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专访| 清华吴金希:成都新经济发展“七大应用场景”很接地气

    每日经济新闻 2017-11-12 20:56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如今,发展新经济,成为中国众多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日前,清华大学社科学院战略新兴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吴金希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成都发展新经济的“七大应用场景”很接地气。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李晃    

    每经记者 李晃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当产业发展插上创新的翅膀,以创新为内核的新经济蓬勃发展开来,并不断吸引着资金、技术、人才的转移。发展新经济,成为中国众多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

    新经济都有哪些具体实现路径,城市应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新经济?清华大学社科学院战略新兴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吴金希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任何新经济的发展,既要考虑到其突变创新的方面,又要考虑其继承和延续的一面,新产业与传统产业、消费升级结合非常重要,成都发展新经济的“七大应用场景”很接地气。

    如何发展?打造 “创新生态体系”

    对于新经济,吴金希有着自己的理解,他指出新经济主要是指知识和创新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代替过去的要素投入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不仅是世界的潮流,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

    在当前国内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新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更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难点在于,城市应如何发展新经济?吴金希提出应打造适应未来和适应新经济发展的“创新生态体系。”

    “关于城市与新经济发展的问题,涉及的要素很多,我的观点是要打造适应未来和新经济的‘创新生态体系’。对于城市而言,区域‘创新生态体系’非常重要,而不同的城市‘创新生态体系’有差异,有的适合传统产业,有的则适合发展新经济。在发展新经济‘创新生态体系’方面,美国硅谷是全球的标杆。”

    放眼国内城市,吴金希表示,深圳和北京走无疑在了新经济发展的前列。他指出,深圳的创新创业氛围很浓,成功案例很多,小企业层出不穷;而北京的人才层次最高,创业、创新氛围也很好,中关村创新平台国际知名。此外,吴金希指出,国内还存在一批较具新经济发展潜力的城市,“成都就是一个不错的例子,它作为西南的中心,未来无论其辐射力还是潜力都相当大。”

    就在11月9日,成都刚召开了新经济发展大会,强调服务实体经济是发展新经济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新经济应如何服务于实体经济?

    “最现实的例子就是‘互联网+’,通过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方式使得实体经济迈向智能化、网络化,这是新经济最重要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例子。”吴金希指出。

    如何实现目标?注意与传统产业嫁接整合

    虽然与传统一线城市相比,成都在新经济发展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既是差距也是机遇,可以看到,在加速发展新经济的道路上,成都正奋起直追。

    正如吴金希所说,面向未来,成都的机会来了。

    “过去20年,很多人才选择北上广深。而这些城市现在的发展已接近甚至超过了空间、生态、环境等极限,它们目前疏解人口、纾解产业压力很大,各种资源的投入产出效率在变低,人才资源的浪费也非常严重。近年,北上广深的人力资源在逐渐外流,这对于成都等城市来说是很好的机会。在与国内诸多城市的新一轮竞争中,对成都如何脱颖而出,发展成为新经济时代的新‘北上广深’,我们拭目以待。

    从最新数据看,成都已具备发展新经济的基础和潜力。数据显示,成都拥有科技企业24396家,潜在独角兽企业31家;去年,成都新经济产业增幅超过10%,目前已聚集共享经济企业超过100家······

    “我非常看好成都,这是一个非常有活力的城市。成都的经济结构正向好的方向快速推进,其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地方活力四射,年轻人创业、创新很多,气氛热烈。”吴金希指出。

    据悉,在成都新经济发展大会上,定下战略目标:到2022年,基本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新经济产业体系,成为新经济的话语引领者、场景培育地、要素集聚地和生态创新区,建成最适宜新经济发育成长的新型城市。新经济产值达5000亿元以上,新经济总量指数排名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吴金希直言,成都发展新经济一定要注意与传统产业嫁接整合,要接地气,与产业基础、人力资源结构、消费结构相结合,不能过分强调“高精尖”,而成为空中楼阁。他强调,成都是我国西南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重心,早在上世纪60、70年代,我国就在成都及四川大规模进行大“三线建设”,积累了大量的工业基础,其工业体系较为完备,例如,飞机制造、核工业、电子产业、水力发电等,都是成都不可多得的优势。

    如何切入?引导消费升级拉动新经济

    随着发展新经济已成为大势所趋,全国乃至全球各大城市都在积极适应新经济的发展,挖掘城市在新经济条件下发展的潜力。

    为此,成都提出在发展新经济中将聚焦“六大形态”,即基于成都资源禀赋、人才储备、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六大新经济形态”,构建具有成都特色的新经济产业体系。

    对此,吴金希指出,成都所提出的这“六大新经济形态”确实代表了当前新经济发展的重点,且主要集中在“新一代IT”和“新能源”两大领域。

    “它们既是国家发展的重点方向,也是全球创新的热点,在这些领域,过去多年,国家出台了系列支持鼓励政策,例如,数字中国战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等,这些产业具有无限发展的空间,且带动能力强、渗透率高、演化速度快。同时,成都还聚集了一大批崭露头角的新兴软件、创意与服务企业,假以时日,这些产业一定能够在成都生根发芽,成为主导产业,带动成都经济迈向新台阶。”

    除了确定新经济的重点发展形态外,将技术和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还需要应用场景的辅助乃至支撑,否则新经济发展只能是空中楼阁。

    为此,成都的做法是构建“七大应用场景”,即通过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科技创新创业、人力资本协同、消费提档升级、绿色低碳发展、现代供应链创新应用,培厚新经济发展的市场沃土。

    在吴金希看来,这“七大应用场景”实属接地气之举,他表示,任何新经济、新产业从来不是从天而降,而是与传统产业有着千丝万缕联系。任何新经济的发展,既要考虑到其突变创新的方面,又要考虑其继承和延续的一面,新产业与传统产业、消费升级结合非常重要。

    具体而言,“七大应用场景”应如何切入,吴金希也有着自己的看法。

    “要注意通过引导消费升级从而拉动新经济的成长,一个社会的创新型消费趋向极其重要,没有创新型消费就没有创新型经济。所以,要加大数字消费、艺术消费、创意消费、智慧消费和低碳消费等引导,‘七大应用场景’应该朝这个方向努力。”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上证50ETF不断创新高 机构投资者不断涌入期权市场

    下一篇

    山西调整医保政策 平均报销比例提高到80%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