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聚焦基金子公司(一)丨基金子公司新规周年:17家子公司年内增资超50亿

    每日经济新闻 2017-10-24 20:35

    去年底落地的基金子公司新规,开始对子公司净资本不得低于1亿元进行限制。自此,基金子公司们掀开了一场紧锣密鼓的增资“大战”。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王心田 李蕾    

    每经记者 王心田 李蕾  每经编辑 肖鴻月

    “增资”——自2016年底监管机构发布《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规定》《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子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新规)以来,就成为悬在基金子公司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随着新规18个月过渡期的临近,这把“利剑”则更显锋利。

    其实去年新规征求意见稿下发后,陆续已有子公司开始增资;今年以来的基金子公司增资,更是表现出力度大、公司多的特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今年以来,又有17家子公司实现增资、规模达50.6亿元;目前,79家子公司有41家已达到净资本不得低于1亿元的要求。其中,两家银行系子公司更分别增资10亿元,成为目前增资力度之最。

    不仅增资压力大,基金子公司传统的通道业务也难以继续,寻找新业务突破口是整个行业的当务之急。虽然压力当前,不过多位接受采访的基金子公司负责人表示,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对行业来说是好事”。

    “因为规模虽然下来了,但整体业务风险其实也下来了。这一轮顺利增资的公司,资本实力和抗风险能力都大幅提高,整个行业也变得更健康了。”一位沪上子公司总经理如此表示。

    监管加码:基金子公司紧急增资

    基金子公司曾经被贴过很多标签,“万能牌照”、“通道之王”,似乎无所不能。正是凭借这些优势,基金子公司成功从信托等机构手上“抢”来了大量以通道业务为代表的非标业务,这个行业也在过去几年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规模一度大涨至11万亿元。

    这样的突飞猛进,到了去年底却戛然而止。2016年11月29日,被称为“史上最严新规”的《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规定》《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子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暂行规定》正式落地,基金子公司业务收紧,管理资产规模也迅速下降。

    面对监管新规,基金子公司必须要过的关就是,关于净资本的约束。根据新规要求,基金子公司净资本不得低于1亿元、不得低于净资产的40%、不得低于负债的20%,调整后的净资本不得低于各项风险资本之和的100%。

    自此,基金子公司们掀开了一场紧锣密鼓的增资“大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一些尚未实现增资的基金子公司其实已经在筹划中,以期达到新规要求。例如鑫沅资产就表示,已经测算、撰写了几个版本的增资方案,并提交股东和管理层参考。“虽然(增资)具体数据和时间尚未最后成型,但可以说今年内肯定增资到位,近期应该能看到准确的增资计划。保守估计,增资规模将处于市场的中间规模。”

    除此之外,虽然许多子公司在今年实现了增资,但有部分子公司增资后的注册资本金仍未满足新规要求。比如,深圳华宸未来资管今年增资1000万元,目前注册资本金为3000万元;深圳前海金鹰资管增资3000万元,注册资本增至5000万元;上海华富利得资管增资3587万元,目前注册资本为7087万元。

    可见,增资也并非说增就增那么简单,有的或许还需要进行多轮增资,这也让一些子公司感受到了压力。一位不愿具名的子公司人士就坦言,“净资本这块还是有压力,但同时也在做增资,按道理说能够达到监管规定的标准。”

    野蛮生长之后:困则求变

    自2012年首批基金子公司设立以来,由于没有净资本约束、专户投资范围可涉及“非标”等无限制优势,这个细分领域迅速扩张,以一年近万亿元的步伐,迅速跻身资产管理行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分支。

    几乎是在同一时期,信托公司和银行机构受到较强的监管约束,而基金子公司却处于监管的空窗期——规则灵活、注册资金仅需2000万元且无净资本约束,迅速受到融资业务青睐,规模呈几何级增长。短短三年间,超八成的基金公司设立了基金子公司,巅峰时期,近10家基金子公司规模过千亿元、行业总规模一度超过11万亿元,堪称“巨无霸”。

    令人尴尬的是,虽然设立的初衷是,拓宽基金公司的投资范围、向现代财富管理机构转型,不过绝大多数子公司却没有做到这一点,而是借牌照和投资范畴优势,纷纷沦为“通道中介”,更与信托公司争夺通道业务,有些甚至出现违规操作。

    此前,民生加银资管、前海金鹰资管、中信信诚资管等多家基金子公司,就曝出过风险问题,致使投资者投诉不断。有业内消息称,监管层近日再次对数家基金子公司的隐含风险进一步排查,首次涉及客户维护和信息系统。由此可见,监管层对子公司已经开始着手更加规范的事前防范和风险控制。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新规还对子公司的称谓进一步规范,分别称为“专户子公司”和“销售子公司”。其中多个条款也强调,母公司和子公司不得同业竞争、后者要进行专业化经营。对此,上述子公司人士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原先的公司战略很明确,即为同业机构提供服务,同时提高项目输入和产品输出的质量。但(新规落地后)这个定位需要调整,未来需要减少服务类型。”

    随着基金子公司迎来监管加码,这个行业“高歌猛进”的时代也宣告结束。正如上述沪上子公司总经理所说的,由于新规的影响,今年以来随着原有业务的逐步到期,新业务很少,整体业务规模都受到了限制,“转型是当前的题中之义”。

    不过“转型”二字,说来容易做来难,常常牵一发而动全身。如今,监管对通道业务做出了限制,基金子公司不得不开辟新业务谋求发展,或许在业务模式、人员架构、经营思路等方面都要进行配套调整,也称得上是一次资管行业的“二次革命”了。

    至于基金子公司们都在为转型做怎样的尝试、具体将怎么转、又有哪些进展和挑战?我们在《聚焦基金子公司(二)丨“通道之王”的艰难转型:盘点基金子公司六大新业务》为您具体分析。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露笑科技现折价大宗交易 近期股价成交活跃

    下一篇

    聚焦基金子公司(二)丨“通道之王”的艰难转型:盘点基金子公司六大新业务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