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全国医院排名出炉!除了北京,这些地方的医院也是全国顶尖

    每日经济新闻 2017-11-13 09:00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11日公布了2016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在医疗界引发轰动。在这份榜单上,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蝉联三甲。

    有专家指出,榜单对全国范围内的疑难杂症病人问诊有较高指导意义,即当身处外地的病人求医无效、需到顶尖专科医生问诊时,可参考榜单按图索骥。但是对于常见病、多发病的病人,完全没必要一味追求“榜上有名”的医院专家。

    就在人们沉浸在双11“剁手”狂欢的气氛中时,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在11日公布了2016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在医疗界引发轰动。

    ▲图片来源: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官网

    每经小编注意到,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从2010年开始,每年推出上一年度的《中国医院排行榜》。这份榜单在逐渐完善的过程中增加了各区域(从东北到西南公设7个区域)的综合排名和专科排名,对病人就医的指导作用逐渐加强。

    在今年的这份榜单上,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蝉联三甲,显示出高人一筹的实力。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之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又称“武汉同济医院”)等其他区域的医院也有着很强的实力,显示出我国医疗资源在空间分布上正逐渐走向均衡。

    据新华网报道,在2013年,北京每天有70万外地人口“进京看病”,北京的医院资源不堪重负,而距离北京30公里的河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病床闲置率却高达70%。在过去,很多人宁愿付出交通、食宿的巨大成本和与黄牛号贩子斗智斗勇的艰辛,也要去北京大医院看病。

    ▲图片来源:北京协和医院官网

    不过每经小编注意到,随着我国不断深化推进“医改”进程,医疗资源分布较以往更加均匀,农村基层的医疗条件和保障制度也不断得到增强。北京这种中心城市大医院的“拥堵病”有望得到有效缓解。

    最新医院排行出炉

    复旦版的《中国医院排行榜》是中国首个由独立第三方推出的公益性的医院排行榜。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官网介绍说,这份最新出炉的全国医院排行榜主要借鉴美国Best Hospital排行榜专科科声誉评比方法。

    排行榜的评审专家来自中华医学会和医师学会,涉及37个临床专科,向4173位专家发挂号信。研究所每年4月起通过信件、电话联系专家,请专家综合考虑学科建设、临床技术与医疗质量、科研水平等三方面因素,评选本专业领域内中国排名第一到第十的医院。

    各专业所有专家的投票将进行加权统计,分别形成37个专业的中国医院专科排行榜;上述结果再结合医院SCI和科研奖项,形成该年度的中国医院排行榜。同时,还邀请专家对中国七大地区评选出第一到第五名的医院,同样方法形成该年度该地区的专科排行和医院排行。

    每经小编注意到,在这份榜单自推出之后,最佳医院的座次变动很小。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自2010年起已连续六年分列综合排名前三位。

    在2016年排行中,北京协和医院个专科的声誉排行加权汇总后排名第一,而声誉排行占总排名80%的权重,北京协和医院因此高居综合第一。

    位于成都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科研学术一项高居第一(占总排名比重20%),声誉排行中也仅次于北京协和医院,最终排名综合第二。

    专家解读:看病不用非去三甲

    由于医院排行榜可能对患者就医的选择起到指南的作用,那么榜上有名的大医院会不会因此变得更加人满为患?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长罗力认为,榜单对全国范围内的疑难杂症病人问诊有较高指导意义,即当身处外地的病人求医无效、需到顶尖专科医生问诊时,可参考榜单按图索骥。但是对于常见病、多发病的病人,完全没必要一味追求“榜上有名”的医院专家。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俞卓伟院长表示:

    “如果把许多常见病、多发病都推到三甲医院,医务人员就没有精力和时间来帮助急难重危病人度过难关,因为他们没有时间来攻克难关、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

    有专家指出,建议老百姓看病分三步走:

    对于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或常见病,先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

    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无法确诊和治疗,可以转到上一级医疗机构,或请专家会诊;

    若在当地医院,尤其是三甲医院无法有效治疗的患者,可从最佳医院或最佳专科中,选出距离自己较近的医院就诊。

    每经小编注意到,由于榜单还设有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和西北的区域排行榜,因此全国1236家三甲医院中有很大一部分都被覆盖,各地的患者也方便选择离自己较近的区域性大医院寻求治疗。

    医改成果:缓解大医院拥堵

    北京作为全国的医疗中心和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高度聚集地,长期以来对外地病人有强劲的吸附能力,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北京城市人口和环境资源的承载压力。2013年,北京全年医疗机构诊疗数约2.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9%,出院数增长8.3%。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研究统计和抽样测算,2013年北京市内三级医院外来就诊患者达3036万人次,外来就医流动人口日均70万左右。

    但是通过加强区域协作和基层医疗资源建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图文无关)

    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贺胜介绍说:

    “破解大医院‘拥堵病’,建立有序的就医秩序,关键是要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均衡布局。”

    近5年来,我国不断强化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并以分级诊疗为突破口,畅通患者转诊、医疗信息流通渠道,让“健康红利”惠及全民。

    要让大医院“愿意放”、让患者“下得来”,还要让基层“接得住”。为此,2017年我国还将培养全科医生2.5万人以上,加快基层健康产业发展,优化基层医疗机构中高级岗位比例,增强岗位吸引力。

    2016年全国慢性病等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已接近40%;强化基层能力建设,1400家三甲医院对口支援3700多家县级医院,全国县域内就诊率已超过8成……

    5年来,依托“强基层、补短板”种种举措,“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的合理就医秩序逐步形成,在破解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上,贡献中国式的解决方案。

    每经编辑 郑直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复旦大学、人民网、新华网等)

    上一篇

    两市融资余额五连升,增加18.27亿元

    下一篇

    唐德影视:“好声音”相对方解约,可能无法继续制作《中国好声音》节目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