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来说,肯定是开始了,很多企业都想着做并购,这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选项。”华利安董事总经理兼中国区总裁陈为民表示。
每经编辑 赵天宇
每经记者 赵天宇 每经编辑 赵桥
中国企业最近3年的跨境并购已经超过千亿美元,在战略扩张和资本增值的驱动之下,尽管市场波澜不断,但企业出海“初心不改”。
近日,郑煤机(601717,SH;00564,HK)收购国际巨头博世起动机与发电机业务的交易接近尾声。在外界再次感叹中国企业吞并跨国巨头核心业务的同时,站在这场交易背后的国际精品投行华利安(Houlihan Lokey) (NYSE:HLI)也在自己的案例薄上增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同于几年前佳兆业、江西赛维等债务重组的经验,华利安越来越重视中国上市公司背后的跨境并购市场。在近日举办的一场主题为“新时代下的海外并购”的研讨会上,华利安董事总经理兼中国区总裁陈为民对于即将落定的郑煤机并购交易津津乐道。
然而,在云集了国内知名海外并购中介机构的研讨会上,中国企业“出海”的困境成为议论的焦点。尽管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未能如愿,有着多年并购经验的陈为民显得颇为乐观,他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改变了3年前的看法,认为“海外并购盛宴已经开始”、“中国买家正在逐步专业化,但仍需做功课”。
▲华利安总裁Scott J. Adelson(中)、华利安董事总经理兼中国区总裁陈为民(左)接受每经记者专访 每经记者 岳琦 摄
2016年,中国并购市场达到历史高位,中国企业跨境并购成为市场亮点,达到历史最高值1831亿美元,2017年上半年有所回落。短期趋势的变化,直接受境外直接投资政策调整的影响。身处其中,陈为民对此感受非常直观。
“虽然有短期的变化,比如资金问题等等,但是从整个趋势来说,有两个因素仍是客观存在的:企业本身战略发展的需要,加上资本增值的需求,这两个需求都是我国发展这么多年以后非常明显的。” 陈为民因此认为,中国企业越来越多的参与跨境并购,这个趋势肯定会更明显。
而3年前,陈为民曾在公开演讲中认为,当时中国企业的跨境并购盛宴“谈不上”,“好戏还在后面”。如今,市场变化,陈为民的感受也随之改变。
“现在来说,肯定是开始了,很多企业都想着做并购,这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选项。”甚至有许多尚未上市的公司也找到陈为民,希望在其帮助下,未来也能够开启跨境并购。
不过,在陈为民看来,整个并购领域及具体的跨境并购上,“盛宴”虽然已经开始,但时间仍不长,远未到欧美市场的成熟阶段。
根据商务部统计,2016年我国境内投资者累计实现对外投资1701.1亿美元,同比增长44.1%。跨境并购热潮中出现的一些非理性投资,引起了我国外汇管理部门的重视,并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加强监管。
对于海外体育文化类标的的并购,陈为民认为,虽然这一类属于“负面清单”内容之一,但由于买方的具体情况不一,如果确为同类公司希望扩展海外市场,公司可以与监管机构沟通。不过,如果并购纯粹是资金的概念性质,那可能会面临一些限制。
据商务部报告显示,至今为止超过50%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不成功;中国企业的海外项目只有13%处于盈利可观状态,63%处于非盈利或亏损状态。
对于提高并购成功率,陈为民表示,财务顾问与企业“一把手”的交流非常重要。在并购过程中,畅通的沟通非常必要,一方面提升效率,另一方面,也避免接手“凑热闹的”、“哄抬物价”之类的竞标。
海外标的遇到中国买家会提高价格吗?陈为民表示并不尽然,“从统计数字来看,中国买家在这个整个并购市场中的影响力也是刚刚开始”。很多项目竞标初期吸引了一众中国公司参与,但随着竞标流程推进,很多中国买家逐渐退出,直到融资等各方面准备都完成的阶段,才会体现出中国买家的身份。
从陈为民的经验来看,无论国内并购还是跨国并购,其实都近乎人性的博弈。在这场博弈中,中国买家正在经历一个愈加专业化的过程。
即便如此,相对于海外,陈为民认为中国买家的差别在于,并购一开始的时候,从战略考虑上面,功课做得不够多,有些时候在特定的时间节点上,反应比较迟钝,应对不够专业化,显得有些三心二意。
中国境外投资者遇到的普遍问题中,不熟悉国际交易结构、不能有效利用外部顾问、没有清晰的国际投资战略或计划,是常出现的问题。因此,对于中国企业的跨境并购,陈为民的建议是,从并购开始就需要明确定位,后期如何运营、整合、增值,企业也需要在并购开始就仔细研究,最终当然也体现在报价里。“这是必须要做的功课,越早越好。”
参与海外标的的竞标,最终结果体现在报价上。陈为民认为,通过财务顾问前期的综合分析和判断,“我们的目标是,要比第二家出价高,但不能高太多,大概5%~10%,因为出价太高则意味着成本升高,并购后的经营、管理都会有更大的压力。”
