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每个重大时间节点,既连接过去,又指向未来。
1947年,毛泽东、朱德从陕北发出贺电:“曾经饱受困难的内蒙同胞,在你们领导之下,正在开始创造自由光明的新历史。”
凝聚在党的旗帜下,70年风雨兼程。从任人宰割到当家作主,从一穷二白到欣欣向荣,从长期温饱不足到走向全面小康,如今的内蒙古大地上,“欢歌代替了悲叹,富裕代替了贫穷,健康代替了疾苦”。一个繁荣富裕、和谐美好的内蒙古,正向人们挥手走来。
2017年,我们重温光荣与辉煌,也留下追问与思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内蒙古这艘航船,该如何驶向更深、更远、更广阔的水域?
以70年不变的执着和坚韧,沿着民族区域自治的正确道路,内蒙古开始了又一次跋涉。
(二)把事物放在大背景下考量,或许会看得更加真切。
哲学家说:“善于在做一件事的开端识别时机,这是一种极难得的智慧。”如果用时间的广角镜定格当前的内蒙古,挑战和机遇,是这幅图画中最清晰、最生动的影像。
挑战,来自越来越尖锐的“青春期烦恼”。经济发展方式仍较粗放,城乡居民收入和基本公共服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生态环境仍很脆弱,社会矛盾和问题易发多发。
挑战,来自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调整的压力。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和国内“三期叠加”的大环境下,内蒙古这样的资源型产业和传统产业比重较高地区,必然面临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和转型阵痛。
挑战,来自补齐短板、缩小差距的艰巨任务。在传统农牧业基础上开始现代化建设的内蒙古,无论是基础设施、现代产业、公共服务,还是民生和社会事业,起点都很低、起步都很晚,短板和欠账都很多。
挑战和机遇,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挑战前所未有,机遇也前所未有。
机遇,来自科学的理论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行动指南。
机遇,来自“乱云飞渡仍从容”的稳健自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广泛响应,为我们加强国际合作提供了难得契机。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尤其是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动力持续转换,改革开放释放出新的发展活力,为我们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机遇,来自多重叠加的政策红利。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新一轮东北振兴等战略的深入实施,随着国家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若干意见和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政策的深入落实,我区后发优势凸显,发展潜力巨大。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承担起历史的使命,清醒认识不足,紧紧抓住机遇,将各种有利条件和因素兑现为发展动力,内蒙古这艘航船将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破浪前行。
这是全新的起点、全新的要求、全新的征程。
登山者常说:“为什么要登山?因为山就在那里;为什么要上路,因为路就在脚下。”发展亦如同勇往直前、义无反顾的攀登,方向明确,才能把握好奋斗的路径;认清形势,才能走好脚下的每一步。
放眼当下,世界进入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中国经济经历“成长的烦恼”,转型升级扬帆破局气象日新;国内区域竞争掀起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之势。在这样的国际国内背景下,在这样的前后时空转换下,内蒙古究竟何去何从?
201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内蒙古考察指导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内蒙古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内蒙古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明确提出了守望相助的重要要求、“四个着力”的重点任务、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的奋斗目标,为我区发展确立了新定位、赋予了新使命,是引领自治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针。
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扣准重大战略机遇期的脉搏,审视发展中存在的不足,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描绘出未来5年发展愿景:
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协同发展;
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
加快推进铁路网、公路网、航空网、市政网、水利网、能源网、信息通信网基础设施“七网”同建,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大数据云计算、生物科技、蒙中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七业”同兴;
形成北上南下、东进西出、内外联动、八面来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
这些大手笔,将谱写一篇篇全面小康的精彩华章。到那时,我们的内蒙古将是——
一个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的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西部前列。
一个深化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的内蒙古。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各方面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完善。向北开放桥头堡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更大范围和更广领域融入全国、走向世界。
一个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新转变的内蒙古。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新型城镇体系、区域创新体系、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形成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
一个民主法治建设实现新进步的内蒙古。各族人民民主权利得到充分保障,社会更加公平正义。
一个文明和谐水平实现新提升的内蒙古。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更加牢固。
一个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的内蒙古。覆盖城乡、趋于均等的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城乡居民收入和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一个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新改善的内蒙古。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更加绿色低碳,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全国前列,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一个个坚定有力的承诺,顺应着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这份壮美事业,必将激发各族人民对新生活的热烈追求。这幅美好画卷,等待着我们用勤劳双手变为现实。
实现这一目标,建设现代化内蒙古,守住发展、生态、民生三条底线是基本要求,加快转型升级是主攻方向,促进“五化”协同是必然选择,深化改革开放是治本之策,坚持依法治区是重要保障,从严管党治党是根本保证。
“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法国经济学家佩雷斯说,精神气质在一个地区的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内蒙古之所以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面貌,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苦奋斗。乘风破浪七十载,扬帆聚力再出发。应对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挑战,跨越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需要2500多万“实干家”坚持不懈地埋头苦干。
再出发,要打开解放思想“总开关”。没有思想的大解放,没有观念的大更新,没有先人一步的坚定信念,就不可能实现改革发展的大突破、大跨越。要敢于“吃螃蟹”,勇于化解观念梗阻、突破体制藩篱,向群众要智慧,向实践要办法,向问题要答案,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
再出发,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发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甩开膀子、扑下身子,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干好每一天、干好每一月、干好每一年,积小胜为大胜,方能创造出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业绩。
再出发,要敢于担当。有多大的担当才能干多大的事业,尽多大的责任才会有多大的成就。要自觉地挑重担、揽责任,做事业的开拓者,不做旁观者,不当局外人;要以“万折必东不回头”的决心,以“付百仞之谷而不惧”的勇气,大步涉险滩,啃下硬骨头;要遇到问题不回避,碰到困难不退缩,做事不作秀,奋力向前进。
(五)走过“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跨越“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向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内蒙古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
“到建党100周年时,祖国北疆这道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文化繁荣、边疆安宁、生态文明、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风景线一定会更加亮丽!”
沿着70年开辟的光辉道路,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肩负起历史使命,带着光荣与梦想,守望相助、团结奋斗、一往无前,开创内蒙古更加美好的未来。
历史期待我们创造新的精彩!(塞北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