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党中央和国务院一向重视该领域,并多次指示、规划金融资源更多地向农村倾斜,让农民以更便捷的渠道获取到更优质的金融服务。中国农业银行董事长周慕冰表示,农行在这一问题上始终重视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使命,在农村网点、产品、服务等方面创新改革。目前,农行对农户贷款、贫困地区贷款、国家涉农重点项目均执行低于农村中小商业性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对农村资金价格起到了有效的平抑和引导作用。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张寿林
每经记者 张寿林 每经实习编辑 陈适
“三农”是中国经济的重要领域,2016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推动金融资源更多向农村倾斜,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村普惠金融,降低融资成本,全面激活农村金融服务链条。
近日,中国农业银行董事长周慕冰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面向‘三农’,服务城乡”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中国农业银行的神圣使命,必须贯彻十九大精神,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努力作出贡献。
有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农业银行在金融服务“三农”方面,农行县域贷款余额3.48万亿元,增速为9.59%。县域增量贷存比达到70.03%,存量贷存比提高到50.79%,监管要求全面达标;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农行已连续7年完成小微企业金融业务“两个不低于”或“三个不低于”监管要求,截至今年6月末,含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大口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12826.78亿元,不良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周慕冰告诉记者,农业银行切实加大“大三农、新三农、特色三农”贷款支持力度和普惠金融服务,努力补齐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短板,努力缓解广大“三农”客户和贫困地区“融资难”、“服务难”问题。
中国农村地区幅员广阔,农民居住分散。为此,农业银行以“调整、改造、转型、增设”手段优化物理网点,并在原有物理网点基础上,运用科技和网络技术手段,初步构建了“物理网点+自助银行+惠农通服务点+互联网金融平台”,“四位一体”服务“三农”渠道体系。同时,把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作为全行的“一号工程”,搭建了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惠农e通”平台,融合“惠农e贷”网络融资、“惠农e付”支付结算、“惠农e商”农村电商三大功能,在农村地区提供“刷脸取现”、扫码支付等现代金融服务。
此外,农业银行还实施“金穗惠农通”工程,通过在农村地区的农家店、小超市、供销社、农资连锁店、通信及电网运营商、新农保(新农合)村镇服务站等便民场所设立服务点,布放转账电话、POS机、自助服务终端等电子设备,将金融服务网点延伸到农民家门口。截至2017年6月末,在农村设立“金穗惠农通”服务点62万个,布放电子机具90万台,对全国行政村覆盖率达到75%,覆盖区的农村居民足不出村即可办理基本的银行卡查询、取款、转账、缴费等业务。
在“三农”融资方面,农行持续深化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对三农金融事业部实行单独资本管理、单独信贷管理、单独会计核算、单独风险拨备与核销、单独资金平衡与运营、单独考核激励约束,建立了一整套有别于城市金融业务、差异化的“三农”业务政策制度体系,使“三农”业务与城市业务分得开、算得准、说得清。
截至2017年6月末,农行农户网络融资贷款余额54亿元,平台上线商户超过100万户,交易金额超过1000亿元,支持各类缴费项目超过5000个,而农业银行县域贷款余额3.48万亿元,较2008年末增长302%;涉农贷款余额3.08万亿元,较2008年末增长了231%。农户贷款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08万亿元。
周慕冰表示,农业银行切实发挥了大行示范作用,对农户贷款、贫困地区贷款、国家涉农重点项目均执行低于农村中小商业性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对农村资金价格起到了有效的平抑和引导作用。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是破解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这一世界性难题的有效探索和实践。农行还把三农金融事业部成熟的体制机制推广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领域,组建了普惠金融事业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到2020年,中国要实现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目标,必须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和办法,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
《决定》提出要加大金融扶贫力度,特别提到农业银行等机构要延伸服务网络,创新金融产品,增加贫困地区信贷投放。
农业银行创新推出“政府增信+银政共管”、特色产业带动、光伏扶贫带动、龙头企业带动等金融扶贫模式,实现每年对832个重点扶贫开发重点县新增贷款不低于700亿元,新增精准扶贫贷款高于400亿元,带动100万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
据初步统计,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农行累计创新精准扶贫贷款产品27个,形成覆盖光伏扶贫、资产收益扶贫、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生产经营等方面的扶贫小额贷款产品体系,重点支持了政府增信的贫困户、产业链上下游的贫困户、信用累积良好的贫困户和扶贫项目上的贫困户这四类。截至2017年6月末,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余额182亿元,支持了106万建档立卡人口生产增收。
对于接下来的扶贫攻坚规划,周慕冰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把助力脱贫攻坚战作为农业银行“三农”金融服务的重中之重。农业银行将进一步加大扶贫投入力度,突出做好精准扶贫金融服务,积极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强化金融扶贫政策保障。力争到2020年末,扶贫重点县贷款余额达到9400亿元,扶贫贷款平均增速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累计支持带动不少于5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根据农业银行2017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该行实现净利润1086.70亿元,同比增长3.4%,在国有大行中排名靠前。
周慕冰表示,一直以来,普惠金融业务成本高、收益低、风险不易管控,而农行在风险管控与成本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发挥服务体系健全、网点覆盖面广的优势,并借助自身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广泛联系整合生态资源,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对普惠领域客户的综合服务,在信息共享、风险共担、多方共赢的基础上推动普惠金融业务可持续发展。
具体而言,周慕冰说,农行将普惠金融业务作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与促进经营转型的重要途径,通过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推动普惠金融业务可持续发展:一是借助金融科技、数字普惠的力量,研发推出依托核心企业数据资源来服务上下游小微企业的“数据网贷”业务,上线推广“单位账户在线开户”系统与中小企业贷款在线申请平台,努力降低普惠金融服务成本;二是推进服务模式创新,通过批量化、标准化、模板化业务模式,通过规模经济效应,降低普惠金融业务边际成本,并实现更合理的风险管控;三是运用生态化、平台化思维,联动整合政府增信、行业协会商会、第三方主体等金融资源,实现普惠金融风险分担、价值共赢。
周慕冰表示,普惠金融业务总体风险偏高,成本难题有待进一步解决,更多可行的商业模式仍待探索,农业银行将继续在普惠金融的实践中,积极推进自身创新发展,灵活运用国家支持政策,深入整合金融生态资源。
农业银行近年来业务经营稳中有进,财务指标运行平稳。根据2017年半年报显示,截至6月末,农业银行总资产突破20万亿元大关,达到20.5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1%;存款总额和贷款总额分别达到16.10万亿元和10.4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幅度均超过7%;年化平均总资产回报率(ROAA)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AE)达到1.08%和16.74%。不良贷款实现“双降”,不良贷款2284.31亿元,不良率2.19%,较上年末分别下降24.03亿元和0.18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达到181.80%。
在这些数字背后,体现出农业银行加快业务转型和创新驱动,努力拓展多元化收入来源的特点。同时农业银行还启动了总行直接经营体制、省会城市行、综合化经营子公司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推动业务结构调整和盈利模式转型,战略性业务快速发展,新的增长动能积聚壮大。
周慕冰表示,下一步,农业银行将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着力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优服务,控风险、强管理,不断推进“六维方略”,全面完成各项经营目标任务。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