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60% 携手创新成果转化助力高质量发展

    每日经济新闻 2017-12-12 23:15

    12月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摩根大通亚太地区副主席李晶认为,更好地发挥消费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提升作用是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体现。数据显示,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万亿元,增长10.4%,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6%。而随着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到2020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有望超69%。

    每经编辑 张怀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每经记者 张怀水 每经实习编辑 陈适

    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这也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成为一个新的时代命题。

    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丁一凡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涉及很多方面。“首先体现在收入层面,人均收入增速高于GDP,这一点中国已经做到了。其次,是制造业的升级换代,提高经济竞争力,发挥技术创新的作用。此外,促进消费转型升级,拉动经济增长,这些都是高质量发展的体现。”

    摩根大通亚太地区副主席李晶认为,更好地发挥消费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提升作用是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体现。“未来3年,中国的消费总额将从4万亿美元提升至6万亿美元,增幅相当于德国市场的规模。”

    消费引领经济增长作用凸显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邹利制图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要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基础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如何构建现代经济体系?丁一凡认为,首先经济发展要从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通过完善消费机制,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引领作用,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从数据层面来看,2012年以来,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1万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33万亿元,年均增速为11.6%,高出同期GDP名义年均增速3.3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快速提升。

    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万亿元,增长10.4%。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6%,比2015年提高4.9个百分点。而2017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亦达到64.5%,较上年同期和上半年分别提高2.8和1.1个百分点。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指出,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增长,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文化消费、个性化消费等新消费将迎来蓬勃发展期,这对于引领消费结构升级,乃至有力拉动相关产业与行业优化升级,提高供给能力,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除了消费形式趋于多元化、消费品质逐步提升以外,我国消费群体结构也在发生重大变化。据统计,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日益壮大,2015年接近3.3亿人,预计2020年将达5.9亿人。与此同时,2020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有望超69%。

    从“铺摊子”转向“上台阶”

    2005~2016年中国创新指数及分领域指数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邹利制图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明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战略支撑。那么,如何发挥创新在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当中的作用呢?

    “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上下苦功。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增长正日益转向更多地依靠消费、服务业和国内需求,更多地依靠劳动者素质提高、技术进步。

    如果说以前主要是“铺摊子”,今后则主要是“上台阶”。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关键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主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为重点,全面提高国民经济各领域、各层面的素质;以大力促进市场竞争为手段,逐步填平各种低效率洼地,使高效要素进得去,低效要素退得出,为高质量发展打牢效率和竞争力基础;以提高劳动力素质和鼓励创新为抓手,充分发挥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作用,从而为高质量发展厚植根基、注入动力。

    丁一凡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创新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比如制造业的升级换代需要创新,科技成果的转化需要创新,构建开放型经济政策也需要创新。“通过创新,可以快速提升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并增强经济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形成了跟跑和并跑并存、一些领域领跑的新格局。但与世界科技强国相比,我国科技基础仍然薄弱,尤其在产研融合、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胡志坚分析,当前我国产学研究离深度融合还存在很大差距,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合作还有很多制度障碍。如科研人才的流动、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等。“这些问题都有赖于通过进一步加强科技体制创新来解决。”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此次在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强调了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万劲波表示,我国科研和经济联系不紧密、长期存在“两张皮”现象。“如何破解‘两张皮’问题?这要求科技创新要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只有建立起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才有利于实现科研与经济社会发展无缝对接。”万劲波认为。

    丁一凡表示,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个大命题,我国经济发展更像是从“而立”到“不惑”的关口跨越。顺利实现这个跨越,涉及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这要求我们进一步发挥创新的战略支撑作用,提升经济发展竞争力和可持续性,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高送转已遇冷,高分红却受宠,这些股近三年分红最积极(名单)

    下一篇

    上期所夜盘收盘,螺纹钢、热轧卷板分别收跌2.14%、1.83%。橡胶收涨0.46%,沥青收平。(每日经济新闻)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