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以长租公寓产品破题 龙湖集团首进深圳

    每日经济新闻 2017-09-24 15:26

    龙湖作为国内实力型房企,却迟迟未进入一线城市深圳。而就是近日,龙湖长租公寓旗下品牌冠寓落地深圳,并在短短短几个月时间内斩获6店共计4746间房量。以长租公寓产品破题,标志着龙湖集团正式进入深圳。

    每经编辑 每经实习记者 董青枝    

    每经实习记者 董青枝  每经实习编辑 魏文艺

    租赁政策利好不断,不少房企盯上“新风口”,包括万科、龙湖、旭辉等实力型房企纷纷抢滩租赁市场。近日,龙湖长租公寓旗下品牌冠寓落地深圳,也标志着龙湖集团正式进入深圳,以长租公寓产品破题。

    龙湖集团深圳公司总经理张智聪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龙湖进入深圳时间比较晚,不过龙湖一贯打有把握的仗。深圳作为龙湖冠寓全国布局的重点城市,聚集了大量的青年人才,有大比例的流动人口,租房需求旺盛。面对万亿级住房租赁市场,冠寓将在发展速度、资产经营及增值服务等全产业链持续发力。

    深圳将开6店,龙湖欲实现弯道超车

    深圳的住房租赁市场有多大?“合屋”平台统计数据显示,深圳高达78.2%的年轻人处于租房状态,租房市场规模在1000亿元以上。且据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统计,深圳目前已有近200家长租公寓企业。龙湖集团副总裁兼冠寓公司CEO韩石认为,目前虽有多家企业布局,但租赁市场还是一片蓝海。

    除了传统的地产、商业、物业三驾马车,龙湖将冠寓正式列为第四大主航道业务,因此也成为第一家将长租公寓提升至“主航道”业务的房企。而龙湖的长租公寓业务进展速度惊人,短短几个月时间,冠寓深圳就斩获6店共计4746间房量,此次首先开业的是冠寓大芬地铁站店和冠寓后瑞壹航城店,其他店也将陆续开业。面向的客户群体是20-35岁、月收入30%-60%用于租房、高学历高收入的年轻人。

    就龙湖在国内住房租赁市场的战略布局,韩石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预计今年年底龙湖冠寓将在全国16个一线及领先二线城市落子,开业房间数达1.5万间以上,其中深圳占比约12%。

    除了龙湖外,其他房企也纷纷快速布局长租公寓市场。万科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郁亮7月曾公开称,万科今年重点发力长租公寓,计划2017年开业2.5万间,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大集中式长租公寓服务商;佳兆业也于今年6月宣布进军长租公寓市场,预计三年内打造长租公寓10万间。

    克而瑞数据显示,TOP30房企中有三分之一的房企已进入长租公寓领域。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张智聪坦然面对,并表示非常乐意和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合作,与政府实现共赢。

    据了解,今年5月龙湖通过以4.82亿元竞得深圳盐田区沙头角一宗商业用地,才成功进入深圳。韩石表示,因为在深圳获取土地储备比较难,如今先做冠寓可以让客户了解龙湖。业内人士称,冠寓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龙湖在深圳住宅方面的滞后,不失为龙湖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

    合屋中国创始人罗凤鸣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开发商进入存量房市场优势明显,现在更多的是进行战略布局,并没有哪家是借此获得一定的经营指标。

    轻重资产并举,破解租赁市场盈利难题

    尽管政策利好,租赁市场前景广阔,但盈利难却是行业内普遍现象。而龙湖在中期业绩会上明确表示,三年内不考虑盈利问题,不过希望预计到2020年,租金收入超过20亿元。

    根据华创证券报告,国内长租公寓租金回报率仅在3%左右,远远低于美国8%~10%的水平,部分项目甚至达不到融资成本的水平,对资本市场的吸引力会减弱。中型和大型企业可以通过融资租赁和供应链金融来融资,这些渠道使得企业的资金成本相对更低。

    在业务拓展方式上,龙湖起步阶段将以轻资产模式为主;中长期看,龙湖会逐步轻重资产并举,最终以重资产为主,轻重资产比为2:8。韩石表示,在决策体系中,龙湖集团给予冠寓初步授权,在轻资产项目的获取上反应非常快,一周之内能对项目做出判断,从拿地到开业,龙湖的周期大约维持在130天左右。再拥有主航道身份,城市公司将在拿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给予冠寓支持,且在资本市场上,低成本的资金获取也成为发展冠寓的一大优势。

    除了租金收入外,龙湖更看重增值收入,韩石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冠寓首先强调的是舒适、便捷、安全、社群等环境,更多的是聚焦价值;且目前还没有进行资产证券化,正在进行市场研究。

    另悉,龙湖集团深圳公司进军长租公寓领域的同时,还先后拿下深圳及香港的多宗优质地块,布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然成为关注重点。

    戴德梁行华南及华西区研究部主管张晓端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欠缺良好的盈利模式是阻碍租赁市场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创建良好的金融支持才有可能快速扭转局面,并且引入资产证券化可以有效地解决企业的融资问题。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1.59万米!滑翔机飞行高度新纪录

    下一篇

    共享真能解决停车难?记者亲测:8公里才找到1个错时车位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