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跑道”户型引发网友热议,真有这样奇葩?《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实地探访,业主称,每天八九拨人来看房,看的多买的少。专家分析认为,在几十年前,建筑规范并不完备,大家对居住的要求也比较朴素。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富足了,对居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每经编辑 程成
每经记者 程成 每经实习编辑 梁秋月
近日,某知名房产中介网站挂出的位于上海市的一套两居室,因其“奇葩”的“跑道户型”而引起不小“轰动”。该中介网站提供的该两居室的户型图显示,两间卧室相距近30米,而从一间卧室到另一间卧室,竟然需要“曲曲折折”拐上3道弯,犹如一条跑道。
10月21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实地探访该“奇葩”户型发现,户型图中的“跑道”实为公共过道,只是中介公司工作人员为清晰呈现两间卧室之间的动向而标注。实际上,该“跑道户型”并不“奇葩”,只不过略显“尴尬”。
原始户型图
修改后的户型图
上述“奇葩户型”位于上海市长宁区延安西路973号和983号的五环大楼。链家网的信息显示,该小区建成于1993年,总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规划户数239户,为3梯5户。整个小区由南北两栋板楼构成,且在低区两栋大楼相连通,整栋建筑呈“丁”字形。小区最高21层。
图片:小区外观(每经记者:程成)
上述“奇葩户型”位于小区南楼的20层,建筑面积77平方米,户型为“两室一厅一厨一卫”。值得注意的是,实际上该房屋由两部分“组成”,其中“生活区”的“一室一厅一厨一卫”面积在50余平方米,位于南楼的南面,南侧为延安路高架,北侧为公共过道。另“一室”面积约为10平方米,位于南楼的北侧,正对着电梯,距离“生活区”大约30米左右。
至于户型为何如此“尴尬”,业主王先生告诉记者,原本正对电梯的“一卧”为储藏室,只不过后来因为提高利用效率才将其改造为卧室。“作为储藏室实在太浪费,所以就把它改造成了卧室。”
图为:由储藏室改成的次卧内部(每经记者:程成)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王先生家发现,房间虽然不大,但客厅、餐厅、厨房、卫生间等一应俱全。“10年前我买下了这间房子,主要是想着女儿上学方便,今年女儿考进了复旦中学,我们也想换一套离女儿学习更近的房屋,也方便她上学。”王先生告诉记者。
以记者正常步速,从该“储藏室”走到“生活区”,大约需要半分钟左右。
图片:长达30米的过道(每经记者:程成)
“我们才卖490万,单价不到6.3万元,在整个小区里面南北通的户型里是最便宜的一套。”王先生说,“内环内,靠近中山公园、静安寺,哪还有这么便宜的房子哟。”
记者在一些中介网站上也发现,王先生家的房屋,单价上比该小区同类型房屋要低1万元左右。而也正是位置的优越,特别是房价的“便宜”,来王先生家看房的人还不少。
“每天来我家看房的有八九拨人,但看到两间卧室离的这么远,很多客户都不想买了。”王先生说。王先生也认为,之所以看的多买的少,主要是因为改造成卧室的“储藏室”离卫生间太远。
图片:从图1-4即可到达次卧(每经记者:程成)
“其实小区一楼也有公共洗手间的,年轻人坐电梯去一楼上卫生间可能还好一些,年纪大的就有些吃不消了。”王先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记者在该小区采访时发现,虽然五环大楼地处上海市中心区域,周边紧邻地铁、主干道,商业、教育、医疗等配套较为齐全,但因为建筑年代较为久远,五环大楼不管是外立面还是内部公共设施都已略显破旧。此外,因小区占地面积较小,内部几乎没有绿化,机动车停车位也屈指可数,整个小区也显得较为杂乱。于居住而言,很难谈得上有好的居住环境或居住体验。
说王先生家的户型“奇葩”,确实有失偏颇,只不过为提高利用率,王先生将原本的储藏室改造为了卧室才导致拐3道弯才能从一间卧室走到另一间卧室的“尴尬”。
对此,对房屋户型有些研究的易居研究院研究员赖勤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奇葩”户型大多出现一些建筑年代比较久远的小区,这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居住观念的转变,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在以前,大家对居住的要求并不高,也许在城市里有间房能放下张床就可以了。”赖勤说,“很多房子都是不成套的,需要和别人共用厨房和卫生间,很多人家每天早上起床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倒马桶。”
此外,赖勤也认为,目前开发商在户型设计时,不仅要根据地块面积、形状以及市场需求,还要考虑采光、通风以及绿化率等等各种技术指标,需要在符合建筑规范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因此建筑在设计时既要符合规范,在居住上还要具有一定的舒适性。
其实,在上海等一线城市,类似王先生家的“尴尬”户型在不少年代较为久远的小区内并不少见。
同样在上述知名中介的网站,记者就发现位于上海市杨浦区同济大学附近的鞍山新村内,就有不少要么厨房、要么卫生间在过道上的户型,以致还需要给自家的厨房或卫生间单独装扇“防盗门”。而上述鞍山新村,从一村到八村,建筑年代最早能追溯到1958年,最新的也是在1980年竣工。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