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京津冀环保一把手首次集体回应秋冬季治霾:以超常规状态实施超常规治理

    每日经济新闻 2017-11-01 10:39

    以超常规状态实施超常规治理!在这样的治霾行动下,京津冀地区今年秋冬的空气环境将迎来怎样的改变?来自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环保部门负责人集体作出了这样的表示。

    每经编辑 李彪    

    每经记者 李彪 每经实习编辑 陈适

    进入10月意味着秋冬季节开始,京津冀总体大气污染状况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加重。那么,今年秋冬季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是否还会延续去年的走势?

    10月31日,环保部举行10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与此前月度例行发布会均由环保部业务部门负责人介绍工作情况不同,此次坐在主席台上的是来自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环保部门负责人,他们重点介绍各自辖区内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情况。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发布会现场了解到,今年以来,在推动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面,三地均“以超常规的状态实施超常规的大气污染治理措施”。

    环保部宣教司巡视员刘友宾称,10月1日至27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PM2.5(细颗粒物)平均浓度为6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6%,区域空气质量稳步改善。

    京津冀开展攻坚行动力保空气质量

    为应对秋冬季京津冀地区可能出现的重污染天气,今年8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正式印发,对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均设定了在2017年10月~2018年3月期间各自的PM2.5浓度减排目标。比如:北京、天津等5地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5%,幅度居“2+26”城市之最。

    随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相继出台本地区的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且近期实施成效显著。

    刘友宾介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自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实施以来,“2+26”城市重点围绕燃煤、工业、机动车等关键领域,提前部署、提前行动,加快推进各项治理任务,各项工作进展顺利。10月1日至27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6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6%,区域空气质量稳步改善。

    具体举措包括推进冬季清洁取暖工程,加大“散乱污”整治力度,加强工业企业综合治理,强化超标车辆和工程机械监管,制定钢铁、焦化、铸造、建材、有色化工等行业错峰生产方案等。

    其中,9月1日至10月22日,督查组对涉气“散乱污”企业综合治理、燃煤锅炉淘汰改造、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等任务的69671个具体任务点位进行了现场核实,发现其中5978个点位存在环境问题,已责成地方政府进行整改。

    刘友宾进一步介绍,下一步,环保部将督促各地按时完成攻坚行动各项规定任务,加快大气污染治理进程,确保实现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2+26”城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5%以上、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15%以上的目标。

    三地狠抓落实严格问责

    北京市环保局党组书记、局长方力介绍,今年以来,北京市以超常规的状态实施超常规的大气污染治理措施。

    在介绍北京市秋冬季攻坚行动方案时,方力更是一连用了5个“加”:在治污减排措施上,加码;在政策标准尺度上,加严;在执法震慑态势上,加压;在基层工作落地上,加实;在社会公众参与上,加力。

    北京市大力推进大气治理工作,从空气质量上已看到成效。方力称,2013~2016这四年,北京市每一年的PM2.5年均浓度都在下降。今年3月份以来的8个月中,除了9月份,其余七个月的PM2.5月均浓度都是历史最低。

    同时,天津、河北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同样在“啃硬骨头”、“铁腕治霾”。反映到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上则是,天津2016年PM2.5的浓度下降到69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了28.1%;河北省提前两年完成《大气十条》要求的PM2.5下降25%的目标任务。

    很显然,在大气治理效果上,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成为关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加强环保工作的推进中,三地都将落实治霾措施不力行为作为了重点打击的对象。

    其中,北京市已完成对7个区的市级环保督察,约谈问责800余人;天津市共问责1414人次;截至10月25日,河北省因落实治霾措施不力,受党政纪处分的有1563人。

    河北设置错峰生产预案

    河北省作为京津冀污染排放量最大的地区,此次发布会成为了媒体记者们追问的焦点。

    据河北省环境保护厅党组书记、厅长高建民介绍,截至目前,河北省取缔散煤经营网点2796个,整治无治理设施或治理设施简陋的“散乱污”企业10.85万家,完成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31家。同时,进入秋冬季以来,强力开展了两轮专项督察和执法检查,发现各类环境问题9262个,立案1368起,移送公安机构追究责任79人,给予领导干部党政纪处分81人,推动了各级各部门责任的有效落实,保持了从严打击大气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

    同时,根据《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要求,在进入秋冬季后,河北省一些城市的部分高排放行业将采取错峰生产。

    对于错峰生产的过程中,河北的一些工厂是否会陆续被“关闭”的疑问,高建民回应,“关闭工厂”这个概念不准确。在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进入了秋冬季,特别是遇到一些气象消减扩散差的时候,只有经过和气象部门的预警会商、科学分析,判断会出现影响群众健康的一些重度污染天气情况下,才会按照预案启动错峰生产。

    “河北的钢铁产业较大,这两年我们在严格执行国家排放标准,严格落实排放许可证管理,加强日常监管,推进产业升级,完善污染治理设施的基础上,就重污染天气提出钢铁等排量占比较大的产业应有意识地限制产量”,高建民说,对于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在错峰生产方案里,应该说是一厂一策,宜错峰生产则错峰生产,对违规排放、恶意排污的立案处罚,甚至责令停产整顿。

    高建民补充说:“今年很快就进入取暖期,如果出现不利的气象条件,环境监测部门、气象部门经过科学会商,一旦出现重度的污染天气,我们会及时发布预警的公告,也会及时按照预案启动错峰生产,使空气质量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三季度我国债市发债近12万亿元

    下一篇

    机器人将抢走人类工作?美调查显示多数人不相信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