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精英齐聚京城将共商何事?
2017年8月25日至27日,由太和智库发起创办的首届“太和文明论坛”将在密云海湾半山温泉酒店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把握人类文明共同价值发展方向”。论坛设置“中外人文交流”、“人工智能”及“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三个分论坛,邀请来自国际组织、国内外知名学术机构和工商业界近百位专家、学者、翘楚出席,其中包括联合国新闻部非政府组织关系、宣传和特别活动主管Jeffrey Brez,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Stephen A.Orlins,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局特别顾问Cameron Hume,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心主任李成,原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中联部原副部长于洪君,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等。
人类文明的未来将何去何从,是本次论坛及参会学者、精英关注的重点。当今世界,未来人类社会的主流是“文明的冲突”,还是“文明的融合”?中国的崛起对世界意味着什么?中国在应对人类文明面临的挑战方面能够发挥怎样的独特作用?日新月异的人工智能发展将对人类社会造成何种冲击?人类是造出了主宰自己的上帝,还是将由此进入马克思所畅想的物质极度丰裕的共产主义社会?人类与人工智能否和谐共生?气候变化是否将导致全球剧变?电影《2012》和《后天》中的场景会否变成现实?……这些问题,你也许能在首届“太和文明论坛”上找到答案。
“太和文明论坛”由太和智库发起创办。太和智库总部位于北京,在北美和欧洲设有分支机构。自成立以来,智库把“凝聚全球精英,寻求共同价值”作为最高宗旨,并提出“关注时代需要”的行动理念,致力于打造客观、独立、高质量的智慧产品,为中国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为中外各领域交流提供智力支持。
《周易·彖传》开篇:“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大意为自然赋予万物独特禀赋,成就各自品性,协调万物并济,达至最高和谐,是为“太和”。太和是周易的核心理念,太和智库与此次“太和文明论坛”均冠以太和之名,体现出其自身鲜明的文化特色与浓郁的天下情怀。从某种意义来讲,二者的先后创设也反映出一种时代的必然。
改革开放使中国加快融入世界体系,参与全球经济竞争,释放出惊人的创造力与生产力,激发出超强的思想活力与精神动能,并重新燃起中华民族的斗志与雄心。
中国经济的崛起已从愿景成为现实。近日世界银行发布2016年GDP排名,中国以11.1991万亿美元位居次席,成为第二个GDP总量超过10万亿美元的经济体。在不久前出炉的《财富》2017年世界500强榜单上,中国上榜企业数量达到115家,占比23%,仅次于美国的132家。
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在全球思想及舆论层面,“中国声音”的影响力却远逊于中国经济,中国也正在寻求提升思想文化影响力的途径。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传统文化开始复兴,国学热慢慢扩散到国外。近年来中国智库又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崛起,显示出国人对思想文化原创力的渴求与重视。
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太和智库应运而生,网罗中外学术精英,以关注重大时代需求为己任,聚焦事关中国发展及世界和谐的重大课题,誓为传播“中国声音”、给出“中国解释”而不懈努力,可谓立大志、献大计、干大事。“太和文明论坛”致力于求索人类文明价值根基,促进人类文明融通互鉴,矢志为此贡献“中国智慧”,可谓用心良苦、志存高远。
伴随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经济崛起,中国传统文化正在经历一场伟大的复兴。中国人对古圣先贤所缔造的伟大文明的自豪感与对其弘扬传承的使命感正在被重新唤醒。
中华文明以儒家学说为核心,有着无与伦比的包容性与融合力。曾有一支犹太人来到中国开封,起初笃信“一赐乐业(以色列)教”(即犹太教),但最终在文化上慢慢融入了中华大家庭。氤氲化醇,润物无声,这就是中华文明的开放与包容。
时下,中国学人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努力发掘古圣先贤凝结在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从屹立数千年之久的伟大中华文明中汲取力量,并在此基础上重续不绝如缕的文脉与道统,发掘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当代中国和世界的价值。中华文明是否蕴含着延续与整合人类文明的“原力”?这既是“中国智慧”需要解答的时代课题,也是太和智库和“太和文明论坛”创立的初心发愿。
首届“太和文明论坛”选在长城文化浓郁的古都北京举行,寓意深远。绵延横亘于中国北方的万里长城,曾是中华民族抵御外敌、保卫文明的战略要塞。历经千年沧桑雨雪,如今它早已褪去那一身腐锈铁衣,焕发出新的气象与生机,成为凝结人类智慧、体现有容乃大、象征坚毅与和平的重要世界文化遗产。我们期待厚重的长城文化和深邃的中华文明,能对参加本次“太和文明论坛”的全球精英探究人类文明发展问题有所启发、有所助益。而太和文明论坛也一定会虚怀若谷,张开热情与宽厚的臂膀拥抱海内外各界睿智贤达,让人类文明与智慧在交融中不断升华。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