视改编权已是天价。有个科幻作者讲了一句话很有意思:‘资本家拿着钱要毁灭我们,广大科幻作家盼着他们拿钱来毁灭’。”
那么,资本对科幻创作的影响如何?“这个月拿100万元来买你的改编权,下个月又说不买了,来来回回,还有什么心思写作。”刘慈欣说,这很正常,虽然科幻文学不像网络小说那样由读者掌握着“小说中人物的生杀大权”,但科幻依然是一个商业性很强的东西,作者不可能只面对自己。“你和出版社、主编都会有商业上的考虑,包括故事进展、篇幅长短都要考虑读者,所有科幻小说都是这样。”
随着资本对影视的热情,科幻IP水涨船高。美国科幻大片刺激着中国影视界想拍科幻片的愿望。
刘慈欣的5部科幻小说陆续被几家公司拿下电影改编权,其中《三体》的电影改编权最终交给游族影业。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三体》影视改编卖得比较早,现在的价格早就是过去的10倍之多了。而《三体》这部电影的上映档期却一拖再拖。
“必须需要时间,《阿凡达》还推迟两年上映呢。”作为《三体》影视改编团队总监的刘慈欣显得很坦然。“这种高成本的科幻电影项目中国还没有经验,比如项目管理方面就没有经验。导演团队、剧本团队、特效团队,特效团队还不止一个,有传统特效团队和电脑特效团队……这些方面之间如何合作协调?没有经验。它的进度当然慢,要用平和的心态去看待。”
事实上,《三体》的原著已经在科幻电影丰富的好莱坞大导演手上传了个遍,李安也考虑过,但最终没有人接手。
刘慈欣说,“因《三体》的主题比较复杂,主题复杂对于大成本电影而言是个灾难。像《星际穿越》,虽然里面有很多硬科幻原理,但主题简单,就是‘保护家庭、拯救世界’。”
《三体》成为有史以来中国最畅销的科幻小说,高晓松说《三体》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了世界的高度,《三体》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此,刘慈欣回应记者道:“划时代?你得等着时代来划你啊。(上世纪)80年代有比《三体》影响力更大的作品,你听说过那本书叫什么名字吗?《三体》的第三部从出版到现在不到10年,没办法判断它的真正地位。”
而且刘慈欣至今都没想明白到底为什么《三体》能达到这样的影响力。
“我完全没料到,我和出版商都没料到。”刘慈欣直摇头:“你看看最早《三体》的封面,三个版本三个样,很随便的封面。这就说明大家对它的预期没那么高。我有40年的科幻阅读经验,我能判断一个作品的高度,包括我自己的作品。《三体》是挺好的,但它的质量匹配不了那么大的影响力。其实文化产品成为‘爆款’有很多微妙因素,它们也许恰好拨动了社会的哪根神经,有机遇和运气的成分。明智的评论者也会预料到这一点,只是他不好意思说。”
一般来说一个作家的书畅销了,这个作家的其他书也会畅销,但《三体》畅销对刘慈欣其他作品销量没有影响。“这就说明它的偶然性,不可重复。”刘慈欣认为。
科普:前沿物理学的研究论文我也读不懂的,别说论文了,大学教材拿来我都读不懂。要弄懂需要非常深厚的高等数学知识,所以我和你们一样,就只能看看别人的科普文章。
科幻:那些说科幻引领科学的,太离谱了。科幻对科学唯一的影响就是可能会引领普通人对科学产生兴趣,也有人小时候是科幻迷长大后步入了科学研究的领域,仅此而已。
现在的科学太依赖于资金的投入了,每一项前沿的物理学实验都非常昂贵的,比如比利时的那个对撞机,耗资甚巨,我去看过,非常庞大、精密。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短期效应被夸大了,说到2045年人工智能征服人类什么的,是危言耸听。但它的长期效应被低估了——人工智能会慢慢抢走你的饭碗。
现在相当多的工作,如果不是为了照顾人,完全能用人工智能代替,比如饭店端菜的服务员。现在很少有社会学家考虑,当人工智能全面接管人类的工作前,这个社会结构应该是什么方式。
外星人:从科幻小说的角度讲,当然可以相信有外星人,但从科学家的角度来讲,没有迹象能证明。生命的萌发很有可能是一个极其偶然的过程,这个就像人们常常比喻的:“一阵风把金属垃圾吹到天上,落下来的时候组成了一辆奔驰车。”这就是生命萌发的概率,很可能在别的地方还没发生过。但是不知道,最负责任的答案就是不知道。
(实习生张玉路对本文亦有贡献)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