在陈为民看来,价格谈判自然是投行顾问给企业客户增值最明显之处,但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仅来自“讨价还价”的谈判技巧,其技术基础是不断完善的财务模型。跨境并购项目通常错综复杂,投行顾问基于财务模型,分析项目的风险回报总和,最后以企业能接受的方式深入浅出地呈现出来。
人物专访》》》
华利安总裁Scott J.Adelson:中国企业“出海”尚处初期,中型公司并购更具潜力
全球跨境并购风起云涌,中国市场跨境并购的活跃度明显提升。国际投行、咨询机构切身感受到变化中的机遇,开始抢食中国市场并购的蛋糕。“从整个跨境并购领域来看,这几年中国企业的扩张存在真正的机会。”华利安(NYSE:HLI)总裁Scott J. Adelson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时表示。
作为一家业务遍及20多个国家的国际精品投行,华利安直观感受着全球并购市场的脉搏,中国市场的表现也越发强劲。12月初,Scott J. Adelson专程来到北京,为华利安中国业务的拓展做推介。在向诸多潜在客户和合作伙伴介绍华利安“全美10亿美元以下交易排名第一的并购顾问”的头衔时,Scott J. Adelson显得颇为自信。
“全球的跨境并购正在变得日常化,中国企业跨境并购具有很大的潜力。”拥有累计超过500亿美元交易经验的Scott J. Adelson认为, 没有中国企业希望在全球企业并购大潮中缺席。
▲华利安总裁Scott J. Adelson
NBD:作为一家全球精品投行,华利安很早就在中国开展业务,这是基于什么样的判断?
Scott J. Adelson:我第一次来中国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即使是在那时,我们已经开始注意到机会的存在。随着华利安的成长,我们注意到中级市场的机遇变得非常清晰。我们认为这将是全球化的前沿阵地。放眼世界各地的公司,大多数属于中型公司,世界各地的买家云集,因此这是一个具有潜力的市场。
NBD:您如何看待中国跨境并购市场的趋势?
Scott J. Adelson:从整个跨境并购领域来看,这几年中国企业的扩张存在真正的机会,这不仅仅是大公司之间的交易,中国的企业也在基于一系列原因不断寻求资本扩张。全球化40年前就已经开始,不过现在世界上许多地方仍存在一些挑战。尽管如此,全球化进程仍没有看到任何的放缓迹象,至少企业仍希望能够为世界各地的企业提供商品和服务。从华利安的经验来判断,其实没有中国企业希望在全球并购大潮中缺席。
NBD: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投资经历过坎坷,从您参与全球跨区域并购的经验来看,中国企业的跨境并购目前发展到哪个阶段?
Scott J. Adelson:我认为目前中国的并购已经跨越了起初的阶段,但整体仍处于比较早期的起步阶段。当前,美国的公司在这一点上比欧洲更成熟,而欧洲则比中国市场更成熟。中国市场没有理由不按这个规律去发展,这是非常自然的。
NBD:在跨境并购领域,未来中国企业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向国际市场同行学习?
Scott J. Adelson:中国企业在跨境并购领域,已经走过了一个相当长的阶段,对大多数企业而言,第一次尝试跨境并购都是相当有难度的,有经验的企业做得越多就越了解其中的问题。从这一点说,了解并购顾问的价值,是很多中国企业需要补上的一课。回顾过去十年,中国企业在跨境投资中逐渐认同了专业意见的价值。中国企业在跨境并购方面应不断学习,并寻求专业机构的支持,跨境并购的专业化成程度才会不断加深。
NBD:虽然全球化已经是一个大趋势,但是近年来还是出现一些区域贸易保护等现象,您认为这些因素对跨境并购是否有影响?企业该如何应对?
Scott J. Adelson:具体到商业如何运作的角度,我认为上述因素其实没有什么影响。由于长期的全球化,人们对于其他地区文化的理解,从未到达如今的深度和广度,也为跨地域为其他企业服务提供了机会,世界正在变得更小。
NBD:您对这类问题的态度非常乐观?
Scott J. Adelson:每一种文化都有不同程度上的自我保护,每个国家都有自己想保护的方面。技术转移方面,确实存在一些安全上的考虑。人们当然可以集中于这些不利的方面,但事实上,全球范围的跨境并购正在变得日常化。一般来说,文化上的差异以及互相难以接受的方面总是会存在,我不认为短期内将得到明显改变,但我是个乐观主义者,我更关注正在发生的90%,而不是剩下的10%。
NBD:有部分上市企业试图借助不成熟的海外并购从中获益,您如何看待这类现象?资本市场与海外并购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Scott J. Adelson:从资本市场的透明度和资本市场的监管政策上来说,美国仍然做得比其他地方要成熟一些,这也是全球资本向美国流动的原因。成熟市场的审查及透明度要优于新兴资本市场,所以互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在所难免,距离核心市场越远的公司可能存在这类问题;接近核心市场的公司,这类不成熟的现象则有改观。从广泛的全球资本市场来说,整体上的趋势是愈加透明的。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