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中国文艺创作持续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而这5年,也是中国电影发展极不寻常的5年。每经影视特梳理中国电影五年来的数据,从票房、院线、发行主体、保底发行、资本抢滩、影视并购等多个维度呈现中国电影在这五年间的巨大变化。
每经编辑 每经影视记者
每经影视记者
每经影视编辑 温梦华
昨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召开,开幕式上发布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其中提到,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的确,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中国文艺创作持续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也是中国电影发展极不寻常的5年。
每经影视特梳理中国电影五年来的数据,从多个维度呈现中国电影在这五年间的巨大变化。
1、票房趋势
2012年,全国总票房170.73亿元,当年的票房冠军是《人再囧途之泰囧》,票房12.71亿元。而五年后的2016年,全年总票房达457.12亿元,年度票房冠军《美人鱼》收获33.93亿元。中国电影通过五年的时间,成长为稳居全球第二大的电影市场,艳惊全球。
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票房首破200亿元,国产片爆发年,中国内地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2015年资本疯狂进入,全国票房达到440.69亿元的体量,稳居全球第二。
中国的高速城镇化,中国的票房城市呈一二线城市发展趋于稳定,三线城市扩张加剧的态势。而近年来十大票房城市的格局始终没有变化。未来有潜力的票房城市,应该在居民观影热情高的城市中出现,比如有的城市虽然票房绝对值没有名列前十,但年人均观影次数在逐年稳步增长,这些城市是很有希望的。
电影制作热情爆发。国产电影制作数量从2012年的893部到2016年达到944部,离年产千部仅一步之遥;其中,院线上映334部国产片,较2015年320部继续增长,显示出电影人逐渐活跃的创作生产能力。
在银幕数呈现爆发式增长的同时,更多的电影能够登陆院线,进一步助力票房。
国产影片与进口影片的争夺上,国产影片只能“以量取胜”。2016年,全年上映进口影片93部,数量创下历史新高。
整体来看,进口片票房生命力仍然非常强大。
近5年平均票价为35元。但由于票补,观众实际付出的票价低于这个水平。
新生代力量为国产电影市场带来惊喜:一批“70后”、“80后”甚至“90后”的新生代电影人开始成为电影创作的主流,在互联网时代中,灵活应用IP、以新的创作思维,吸引着更多年轻观众进入影院,也创造出票房奇迹。
2012年以《泰囧》为标志,改变了国产电影“卖座片几乎均出于大导演之手”的局面。
5年来,观影人数不断增长,观众青睐的影片票房不断提高。观影人次前十的影片,均产生于2015年~2016年,包括6部国产片、4部进口片。
5年间,在观影人次不断提高,票房稳健增长的同时,每年豆瓣电影评分最高的国产电影类型均不相同,颇具代表性。从2012年~2016年,每年国产片豆瓣评分最高的依次是:《麦兜·当当伴我心》8.4分、《无人区》8.1分、《亲爱的》8.3分、《心迷宫》8.6分、《舌尖上的新年》8.4分。
2、院线变化
从2012年开始,中国院线市场形成“一超多强”的格局。第一梯队的万达电影独占鳌头,2016年产出票房61亿元;第二梯队年票房产出20~40亿元,如大地院线、上海联和、中影星美、广州金逸珠江等;第三梯队年票房10~20亿元,如浙江时代、华夏联合、北京新影联等。
2016年,全国排名前十的院线票房合计307.18亿元,占全国总票房的67.5%。三大梯队之外其他33条院线,占全部院线的7成,仅贡献2成票房,呈现“二八定律”。
2012年~2016年,银幕数从13118块,增长至41542块。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全国影院平均每天新增银幕22块,创下电影产业化改革以来新高,超过2014年平均日增银幕14.79块的49%。2016年,日均新增银幕26块,中国成为全球拥有银幕数最多的国家。
银幕增长带来人口红利减弱,2016年单银幕产出109.6万元,同比跌幅为21%,单银幕回收能力下降。2016年单银幕产出也创下了银幕快速增长7年来的最低水平。
2016年全国观影人次为13.74亿人,达到10年来新高点;观影人次同比增长8.88%。2016年人均观影次数1.7次,仍低于成熟的电影市场,如北美2016年人均观影次数3.3次,韩国人均观影次数3.8次。
3、发行主体
发行市场竞争加剧,传统五大发行公司整体实力占优,后起之秀凭借“爆款”入围。高额保底、阶梯发行,凭借投资优先介入发行,成为发行市场竞争新手段。不过,传统五大发行公司整体实力仍占优。
