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业内人士揭考研培训机构内幕 杜撰成功案例最好师资

    法制日报 2017-08-15 15:00

    今年暑期,关于超前教育、中小学生补课等报道在手机新闻客户端频频刷屏,成为社会焦点。然而,在补课、培训市场,还有一大“业务”被大家暂时忽略,那就是考研培训。

    尽管暑期天气炎热,但是仍然无法阻挡学子们考研的热情,上考研班已经成为暑期一道风景。

    不过,《法制日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考研班火热背后却暗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问题。

    培训机构授课承诺难以兑现

    刚刚从四川大学经济学专业毕业的林郁筝,目前仍在备考,准备参加明年的研究生考试,她的目标是中山大学经济学专业。

    林郁筝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她曾报名参加一个考研培训班,因而了解考研培训班的一些内幕。

    2015年年底,林郁筝购买了成都某考研培训机构的政治英语大班,花了2030元。培训机构承诺课程时间为2016年3月至当年12月初,保证每周末都有课时。

    “当时报班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我有个好朋友在这个考研培训机构做兼职代理,他当时拉人报名去听免费讲座。我们去听免费讲座时,被要求留下联系方式。之后,这个考研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就经常给我打电话,提供一些选择报考学校专业及复习方面的建议,同时渲染考研有多难,强调报培训班的好处,我因此知道了这个考研培训机构。二是因为这个考研培训机构有一位辅导政治的老师很厉害,我只想报政治这一个科目,学点答题技巧押押题,不想报其他科目。但是,考研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说,他们没有单独报政治班的,只有政治英语一起报的班,一个班五六十人,原价2180元,‘双12’有优惠,只要2030元。销售经办人就是我那个同学。”林郁筝说。

    然而,培训事实并非当初宣传的那样。从2016年3月到4月,林郁筝报名的考研培训机构只上过3次课。当年清明节后,培训机构连续两个月都没有通知上课。“其实,3月份到4月份的那3次也并非正式上课,而是培训机构没有招满学生,就把已经招到的学生拉来和没有报名的学生一起试听,给试听课营造‘人很多’的假象。”林郁筝说。

    “上政治课时,来的也不是之前说的有名的老师。培训机构的人说,那位老师要等到暑期才来上课,而且上课时间只有一两天。”林郁筝说。

    由于一直没有通知上课,林郁筝萌生了退出培训班的想法。

    “我找了之前帮我购买培训课程的那个同学,但是他已经不在那家考研培训机构做代理了。他告诉我,他曾经帮很多朋友购买这个培训机构的课程,结果不少人都觉得培训课程并不好,而且很长时间不上课,想退又退不了,这些朋友最后都跟他闹掰了,他自己也觉得没意思就不干了。他让我直接找考研培训机构的老师,看能不能退掉或者转卖。”林郁筝说。

    林郁筝告诉记者,那个时候,她就预感可能退不掉,但想到自己花了那么多钱,她还是决定试一下。

    果然不出林郁筝所料,考研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拒绝退费,并且明确告诉她只有两个选择,一是继续上课,二是自己把课程原价转让。

    林郁筝原本想向消协投诉,但考虑到复习时间紧张,投诉也不一定会有结果,只得作罢。

    2016年9月,大四学期开学,林郁筝偶然从学姐那里了解到,这个考研培训机构的暑期考研补习班可以单独报名政治班,她们之前都是只报了政治班。

    这时,林郁筝意识到,她确实被这家考研培训机构坑了,原有的承诺没有兑现,最开始的营销也存在虚假宣传。

    “之后,我就自己复习,虽然今年没考上,但政治、英语两科的成绩比很多参加培训的考生要高,只是考数学时没有发挥好。这次复习,我还是决定不报培训班。”林郁筝说。

    林郁筝还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她身边有不少同学都报名参加考研培训班,她们的经历都差不多。

    考研培训机构惯用伎俩有哪些

    为了进一步了解考研培训机构的运作内情,《法制日报》记者又联系了毕业于南京大学,现专门从事考研辅导工作的朱致远。

    在朱致远看来,那些上课经常坐前三排、笔记记得很认真的学生适合报名参加考研培训班,因为他们不会浪费上课时间,这样才能发挥培训的价值。在选择考研培训班时,不要以机构的规模大小和名声高低为参考标准,而应以机构的信誉度作为衡量指标。

