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宋思艰 王晓波
每经记者 宋思艰
在今日(11月24日)上午召开的、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17 上市公司领袖峰会”现场,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发表了题为《十九大后宏观经济形势展望》的主旨演讲。他在谈到宏观经济层面时指出,一系列指标表明,中国经济运行中亮点不断增加,今年前三季度的GDP增长为6.9%,预计第四季度仍将维持6.7%以上,鉴于目前的经济结构在优化,应在经济效益提升的过程中乘势完成大型的“L”转换,如果真的能达到这样的转换,就是所谓新常态,由高速软着陆到中高速,我们希望这个转换能够确认。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在峰会上发表演讲
以下为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在峰会上的演讲全文:
十九大后宏观经济形势展望
主讲人:贾康
谢谢各位主持人,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企业家,大家上午好,我很荣幸能和各位进行交流。我利用这个时间段,简要谈作为研究者怎么看待十九大以后的宏观经济运行和展望推进现代化过程当中应该把握的要点。
我想先从十九大精神领会的角度切入。大家都在学习十九大报告,我认为首先要把握它的框架,它里边包含的核心对于时代和社会主要矛盾的把握,后面才会引出一些方略、工作要点。十九大新的矛盾判断有新的方面,需要有相关的分析。这些现代化引出经济必须紧紧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有那么多新变化的同时,基本国情和基本地位没有变,有两个没变是非常明确的认定。
我简单勾划一下要点。新时代按照报告要点,经过长期努力,我们已经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到了面对强起来实现历史飞跃的新时代。我理解站起来应该就是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标志,富起来是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发展成果为支撑,而现在强起来,面对历史飞跃的新时代,我们有了非常清晰的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关于时代历史方略的判断,后面的目标导向必须结合问题导向,所以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是考虑整个战略思想和战略思想指导之下的全局工作的原点,是基本把握规律、科学认识方面的支柱,就是中国社会现在主要矛盾怎么认识?按照十九大报告的说法,在原来我们的基础上,现在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们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带来的问题,这就是结构问题,这个结构问题的解决就需要供给侧特定的、高水平的理性供给管理,就必须从制度方面改革,以制度供给的有效性带出整个问题,而整个体系的问题是不能回避的,这样才能在不断提供有效供给的过程中,使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得到供给侧的平衡和满足,所以顺理成章就要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且改革当中我们要有一个意识,行百里者半九十,不要只看到成就,我们也要看到矛盾和隐患叠加的风险、潜在威胁。通过改革攻坚克难,让千千万万分散的市场主体和社会成员能够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这是我们追求的供给体系的境界。
十九大报告非常重要的判断是这么多变化之后还有不变,必须要深刻认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也没有改变我们国家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这两个判断是非常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是提醒我们的现代化努力和初心所对应的远景要理性对接。
这些十九大的精神要领会,从而推进中国升级版的发展过程。
宏观经济运行层面我想讲几个层次的认识。
当下我们经济下行探底,所谓的探底就是2012年下行不能无休止一降再降,我们需要完成经济转换阶段,下台阶以后再到台阶上,消除继续下行势头的探底。这个平台的形成需要地方政府、企业,形成基本共识,就是摆脱继续下跌的焦虑,而这个预期一定会反过来引导分散企业主体的生产经营决策行为。我们主观上可做的事情,就是要顺势而为。年度GDP增长目标提6.5%左右,我们现在1~3季度的数据大家都知道,同比增长6.9%,如果预测一下第四季度,估计还在6.7%以上,运行在6.7%~6.9%的平台状态。我们的经济结构在优化,经济效益提升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乘势完成大型的“L”转换,“L”的尾巴应该是对接平台,而且这个平台越长越好,如果真的能达到这样的转换,就是所谓新常态,由高速软着陆到中高速,我们希望这个转换能够确认。
相关的基本判断简单向各位汇报一下。从2015年下半年的项目包到PPP开始风生水起,到“一带一路”倡议,再到挖掘机指数等,相关的综合判断已经指向景气提升。2016年年初,挖掘机指数已经表明了施工项目、工程机械的订单交货、入场施工、开工等,表明整个行业从施工开始回暖已经非常明确。
另外这几年大家非常关注采购经理人指数,2016年上半年就已经明显倾向好转,下半年以后一直稳定运行在51以上。还有用电量、房地产景气、企业利润的发展走势,还有间接看到货运量,比如载运卡车销量、外贸进出口。还有就业指标,去年经济下行压力大,但是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始终是1300万以上,增长速度落到7%以下,过去两位数以上增长,每个百分点大概对应100万就业岗位,现在已经翻倍了,就是每个百分点大概对应200万个就业岗位。今年1~3季度基本实现1060万新增就业,四季度肯定还会增加几百万,又会在1300万以上。这些表明我们调结构、惠民生的种种努力。
把生产经营侧作了一个简单勾划,我们再看居民消费。
居民消费的指标相当不错。比如2015年底到现在,增长速度是“7”以下,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始终是二位数的状态,也有一系列相佐证的其他信息表明中国老百姓现在边际消费倾向有所提升,对于未来的预期就表现在这方面。困难我们也不能否定,部分地方企业的困难还是存在,但是已经悄然改变了总体的氛围。民营企业方面,困难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同时,也要看到华为、华大基因、科大讯飞等企业在继续高歌猛进。
我们再看投资。2016年民营企业投资的“蓝线”一路下降,1~8月只有2.1%的同比增长,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从来没有出现的情况,民营企业投资下降的同时,它的海外投资却是一路上升。后来中央一系列的文件,一直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反复强调坚定不移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要弘扬企业家精神,要加快编纂民法典,鼓励企业家精神和纠正侵犯企业产权错案冤案的明确方针与重要指示。今年上半年,民营企业投资开始回升。
十九大以后宏观经济的核心观点是应该乘势完成发展目标,可以提出一些建议:一个就是应该坚决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两会”的精神,要继续对企业界吃好“定心丸”,要落实好中央最新的文件。第二是以经济手段为主、市场优胜劣汰机制为主去落后产能,避免一刀切压产量等。
最后还有几条建议,减税一定是要配套改革,克强总理说对政府整个架构要有拆箱式的改革,要大部制改革,公权在手的政府职能首先是规划和政策引导,必要的审批越少越好,而且要阳光化多重监督,这样才能真正把企业负担降下来,这些改革就在眼前,让我们来做共同的努力。
谢谢大家。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