从2012年~2016年传统五大发行公司市场份额走势来看,传统五大发行公司占据33.8%的市场份额,整体实力占优。万达影视主导的五洲发行2016年的表现较上年有明显下滑。因票房最高的《美人鱼》按保底发行方和和影业计算发行份额,因此光线传媒所占市场份额有所降低。博纳、乐视表现稳定,华谊兄弟在单发行领域市场份额持续走低。
不断发展的5年里,中国在线电影票务行业市场交易规模也在飞速增长。从2012年的31.4亿元,到2016年已达332.9亿元,网络购票占比也上升到74.7%。
4、保底发行
近年来,电影发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些中、小规模的民营电影公司为了抢夺好电影的发行权,采用风险更大的保底发行方式。同时,业外资本大量涌入,用金融化的手法包装电影产品,为保底发行的火热提供了实现的可能。
保底发行从2013年开始受到业内关注,这一年华谊兄弟拿出8800万元投资周星驰的影片《西游降魔篇》并进行内地保底发行,该片票房12.46亿元,华谊兄弟获得净收益加发行代理费约2.2~2.67亿元。
此后,保底发行渐渐被市场熟知,《心花路放》《后会无期》《港囧》等高票房影片让保底发行方赚得盆满钵满。
2016年,和和影业牵头的发行方为《美人鱼》保底15~18亿元,创下天价保底,这部影片上映8天就追平了保底票房,最终达到近34亿元票房,让保底发行在2016年变得有些疯狂。然而,《美人鱼》只是个美妙的开始,2016年保底发行的影片亏损居多,《叶问3》更是因为保底陷入了虚增丑闻。
国产电影出现未开拍就被保底的情况,保底模式升级。
随着中国电影产业链逐步向纵深化、专业化的成熟形态发展,电影营销从以往的宣发环节中独立,形成产业链上完整的一环。电影出品方、发行方对电影营销的专业性和品牌的认知度更加深刻,对电影营销的投入不断增加。新媒体营销在中国电影营销中作用显著。
电影营销市场规模中,新媒体营销实现10倍增长,重要性突出。2016年电影营销费用约45亿元,同比增长18.4%。新媒体营销费用占电影营销费用的22%,与2015年基本持平。但新媒体营销的市场规模在六年内实现了10倍的增长。
5、资本抢滩
资本的流入和流出是判断一个行业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对任何一个产业而言,投融资体制的建设问题都是产业发展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各路资本参与电影产业逐渐成为一种潮流,电影产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资本和金融的支持。
民营影视公司抢滩资本市场,从2012年到2016年,中国文化传媒行业企业IPO融资规模不断壮大。
5年来,电影娱乐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利润总额等均呈线性增长趋势,其中,2014年开始,相关财务数据增长明显加快。
2016年,蛰伏了12年的巨无霸——中国电影站上了二级市场的交易台,IPO募资40.9亿元,刷新了中国影视娱乐上市公司的“最大首发募资额”。
同年上市的“国家队”还有上海电影和幸福蓝海。“国家队”的入局,使得A股影视公司迎来新一轮的排位之争。Wind 数据显示,在上海电影和中国电影上市后,整个A股影娱板块的总市值已经超过了2000亿元。
2016年财报收官,影视类上市公司净利润TOP10全面进入3亿元时代,其中2016年才登陆资本市场的中国电影,以10.64亿元的净利润(2016年报合并利润表)水平排名第三,仅次于万达电影和完美世界。
除二级市场融资外,一级市场融资的融资规模更大,且增长幅度更是高于二级市场。
6、影视并购
除了内生增长外,外延式并购是文化传媒公司发展壮大的必要途径。从大数据上看,文化传媒类标的并购热度逐年增高。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的影视并购热潮中,有一半属于跨界并购,2015年的跨界并购亦不少见,然而估值过高引发的资本泡沫在2016年渐渐显现,二级市场中跨界并购影视标的过会的概率大大降低,影视并购日趋稳定。
这仅仅是截止2016年 而2017年——
2017年春节档收获33.4亿票房,被称为史上最强电影档期,大年初一单日票房突破8.04亿;
2017年国庆档收获逾26亿票房,被称为史上最赚钱国庆档期;
国产影片《战狼Ⅱ》,目前累计票房超过56亿,成为中国票房最高和最赚钱的电影……
中国电影多个纪录正在被打破,还将有更多纪录被打破……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
电影,始终是文化产业皇冠上的明珠。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实现民族复兴伟业,中国电影的作用不可替代。
我们需要高大而强有力的电影产业,也需要振奋人心的伟大电影作品。任何产业的前行从不一帆风顺,而历经淬炼后的中国电影产业必将前路光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