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公布了中国“金融部门评估规划”(FSAP)更新评估核心成果报告,当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四家金融监管部门均对上述报告作出回应。央行表示,关于银行业压力测试表述未能全面反映结果;证监会表示评估报告对保护投资者工作获肯定;银监会表示评估报告充分肯定了近年来中国银行业监管取得的成效;保监会表示报告对进一步加强保险监管提出有益建议。
12月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公布了中国“金融部门评估规划”(FSAP)更新评估核心成果报告,包括《中国金融体系稳定评估报告》、《中国金融部门评估报告》和《关于中国遵守<证券监管目标与原则>详细评估报告》。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四家金融监管部门均对上述报告作出回应,其中释放了哪些信号?中新经纬客户端为你梳理如下。
报告指出,自2011年IMF完成对中国首次“金融部门评估规划”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目前正在经历必要而持久的经济转型。这需要金融体系转变角色,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日益发挥主导作用。
报告认为,尽管金融体系面临一定潜在风险,但中国已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进行防控,同时通过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对银行、保险和证券业监管的评估结果显示,中国的监管符合国际标准。
报告建议中国监管部门进一步强化金融稳定目标,加强对金融集团的监管,提升前瞻性综合风险分析,有针对性地增加银行资本,降低潜在风险并强化危机管理框架。
中国央行负责人当天表示,报告关于压力测试的相关表述未能全面反映测试结果。根据评估团按国际通行做法开展的银行业压力测试,在极端情景假设下,占参试银行总资产65%以上的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仍能保持在7%以上,中国金融体系表现出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
关于银行业的资产质量,近年来中国银行业加大不良贷款核销和处置力度,是不良贷款率保持在较低水平的重要原因。2017年以来,包括国企在内的企业利润大幅回升,许多地方政府债务也对应未来有现金收益的资产,不良贷款率被低估的余地不大。
证监会表示,高度重视FSAP评估,将其作为对照国际标准全面检验并提高资本市场监管水平的良好契机。自首次FSAP评估以来,中国证监会积极采纳了评估中提出的意见建议,监管工作的很多方面都取得重要进展。
下一步,中国证监会将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改革方向,加快推动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切实提升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的水平。
中国银监会表示,评估报告充分肯定了近年来中国银行业监管取得的成效。报告认为,中国金融体系日益活跃和复杂,仍面临一定的潜在风险,中国当局高度重视并已着手采取有力措施防控风险。评估报告对进一步改进银行业监管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充实监管资源、加强监管协调等。
下一步,银监会将围绕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强防控金融风险、不断深化金融改革三大重点领域,持续提高中国银行业监管有效性,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确保银行业安全高效稳健运行。
保监会表示,FSAP更新评估成果报告对我国保险监管体系总体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进一步加强保险监管提出了一些有益建议,例如加强危机管理、充实监管资源、加强监管协调等。下一步,保监会将按照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积极借鉴吸收FSAP评估的合理建议,继续推动中国保险监管深化改革,全面强化监管,切实防控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FSAP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于1999年联合推出的项目(世界银行仅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进行评估),主要目的是评估成员经济体的金融体系发展程度和稳健性、监管框架质量以及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2009-2011年,中国接受了首次FSAP评估。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系统重要性经济体每五年开展一次更新评估的要求,2015年10月起,我国接受了FSAP更新评估。
(来源:中新经纬客户端 图片来源: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