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三院士建言药企创新:看市场、盯前沿、做整合、树特点、讲定力

    每日经济新闻 2017-09-02 22:41

    医药行业及企业如何创新发展,一直是医学界长期研究并讨论的话题。

    今日(9月2日),在成都举行的2017(第34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的圆桌讨论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松就中国医药创新之路,各抒己见。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靳水平    

    每经记者 靳水平 摄影报道 每经编辑 宋思艰

    建议做好模仿创新、加强原始创新

    “近年来,医药创新的水平、能力都有了迅速的增长和提升”,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亮明了自己的观点。

    在陈凯先看来,近几年来医药的创新,不仅体现在新药研发成就,还表现在创新能力的提升,创新平台的建设。企业逐渐成为创新的重要动力,也逐渐走向创新舞台的中央。

    陈凯先表示,要把我们从一个仿制药的大国逐渐走向一个创新药的强国,要把我们药物研究,从仿制为主逐渐发展到能够以创新为主,要把制造大国逐渐变成创制强国,现在可以在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间,提升相当快步伐也向快,我们正处在这个过程中间。

    “可以讲当前的创新是处在这样一个转折的关头,一方面我们要把模仿的创新继续做好,同时还要加强原始创新,而目前的医药创新同时面临新阶段和新格局”,陈凯先说。

    针对医药创新,李松表示,由仿制向创制转变,由大国向强国转变,要考企业的共同努力。他补充道,我们国家医药行业专利数量、知识产权含量比较高的像化合物专利,现在除了美国,我们是第一位的。

    但他同时也指出,目前企业和大学研究机构可能最缺的是核心技术。“如果你一个企业或者一个研究机构,你能说处理这个技术是世界独一份,只有我有的,那你一定在竞争中会处于很有利的地位。”

    在李松看来,医药将来一定要走向有价值的创新,哪怕你这个东西并不显得有很好的知识技术含量,但你一定要有非常好的临床价值,要让临床医生觉得确实是满足了临床未满足的临床需求,能使患者广大老百姓有受益和获得感。

    在谈到医药创新时,樊代明观点确实非常明确。他表示,老药新用是创新,整合用药是创新,改变评价方法也是创新,不要为创新而创新,为创新而创新最后可能得到的不是真正好结果。

    从临床需求找突破口

    实际上,医药创新,实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研,依赖于企业。那么,企业在医药创新上应该担负起怎么角色,或者说应该有哪些努力的方向?

    陈凯先认为,要以市场和临床需求作为导向。“只有这样,创新就有比较坚实的基础,就能够不断的克服困难。不然的话创新就会变成一个没有方向的事情。”同时,陈凯先提到,要从临床需求找到突破口,坚持自己产品的独特方向,不要人云亦云。

    另外,陈凯先表示,医药企业要保持对科学的敏感性。“要非常灵敏的关注科学前沿,很多科学前沿不断开辟新的可能性,不断解决临床中间遇到的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一定要对这些问题非常的敏感。”

    而在樊代明看来,医药企业里面,一个公司里起码三分之一人员应该是具有医学背景,这样才能谈创新。要充分了医生需求,不知道医生的情况是不行的。

    李松则表示,针对医药创新不一定追求特别高大上的技术含量,要瞄准很多临床未满足的重大需求,在他看来这样的创新更加有价值。

    同时李松补充道,最重要还是要有自己核心观念技术,要有一招鲜。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作为此次圆桌对话的主持人,北京卫计委党委书记方来英用一句话总结了三位院士的建议:医药企业创新,要聚焦“看市场、盯前沿、做整合、树特点、讲定力”这些关键因素。

    实际上,医药企业在领域的不断突破,也将为自己带来重大的市场机遇,自身也将积极求索。会后,东北制药董事长魏海军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企业自身的发展,目前也正在思考未来管理、生产方式和产品的转型升级。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受台风“玛娃”影响台湾多地迎来大雨

    下一篇

    傅园慧夺冠唱出“还想再活500年”,手臂上仍有道道抓痕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