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上午,首届世界西商大会在西安陕西大会堂开幕。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现场了解到,大会以“‘一带一路’:新西安、新经济、新活力”为主题。邀请到联想控股董事长、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阿里巴巴集团总裁金建杭,西商、浙商代表等约1400人参加。
作为西商大会系列活动之一,前一天的“新西安·新西商”光华论坛也邀请到多位学者和企业家参与讨论,共话大西安的大发展。
每经编辑 任 钢 张 静
每经实习记者 任 钢 每经记者 张 静 每经编辑 姚治宇
当前西安与其他城市相比,优势明显。首先是西安市领导表现出的追求和实干,其次是西安所具有的工业基础和深挖的潜力,第三点是突出的科技力量,第四点是地理位置优越。这是西安当前发展的优势。
西安当前要突出做好两件事:
其一,要吃好碗里的饭。即如何把科技力量和现有的传统行业结合,形成创新驱动,以形成巨大生产力。西安的传统行业,特别是制造业,一定要在科技创新方面不断突破,形成自己强大的科技队伍,转化成生产力。
其二,准备锅里的饭。如果对5到10年形成的创新趋势不提前部署,又将处于落后形势。
西安深挖潜力的突破口在于国企机制改革、以企业为主体进行科技创新,西安国企实力雄厚,但如果国企不进行深化改革,从机制上进行股权所有制的变革,那么企业也很难形成真正的科技创新。
对创新创业企业来说,陕西要加强对直接融资的重视,借贷融资本身成本很大。地方政府一定要重视对创业者在融资方面的支持。联想控股目前主要在做的就是财务投资和战略投资,首先是帮助企业融资,其次是帮企业进行机制改革,第三是为企业进行上下游对接,最后是帮企业在管理水平上进行提高。
以前联想在西安做的投资并不多,联想希望以后在西安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要发挥西安的优势,把“一带一路”当做重大机遇,改进合作方式,谋划西安发展。
这种合作方式,就是在实名制的基础上建立起相互帮助的诚信模式。如果能把现在互联网的竞价排名改成竞质排名,在实名制的基础上由老百姓根据购买使用的质量进行投票,形成一种比拼质量比拼服务的风潮,这样既解决了假冒伪劣产品的问题,又能使企业形成良性竞争。现在爱国者就在做一个实名制+竞质排名的互联网平台,这是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关键。
西安要发展,离不开几个因素,人才、资本、企业、环境、政策。
西安高校众多,人才优势明显,但西安人才输出大于人才输入的局面一定要改变,只有这个局面改变了,西安才能有更大的发展。在北京、上海、深圳的很多优秀人才都是从西安走出去的,要发挥西安校友的优势,为西安未来发展做出贡献。
另外,西安在航空航天、军工电子产业方面优势明显,市场化的产业不可能把所有领域都做起来,西安要有自己的专注,自己的专业。我们西安有非常好的自然环境,非常好的人文环境,这些都可以利用起来。
西安的发展,还要提倡创业精神,加大资本的投入,不断吸引人才,要创造机会,把这些连接起来。
从西安自身的角度讲,最近的一个大趋势就是要做好服务,即西安从上到下都在提的——做好“店小二”,如果能够坚持下去,营商环境是可以改变的;从企业家自身角度讲,敢来一个地方,是要冒一些风险的,关键是能够承受多大程度的风险,西安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在城市竞争中,西安其实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比如来自成都、武汉的压力,甚至未来兰州、银川也会对西安形成竞争,所以一个地方的行政领导必须要做很多工作来改变这种状态,让自己的竞争优势更明显。
一个地区能不能在竞争中取胜主要还是看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在完成了“烟头革命”、“厕所革命”和“行政效能革命”之后,从西安的角度讲,已经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即企业和企业家的发展。
这次西商大会提出的“新西商”概念,其实是一个大的概念,所有愿意来这发展的人都是“新西商”,与西安充分融合,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实现更大的发展。
西安的科教资源或者说人才资源比较发达,同时,经过“烟头革命”、“厕所革命”、“行政效能革命”三大革命后,我们在跟西安市合作的过程中,能够很明显地发现,西安市各个部门的效率有非常大的变化。这对西安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大的作用。
西安是个人文资源和科技资源非常丰富的地方,多重国家战略在这里叠加,而且本身有很多优势产业,如果从投资角度考虑,比如说3D打印,目前优势就很明显。还有就是金融产业科技要协同发展,这种协同本来就会带来内生动力。
这一次世界西商大会,对我们西安人民,特别是西商企业带来了很好的机遇。我们集团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已经近40年,为什么能够走到今天?我们的体会是对西商精神的传承。今天的西商,面对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考虑如何进行产业升级,让传统产业适应市场。这次西商大会不仅仅是一次商贸交流,更是一次西商精神的传承,要唤起广大陕西企业家、广大西商的竞争意识。我们现在做企业,更重要的是在做品牌,品牌背后是质量,我们要通过这次西商大会,增强我们的信心,我们陕西的本土企业,必须走出去。这次西商大会,对我们是教育,也是激励,更是鞭策,我们会继续努力。
作为本地企业,我能明显感受到西安的变化,这对来西安投资的广大企业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希望有机会与更多来西安发展的企业合作。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