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佳兆业或成ST生化实控人 房企频密布局健康产业

    每日经济新闻 2017-11-29 18:43

    据国务院规划,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在2020年超过8万亿元,在2030年达到16万亿元。在房企多元化转型的过程中,包括万达、恒大、泰禾、佳兆业等不少房企瞄准了健康产业。11月29日,佳兆业发布公告称,其下属公司深圳市航运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拟21.87亿元收购ST生化,这也标志着佳兆业进一步加速在大健康领域的布局。

    每经编辑 吴抒颖 郭荣村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每经实习记者 吴抒颖 每经记者 郭荣村 每经实习编辑 梁秋月

    11月29日,佳兆业集团公告称,其下属子公司深圳市航运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拟收购ST生化(000403.SZ)18.57%股份,总代价约人民币21.87亿元。

    这是继美加医学之后,佳兆业再次入股健康产业。公告指出,交易完成后,航运健康拥有投票权的股份数量合计比例达22.61%,成为ST生化新的控股股东。

    在房企纷纷进行多元化转型之时,大健康产业为许多房企所关注。例如,泰禾集团计划未来5年内将至少投资500亿元,并将整合全球的医疗资源。此外,恒大、万达等,也在这一领域深度布局。对于这些“跨界”参与者,它们的机会和挑战又在哪里?

    入局康养的佳兆业样本

    ST生化的公告显示,根据相关协议,振兴集团拟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将其持有的ST生化50621064股股份(无限售条件流通股)转让给航运健康,占ST生化已发行股份的18.57%。

    本次权益变动完成后,航运健康在ST生化中拥有投票权的股份数量合计61621064股,占上市公司股份总额的22.61%。航运健康将成为ST生化控股股东,其实际控制人郭英成先生和郭英智先生将成为ST生化新的实际控制人。

    在公告中,ST生化提醒,当发生“根据振兴集团持有的振兴生化股份占振兴生化已发行股份比例可以确定振兴集团将失去振兴生化第一大股东地位(振兴集团依据本协议向航运健康转让或航运健康书面同意振兴集团向第三方转让或振兴集团自行增持为第一大股东的情形除外)”的情况时,航运健康有权单方面立即解除本协议。

    这是佳兆业第二次入股健康产业。此前佳兆业入股港股上市公司美加医学并成为其第一大股东。11月5日,美加医学公告称,董事会建议以公司更名为“佳兆业健康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此前在业绩会上,佳兆业主席兼执行董事郭英成曾提到,“关于美加医学,我是看得比较正面的,因为我们在城市更新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的医疗用地,这一块如果我们不发展,就要交给别人来发展。”

    房企布局康养的危与机

    在多元化转型的过程中,佳兆业并不是唯一一家盯上健康产业版块的房企。泰禾、恒大和万达等房企,在医疗领域有着更为纵深的布局,涉足的范围也更加广阔。

    今年以来,万达在成都、昆明分别建了与医疗、健康相关的产业园。王健林还对外宣布,医疗产业将成为万达新的支柱产业。恒大也已经成立了“恒大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据其官网介绍,公司着力发展高端国际医院、社区医养、医学美容及抗衰老等业务。

    房企布局这一领域的逻辑何在?一个事实是,健康产业正站上了风口。2016年10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务院规划,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在2020年超过8万亿元,在2030年达到16万亿元。

    海通证券在一份研报中指,相对于其他企业进入医疗领域而言,开发商介入医疗健康产业具备一定优势。医疗服务项目前期投入大,需要较强资金运作,房地产资金实力相对雄厚;此外,大型房地产企业本身就可以将医疗等资源与住宅社区结合。

    与住宅相结合的模式,也已经有房企进行试水。此前泰禾宣布,其旗下“院子系全周期服务体系”正式启动,泰禾医疗服务系统正式落地包括丽春湖院子、北京院子和泰禾1号院在内的泰禾院子系产品。

    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对于房企而言,有一些摆在面前的挑战也不得不面对。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潜在的市场很大,但需要提醒的是,健康行业有很多细节需要研究,比如医疗产业的政策调整、消费者对于健康产业的挑剔等,这都会带来很多经营成本的增加。“需要警惕后续可能会成为一个投资的无底洞,毕竟目前真正做好医疗产业的企业还不多,缺少标杆。”

    普华永道在一份研报中也指出,对于房企而言,本身缺乏医疗服务管理经验和资源储备,需要找准专业化医疗运营方合作并不断提升自建医疗技术能力;此外,医疗健康服务的品牌与声誉是优质医疗技术及成功案例长期累积的结果,也是客群选择服务的重要因素,而在这方面,房企面临瓶颈。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第11届中国投资年会并购峰会成功举办,重磅发布年度并购榜单

    下一篇

    "迷你基金"重磅监管:上报或可适用6个月审查期限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