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6年仅26家锂电企业IPO上市 正因行业发展太快才这么少?

    每日经济新闻 2017-11-24 21:38

    6年,锂电池这么大一个行业却只有26家公司借助IPO的方式,对接资本市场,中金公司投资银行部执行总经理陈泉泉说这算得上很少了,原因恰恰是行业发展太快了,企业等不及,选择了其他方式对接资本市场——比如并购。

    每经编辑 欧阳凯    

    每经记者 欧阳凯 每经编辑 文多

    11月24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第5届中国(广东·汕头)锂电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上获悉,2012年至2017年,通过A股IPO上市的动力电池产业链企业共26家,合计首发融资119.02亿元,而在过去两年这一数字则更低。

    为什么锂电池这么大一个行业却只有这么少的公司通过IPO上市?中金公司投资银行部执行总经理陈泉泉分析说,原因恰恰是行业发展太快了,企业等不及,这些公司若不早与上市公司合作,就很可能在产能扩张的大潮中被刷下来。

    也就是说,因此很多公司选择了其他方式对接资本市场。那么,未来是否会继续保持这一特点呢?

    并购切入市场难度提升

    陈泉泉表示,在可预见的两三年内,通过IPO上市的锂电企业不会特别多,目前在证监会排队的只有9家,所以乐观预计,未来两年内,能上市的也就10家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通过IPO上市,很多的动力电池企业选择了被并购、被收购的方式对接资本市场。据中金公司统计的2012至2016年A股锂电池产业链并购市场数据,91家样本公司近5年并购交易合计金额578.54亿元,其中47.51%(略低于一半)是与锂电产业链相关的并购。也就是说,部分上市公司切入锂电产业链的同时,也在其他行业扩张,主营业务呈现混业经营的现象。

    “很多(进行并购的)上市公司都是行业外的企业,但是它们没有完全放弃原来的业务。”而在未来,陈泉泉相信动力电池将走向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届时像现在这样以并购方式切入市场,并产生影响力的难度也随之日益提升。

    按照这一趋势,那么未来出海并购可能成为替代。他认为,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共有三种:技术、市场、资源。比如美的收购德国库卡——要市场,海尔收购GE家电业务——要资源,如今在动力电池行业已有苗头出现,比如金沙江资本收购尼桑(日产)电池业务,这是最直接的体现,此外,SQM也在卖股权,相信中国企业也可能在接触。

    “既然GE可以将家电业务卖给海尔,德国人可以把库卡卖给美的,那未来的三星、松下会不会同样将它的锂电池业务卖给中国企业呢,我觉得这种情况是有可能发生的。”陈泉泉说道。

    再融资可以转变方式

    除了通过A股IPO、并购外,动力电池上市公司的再融资也迎来了井喷。来自中金公司的数据,2012到2016年,A股锂电池产业链上市公司再融资以每年157%的速度在增长。

    “没有哪个行业有那么夸张。”陈泉泉对这一数据分析说,中国的锂电池行业是靠资本推动的行业,锂电池行业的竞争不仅仅是行业内部的竞争,也包括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竞争、企业发展速度和补贴退坡的竞争、企业发展水平与外资进入中国速度的竞争。在这样的态势下,中国的锂电池行业不得不快速将产量提上去,把成本降下来。

    但也要看到,去年下半年以来,增发审核正日趋严格。这让数据呈现出了另一面:2012年至2016年,锂电产业链上市公司共有50次未能实施的定增方案,涉及募集资金规模达772.6亿元,占同时期再融资计划募集资金总额的29.04%,既近三成的定增计划未能成功。此外,截至目前有24个定增方案仍在进行中,占再融资总规模的14.91%,仅有56.05%的定增项目成功执行。

    鉴于这一情况,行业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可以改变方式。陈泉泉分析说,配股及可转债所受的限制则相对较少,今年1到9月发行的配股及可转债融资规模分别为2016年全年数据的72%和129%,因此这两种途径可考虑作为再融资的主要工具。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F5未来商店创始人、CEO徐海成: 2018将是无人超市的 “爆发元年”

    下一篇

    蟋蟀除了油炸还能怎么吃?芬兰人拿来做面包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