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有报道称美团点评已立项参与当时最热的共享充电宝,如今美团点评高级副总裁王慧文宣布已退出“共享充电宝”试点项目的运营。业内人士认为,或许意味着餐厅等小场景下共享充电宝的想象空间有限。
每经编辑 李卓 许恋恋
图/视觉中国
每经记者 李卓 每经实习记者 许恋恋
每经编辑 卢祥勇
共享充电宝行业因为美团点评的退出再次成为热议话题。
11月3日,美团点评高级副总裁王慧文面向餐饮平台发布内部信,宣布将结束餐饮平台“松鼠便利店”和“共享充电宝”两个试点项目的运营,取消餐饮生态平台充电宝项目组组织设置,相关14名同事全部转岗到餐饮平台Z项目组。《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今年5月即有报道称美团点评已立项参与当时最热的共享充电宝,由王慧文牵头。这也就意味着,美团点评入局共享充电宝持续半年即退出。
2017年即将结束,共享充电宝玩家们也将迎来一场“期末大考”。一位共享充电宝项目的高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接下来洗牌将会加速,小玩家的存在感会逐渐降低,大玩家也将由拼规模转为拼技术以及盈利模式。
事实上,关于美团点评的边界一直是被广泛讨论的话题。外卖、酒旅、打车……从团购起家的美团点评不断在尝试新的领域,包括彼时如火如荼的共享充电宝自然也被美团点评注意到了。
今年3月份开始,共享充电宝开始被资本市场青睐。今年3月31日以来,共享充电宝领域宣布获得融资的企业有Hi电、来电、街电和小电等,40天时间内有十多笔融资披露,融资金额约12亿元人民币。投资者中不乏IDG、红杉中国、腾讯投资、顺为资本和元璟资本等知名投资企业和王刚等知名投资人。
当美团点评宣布进入共享充电宝行业时,业内人士并不惊讶,因为其手上掌握大量的商家资源和活跃用户。因此,当美团点评忽然退出共享充电宝让业内人士十分意外。
美团点评退出共享充电宝的原因在王慧文的内部信中可以找到答案,文中解释了美团点评探索新业务的判断逻辑。王慧文称,新业务是否符合美团点评的企业使命,即“让大家吃得更好,活得更好”;新业务所处的行业,在未来一段时间是否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新业务所处的行业,用户和商家是否对现状满意。
王慧文进一步表示,跟美团点评既有业务之间的战略协同价值是公司判断新业务该关闭还是继续探索的重要评判标准,“如果未来市场规模不够大,但是战略协同价值够大,可以考虑扩大经营,否则就应该关闭,比如共享充电宝。”
王慧文坦言,与外界看到的成功发展起来的业务相比,其实美团点评还有更多业务探索不成功被关掉,这其中包括早餐外卖、排队机、WiFi等近10个业务。
业内人士认为,对美团点评来说,放弃共享充电宝或许意味着餐厅等小场景下共享充电宝的想象空间有限。艾媒咨询《2017上半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专题研究报告》中显示,在车站使用场景下,单个共享充电宝日均使用次数为2.1次,充电宝活跃度为1.0,而在餐厅场景下,共享充电宝的活跃度低于所有场景下的活跃度平均值,小场景的使用效率低于大场景的使用效率。
艾媒咨询数据还显示,2016年中国共享充电宝用户规模为0.32亿人,预计2017年市场用户规模将达1.04亿人。
从共享充电宝的发展脉络来看,2017年上半年受到资本青睐以后,这一热门赛道逐渐拥挤。经历半年的跑马圈地,行业格局基本形成,来电科技、小电科技、街电科技以及怪兽充电位列第一梯队,除此之外,市场上还有云充吧、充充、魔宝电源、云租电等厂商。
不过共享充电宝的寒冬比想象中来得要早一些。9月有消息称,融资过亿的共享充电宝明星企业“Hi电”被曝出以“调员工往边疆城市”为由,“劝退”旗下200多名员工。10月11日,共享充电宝品牌乐电LeDian宣布停止运营。此前有业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在乐电之前,已经有像河马充电、泡泡充电和小宝充电等“小玩家”悄无声息地出局,只是没有溅起太大的水花。
来电科技CMO任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小玩家出局是行业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目前的行业感知是小玩家在线下渠道的铺设上存在感越来越低,未来将会加速淘汰步伐。任牧表示,未来几个大玩家间的竞争将以技术为核心,而专利将成为市场竞争的常规手段,谁的技术和研发实力强,谁就会在接下来的竞争中占优势。
小玩家加速退场的同时,已经具备规模的玩家则姿态相对轻松。据记者了解,小电科技正进行新一轮融资。而任牧则在采访中向记者透露,就在刚刚过去的10月份,来电已经实现了盈亏平衡。
业内人士分析称,共享充电宝企业盈利与用户需求、运营成本、盈利模式等因素相关,未来共享充电宝厂商需着力提升后期运营能力,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激发用户需求并且提升产品质量和信息安全问题,还应扩展盈利模式。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