    “那些告诉你报班就一定能考上某学校、一推荐就推荐最贵的班型、宣传通过率95%以上、押题率100%的,这类机构的承诺十有八九兑现不了。”朱致远说。

    朱致远告诉记者,考研培训班存在着不少不为人知的内幕。

    “比如提供保过或保录承诺。这一类承诺有两种情况,一是没有考过,最终全额退费,可以说就是抱着骗人的目的去的;二是退还部分费用或者免费再读一年,综合来看免费再读一年算是靠谱机构,实质上就是用保过班的高昂学费赌再读一年的机会。如果考生第一年考上了,培训机构就多赚一点钱;如果考生第一年没有考上,就是用高昂学费换重学一年的机会。”朱致远说。

    宣称提供个性化辅导也是一些考研培训机构的猫腻所在。“个性化辅导往往是高端班型或VIP班型的宣传噱头,特点就是价格高昂,一对一辅导,但学习效果不一定比大班明显。识别一个机构是否真正具备一对一小班上课的能力,主要看这家机构的场地是否有专门的小教室,没有场地,辅导便无从谈起。”朱致远说。

    宣称有较高通过率也是一些考研培训机构玩的把戏。“所有考研培训机构的通过率都是含有水分的,培训机构为了迎合家长和学生的心理,一般会把最优秀的学生集中到一个班,然后宣传通过率很高,比如都在95%以上。其实仔细想一想,这样的通过率是不切实际的。”朱致远说。

    “引入成功学员进行推广,也是考研培训班惯用的办法。”朱致远说,“这一点也是学生和家长在报班时比较关注的,所以培训机构会努力营造很多成功典范的‘假象’。比如,培训机构宣称的张同学、李同学等没有真实姓名的案例,就很可能是人为杜撰的。”

    不少考研培训班都号称拥有最好的师资,但真实情况并非如此。“这一问题与杜撰成功学员案例如出一辙。考研培训机构在宣传时,只会宣传最好的老师以及和自己稍有关系的名校教授,但这些老师并不一定就是最后授课的人。”朱致远说。

    “很多培训机构的广告都存在夸大其词、虚假宣传的问题。这时需要考生和家长着重看他人对机构的评价,尤其是差评,而不是听信考研交流会上辅导班的一面之词。”朱致远说,“另外,规模大小不能直接与机构水平高低挂钩,大型培训机构一般难以顾及每位学员的感受,而小型机构则可以有更多余力做好做精。因此,考生选择培训机构不要被规模所迷惑,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在考研培训班的广告中,还有一种号称能够辅导考研复试。对此,朱致远的经验是,“很多机构以复试为噱头吸引考生报名,但有一个关键点是,考生唯有通过初试才有资格参加复试。不然,即便考研培训机构有非常硬的背景和实力,但没有初试的基础,复试根本没有必要提及”。

    “还要注意的是,很多机构的招生与教学是分开的,导致的结果就是招生人员胡乱忽悠,为了招生什么都敢答应,反正教学怎么处理不关他的事情。2014年,有一家考研培训机构被当地政府列入黑名单,就是因为招生时随意承诺,但教学时无法兑现。所以,如果考研培训机构的招生人员不涉及教学,家长和考生在报班时就要慎重。一些关键的承诺一定要在培训合同上体现,如果无法体现,基本上不值得信任。”朱致远说。

    最严重的一点是考研培训机构的资质问题。“这一点主要指培训机构是否具备合法办学条件,是否拥有政府部门下发的办学许可证。”朱致远说。

    培训机构邀请名校硕士做广告

    去年考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研究生的江鹏告诉记者,他自己从一开始就有很清晰的考研规划和院校目标,学习方法全部依靠从学长学姐那里听来的成功经验。

    “这比什么都管用,学长学姐会告诉你哪些知识点是考试重点、哪里能找到最新的视频资料、哪些老师的试卷押题最准等各类信息,其实考研就是一个经验传承和自己努力的过程。”江鹏说。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完全凭借自学考上国内名校的考生,却在前不久被一家考研培训机构找到,这家机构请他去做考研交流会的讲解嘉宾。考研培训机构向江鹏许诺,只要他在交流的过程中提到培训机构的名字,并告诉别人他曾在机构学习过,就可以给他一笔钱。唯一的条件就是培训机构可以用他的名字来做广告、打招牌。

