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金 喆 每经实习编辑 任芷霓
每经记者 金 喆 每经实习编辑 任芷霓
11月24日,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党总支书记张丽在2017中国药品交易年会上,向到场的嘉宾分享了广东省药品交易市场格局的大数据分析报告,现场人头攒动,吸引了不少医药行业人士前来参加。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于2013年底上线,但颇为低调。截至今年10月底,广东省药品交易平台总成交金额达到2600亿元,交易规模稳居全国第一,与原来的招标模式相比,平均降价率为9.31%。
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向记者坦言,作为广东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广东省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既要保证药品的正常供应,又要推动药品价格下调,四年来,一直在建立规范有序的药品流通秩序上努力前行。
2017年5月份,抗菌药诺氟沙星胶囊、感冒常见药感冒清,这些为人熟知的药名,齐刷刷地出现在一张“药品短缺”清单上。1004份未履约合同,全都由广东省内的医疗机构反馈上报,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将配送违约名单公布在官网上,并要求相关企业尽快恢复供应。
“当时有媒体说千种药品断供,这种说法纯属误读,或者是对广东药品交易规则并不熟悉造成的。”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解释称,在媒体误读了上述公告后,广东省卫计委第二天便通过《广州日报》进行辟谣。公示是例行监督工作,目的是监督药品交易各方依规履约、保障药品供应。但公示并不意味着名单里的药品是“断供”,而是公告要求相关企业及时整改,督促保障药品供应。
记者了解到,逾期仍未整改的相关品规,将由广东省卫计委会同有关部门对一次违规取消该品规两年内在本省的入市交易资格,二次违规将生产企业列入广东省药品非诚信交易名单,取消该企业全部品规两年内在广东省的入市交易资格。
该负责人称,广东是全国第一药品大省,如果企业在广东省被取消交易资格,将丧失全国很重要的市场,也会影响企业在其他省份的信用,因此大多数企业不会故意逾期。广东省共开展5批次的例行监管,取得明显效果。据统计,前4批被公示品种中94.55%的品规在限期内完成整改。另外,今年前三季度广东省各地订单响应率达到97.1%。
“会出现药品区域性短缺的情况是极少的,这种情况由多种原因造成。”该人士解释称,有些是因为生产企业未及时关注药品的配送情况,有些是配送企业由于医疗机构采购量少而不愿配送,有些是生产线改造导致企业短期无法生产,还有些是因原料药垄断或价格大幅上涨而造成生产原料短缺,影响药品按需足量生产。
作为国内药品阳光交易的探路者之一,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从诞生之日起就在业界的争议中艰难推行,探索四年后终于进入平稳运行阶段。
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提供给《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数据显示,自2013年平台上线以来,共进行基药竞价交易34轮,交易总额为865.45亿元,非基药医保竞价交易22轮,交易总额1264.40亿元,议价交易总额494.41亿元。总交易额2600亿元,竞价交易平均降价率为9.31%,累计节约采购资金218.10亿元。
上述负责人称,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走出了一条第三方独立平台的“广东模式”之路,既独立于政府,也独立于医疗机构,更独立于医药企业,平台的“三公”和规范运作,让平台具有良好公信力和影响力。与以前一年一度甚至多年一度招标的交易采购方式相比,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采用“天天交易、季度竞价”的模式,让药品交易回归市场资源配置。
“进一步合理降低药价,需要靠进一步产业格局的优化,通过供给侧改革,建立良性的医药产业生态圈,内生性导向药品的进一步合理降价。”该负责人指出,只有企业通过良性发展后获得降低成本的方法,才有可能主动下降,进而让医疗机构满意。反过来看,医院能根据采购量的多少来获得不同的价格优惠,也是一种双赢。
落实“两票制”抑制高药价
在我国,药品想要进入公立医疗机构销售,招投标是必经之路。2009年开始,以省级为单位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模式逐步建立。2015年,国务院连续出台文件,在省级中标的基础上,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允许以市为单位在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上自行采购。
从重庆药交所到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第三方平台的药交所模式已成为试水破解药品采购难题的重要手段。但是,药价高企一直被诟病,国家在采取一系列政策之后,药品降价渐成趋势,连接医疗机构和药企两端的药交所也倍感压力。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在药品采购体系中,公立医院拥有较强的话语权,即便是药交所的第三方采购平台下,其回款仍是难题,流通企业和生产企业也很无奈。“以前线下交易的时候回款周期可能是6个月甚至一年,药品交易中心已经缩短到60天内,但仍存在拖欠。”
对此,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负责人向记者强调,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作为平台的价值就在于构建医药企业与医疗机构共生有序的生态圈,创造和提升各方交易主体的价值。接下来,药交中心将积极落实国家“两票制”,为抑制虚高药品价格,保障全省药品供应以及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做出进一步的努力尝试。
(实习生刘晨光对本文亦有贡献)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