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德国《明镜》周刊爆料,德国五大汽车制造商涉嫌垄断,成立卡特尔排斥外部竞争。如果指控成立,该案将成为德国经济史上最大丑闻案。目前该事件持续发酵,在德国引发轩然大波。
报道称,自上世纪90年代起,大众、奥迪、保时捷、宝马、戴姆勒等汽车制造巨头经常召开秘密会议,就技术、成本、供应商等问题进行沟通并达成一致,订立“攻守同盟”。报道直指两年前大众柴油车“尾气排放门”事件,称正是该“攻守同盟”才是“尾气排放门”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为节约成本,几大汽车制造商通过秘密会议达成一致,将中和柴油车尾气中氮氧化物的车用尿素罐容积减小,使得氮氧化物不能完全分解,只能利用检测软件作弊使尾气排放达标。
据统计,柴油车占这些公司在德汽车销售量的40%。德国部分城市二氧化氮浓度长期超标,戴姆勒、保时捷总部所在地斯图加特更是超标一倍。德国环保组织曾提出,在16个城市禁用柴油车。现在看来,罪魁祸首并不是柴油车本身,而是容积严重缩小的尿素罐。
消息爆出当日,大众、宝马、戴姆勒三大公司股票大幅下挫,投资者担心涉事公司将面临巨额罚款而大量抛售股票。根据欧盟反垄断法,对于参与卡特尔的企业最高可处以相当于其全球年营业额10%的罚款。
受伤的总是消费者。据德国联邦消费者协会估计,由于汽车制造商的价格同盟针对的就是消费者,购车者有理由相信他们用更贵的价格购买了汽车,因此,会有数以万计的消费者提出赔偿要求。欧盟消费者保护委员会委员薇拉·娇诺娃近日表示,将为购车者提起全欧范围的集体诉讼,以缓解司法系统的压力。
不满的还有汽车产业供应商。他们认为,卡特尔联盟让五大巨头在采购时联合对供应商压价,使供应商蒙受损失。而且这种统一采购破坏公平竞争,挤压众多中小型供应商的生存空间。
其实,遭受重创的乃是德国经济。以制造业立国的德国花费几十年时间,让其汽车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立下良好口碑。然而,此次曝光的卡特尔丑闻案比之前的“尾气排放门”事件更加令人震惊。它表明,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汽车制造商联合“玩弄”市场和消费者。该事件使德国汽车工业陷入史上最严重的信任危机,“德国制造”的汽车品牌形象严重受损。
更重要的是,垄断阻碍了德国汽车工业的创新。当德国汽车企业守着老旧的柴油发动机,费尽心思琢磨如何通过造假使尾气排放达标时,当其订立攻守同盟使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不思进取时,竞争对手丰田早已在汽车混合驱动的研发上一日千里,依靠新科技横空出世的特斯拉更是在电动车市场上独领风骚。
2011年,戴姆勒公司参与卡车销售价格同盟案发,理应给德国汽车制造业敲响警钟,然而事实证明并没有。尽管之后公司引进卡特尔法律课程对员工及高管进行培训,但据内部人士透露,一部分人认为仍应与其他汽车制造商联手建立联盟,否则“如何卖出车去”,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自己并没有直接参与这种秘密会谈,完全被冤枉,没有人真正对此进行反思。
日前,德国联邦政府已经责成卡特尔监管当局对相关汽车制造商的违规行为进行调查。欧盟委员会也开始介入,查封涉事公司相关材料并开始传唤证人。
德国媒体7月24日援引两名知情人士称,戴姆勒公司在过去几年内曾部分退出该秘密会谈。此前,大众及戴姆勒公司也已向监管当局提交“自检信”,承认可能违反反垄断法。舆论认为,以上举动明显带有“坦白从宽”的目的,涉事公司希望减少面临的巨额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