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现有汽车生产企业中有上百家获准生产电动汽车,申报产品公告上千个。此外,有15家新晋企业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其中绝大多数都有大规模“圈地”造车的计划。这引发了政府部门和业界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的担忧。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日前撰文指出,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管理思路,业界把电动汽车看作特殊产品,采用了有别于传统汽车的企业准入和产品准入管理方式。一部分人认为,传统汽车企业思想保守,限制了电动汽车发展,应该降低门槛,多放一些新企业进来;还有人认为,国内传统汽车企业根本就是“失败者”,合资、引进没有取得实质成果,电动汽车需要新进入者,需要扶持中国的“特斯拉”。
然而,国务院法制办日前发布的《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简称《办法》)正在征求意见阶段,对此,董扬认为,《办法》的实质是要求所有传统乘用车生产企业都必须按比例生产电动汽车,这表明,在管理上实行的就是统一管理的思路。
电动汽车作为最近几年迅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如何科学定义和管理对其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那么,电动汽车是否仅仅是传统汽车产业的延伸?在准入管理上是否应纳入传统汽车的大框架下进行统一管理?本期“争锋”聚焦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