    “我拒绝了,但可以想见,许多考研培训机构所谓考上名校的学生可能就是这样找来的。”江鹏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考研培训机构的作用不能说绝对没有,但肯定不会像培训机构自己宣传的效果那么明显。学习终归是自己的事情,抱着花钱买安慰的心理去报名参加考研培训,而没有自觉自律的学习态度,很难在考研的荆棘路上搏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采访对象均为化名)

     

    同步播报:

    专家剖析考研培训市场乱象根源

    对话动机:考研培训由来已久,如今已经成为一个颇具规模的产业,但其中也出现了乱象。日益增长的考研培训市场、形形色色的考研培训机构如何规范发展?《法制日报》记者就此与业内专家展开了对话。

    对话人: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邱宝昌、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法制日报》记者杜晓、《法制日报》实习生冯一帆

    记者:当前考研培训机构存在的一些问题是否触犯相关法律法规?

    邱宝昌:诸如承诺无法兑现、伪造考研率、进行虚假宣传等问题确实触及到法律红线。修订后的广告法第一章总则里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广告主应当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尤其针对培训教育类机构的广告宣传,修订后的广告法第二十四条进行了明确而详尽的规定:教育、培训广告不得含有下列内容:(一)对升学、通过考试、获得学位学历或者合格证书,或者对教育、培训的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性承诺;(二)明示或者暗示有相关考试机构或者其工作人员、考试命题人员参与教育、培训;(三)利用科研单位、学术机构、教育机构、行业协会、专业人士、受益者的名义或者形象作推荐、证明。因此,存在上述三类问题或者类似承诺保过率、考研率问题的考研辅导机构都可能涉嫌违反广告法。

    记者:一些考研培训机构进行虚假宣传或者无法兑现承诺,此类问题缘何一直存在?

    熊丙奇:一些考研培训机构违规经营,侵犯学生合法权益,也让考研培训乱象丛生。考研培训班的问题,本质是教育培训机构的问题,和其他补课班一样,存在虚假宣传、保过等不实承诺等问题。其原因在于,教育机构监管不力,虽然屡有报道,但查处很少。与此同时,这种情况也与一些学生盲目与功利选择有关,有的考生希望获得保过承诺,而且想走潜规则,于是有的培训机构就采取违规手段迎合。其实,任何培训机构的保过承诺都是不靠谱的,而参加培训者也不要指望什么保过。

    记者:对于当前考研培训机构存在的问题,考生从法律层面应该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邱宝昌:一方面,针对上课场所潜在安全隐患、教育质量差和价格昂贵,即性价比低的问题,要依据在报班前买卖双方达成的约定来衡量,如果事实与承诺不符构成违约行为,那么就可以根据民法通则及当事人双方签约条款中的规定要求违约赔偿,或者解除合同;另一方面,如果前后价格不一致,教学质量与承诺不符也会涉嫌虚假宣传,构成欺诈行为,也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相关内容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记者:考生在选择考研培训机构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邱宝昌:如今考生维权成本较高,投诉也需要占用宝贵的复习时间。因此,考生在报班前擦亮双眼不上当最重要。一方面,考生自身应具备基本的消费者维权防范意识,了解诸如可以拨打12315进行投诉等维权渠道;另一方面,考生在报考培训班前一定要考虑周全,做足准备,不轻信商家的承诺与宣传,在听讲座和查找相关考研机构信息时遵守“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原则,多关注一些对于该机构的负面传闻或者差评,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上当受骗,作出正确选择。

    记者:考研培训年年火热,未来正确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熊丙奇:考研热会带动培训热,这和基础教育的补课热是一个道理。考研辅导的走向,取决于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如果还主要按考研科目分数录取,那辅导就会是应试方向。在这种情况下,规范考研培训,一方面靠加强监管,另一方面靠学生的理性选择。

    (来源:法制日报 记者:杜晓 实习生:冯一帆)

    上一篇

    多国竞争中国农产品市场 牛肉大市场最为抢眼

    下一篇

    收评:前期涨价龙头大涨 沪指震荡上涨两连阳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