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公司新来了一位同事。
她每天几乎第一个到公司,同时又几乎是最后一个离开公司。
有时加班到半夜,离开公司时还将材料抱回家,而第二天又早早地出现在办公室里了。
按理说,这绝对算得上劳模。
直到一次朋友与她共事,才发现所谓的“多劳”并不能换来“多得”。
巧合的是,近期看到一份相关报道,验证了朋友的观点。
1926年,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很有趣:
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工作时间越长,工作效率和效益就越低。
而当你把你的每日工作时长由10小时减少为8小时,把每周工作时间由6天缩短至5天时,你的生产力就会有所提高。
许多人也曾抱怨自己的工作效率低。
如果简单地增加工作时长并不能让你更有效地完成工作,那该如何提升你的工作效率呢?
以下3点建议,或许能让你有所收获。
试想一下,每天坐到办公桌前,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许多人几乎是自动地开始查看电子邮箱,或者翻阅下桌上的新资料。
可以说,这是开始一天工作的最差劲的方法。因为这个举动劫持了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进入以他人事务为中心的“反应模式”。
行为科学研究发现: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的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
换句话说,你在一天中的很多事情都像机器人一样去自动执行,并且一旦大脑进入了自动模式,你就会忽略周围的环境和时间的流逝。
比如,你在刷朋友圈时,尽管心里只想看一会,可是你的行为惯性就会让你一条一条的刷下去。等你大脑反应过来,半小时,甚至1个的小时已经过去了。
如何从这个自动模式中脱离出来呢?
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关注停顿点。
即做完一件事之后停一下,想一想下一件事情,这个时间空隙就是停顿点。
回想一下刚才哪里做得不好,哪里可以改进,可以有效防止自己被工作的惯性带着跑。
世界著名斯诺克球手奥沙利文打台球的时候,当他趴下身子瞄一会,如果觉得自己这一杆不能掌控,没有感觉,那他就会停下来,起身调整一下再去打。
而普通人打的时候就是趴下就出杆。这样的话,这一杆与上一杆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都属于低效的重复。
所以,一旦完成一个新任务,不要立马进入下一个任务。休整一会,有意识地选择下一件事要做什么,这样做通常更让你更有效率。
我们都知道,身体的体能是会波动的。例如你剧烈运动后,通常就希望能够休息一会。
其实,脑力和体力一样,也会波动。
但由于脑力的消耗不像体力消耗那么明显,如果你没有很敏捷的觉察力,是很难觉察到的。
因而,总会有人习惯整天蛮力地干活,以为自己的脑力能在24小时都保持在同一水平上。
一般而言,脑力的波动有两种类型:
①根据时间波动
一般早上刚起床的时候精力最充沛,头脑的活性最大,大概能保持2个半小时的活力;午饭过后,血液会流向胃里消化食物,脑袋缺氧就会感觉昏昏欲睡,进入低迷期。
所以,早上精力充沛的时间,可以先把困难的、费脑的事情搞定,之后做些简单的重复性的工作。
②根据你做事情的难易程度波动
比如你刚完成一份极具创意的案子,这时如果马上投入到下一份脑力工作中,通常就会比较吃力。
所以不同任务之间,最好根据难易程度进行穿插搭配。
许多有经验的人会建议职场人选择住处的位置尽量靠近公司,这其中的道理就是,上下班时拥挤的交通会极大的消耗你的精力。
如果搬到公司近一点的地方,除了能节省时间,还能减少精力的消耗,从而更好地投入工作。
简而言之,管理心理能量,就是根据自己大脑的状态,选择相应难度的工作。
相关研究发现,一个人长时间维持注意力集中的能力是有限的,有时候虽然自身感觉不到,但是累积的疲乏已经在影响你的工作了。
也就是说,不管我们多么全神贯注于做一件事,大脑的疲劳终究无可避免。
那该如何调整注意力呢?
心理学博士戴维斯认为,相比于使用各种方法不让自己分心,不如顺应注意力其本身变动的轨迹。
19世纪末,有个名叫华莱士•雅培的医学博士利用专业特长,创办了一家小小的制药厂。
原以为药厂会所向披靡,但一段时间下来他意识到自己的药厂缺乏竞争力,效率也特别低下。
思前想后,他找出了问题的关键——缺乏纪律。
于是,他狠抓纪律,制定了很多纪律方面的条款,甚至是在工作时间讲话的人,都一律扣奖金。
结果一段时间后,药厂的经营状况更加恶化了。对此,雅培先生十分郁闷。
直到有一次,雅培先生接了一个大订单,他兴奋极了,回到药厂后与员工们分享了自己喜悦。
员工们都高兴地讨论了起来,沉闷的气氛一下子变得活跃。因为心情好的缘故,雅培先生也没有横加阻拦。
当天下班后,雅培先生统计报表,发现当天的效率居然比平时提高了一些。
由此他得出一个结论:纪律适当放松一些,气氛适当轻松一些,更能刺激员工们投入工作。
后来,他撤掉了原本在纪律上的诸多要求,还经常到车间里走动,和员工们说几个小笑话。
就这样,一个月后,整个药厂的效率竟然提高了40%。
现在,雅培创办的雅培药厂已经是全美国最大的药厂之一。直到如今,“放松管理”依旧是公司重要的特色文化之一。
所以,专注工作一段时间后,你可以有意识地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来换换脑子,不要担心它们会浪费你的时间,相反的,这些小举动更能有助于你效率的提升。
萧伯纳说过:
“世界上只有两种物质:高效率和低效率;
世界上只有两种人:高效率的人和低效率的人。”
问问自己,你想成为哪一种人?
参考书籍:乔西·戴维斯《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
作者:夏穆,精读主创。本文首发于精读微信公众号(ID:jingdu999),每日经济新闻获授权发布。文中配图来自摄图网。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做一位有影响力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