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打击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还将保持高压态势。”中财-鹏元地方财政投融资研究所执行所长温来成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温来成的这一判断,基于最近高层一个月内两次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地方债)增量的表态,以及今年以来疾风骤雨般地严打违法违规举债行动。
7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这次会议强调“要积极稳妥化解累积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有效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
10天之前结束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在谈及防控金融风险时,指出“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终身问责,倒查责任。”这是中央首次提出对地方债实行终身问责并倒查责任。
温来成表示,目前以地方投融资平台为代表的隐性政府性债务确实有所增长,这对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形成挑战,最近两次重要会议都提出严格控制地方政府债务增量,显示出高层对地方债管理的高度重视,打击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担保行为力度还会加大。
目前我国地方债风险总体可控。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5.32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率(债务余额/综合财力)为80.5%,低于国际通行的警戒标准。
长期关注地方债的上海财经大学郑春荣教授告诉第一财经,为了控制地方债规模,我国采取地方债限额管理,从2016年的数据来看,地方债余额规模明显低于债务限额规模,一些地方并未用足举债额度。
财政部数据显示,2016年末全国地方债余额15.32万亿元,控制在年度地方债限额17.19万亿元以内,比全国人大批准的债务限额低1.87万亿元。2017年地方债限额约为18.82万亿元。
不过,近两年一些地方政府官员违法违规举债担保,增加了局部地区潜在的债务风险。为了防范潜在风险,财政部联合多部委展开史上最严的规范地方债管理行动。
3月,重庆市政府处罚了黔江区政府违法违规举债担保行为,银监会对3家违法违规给地方政府融资的金融机构给予罚款、警告等问责。黔江区财政局局长卢某等3人被行政撤职,这开启了地方债问责先例,全国首个因违法违规举债担保而被撤职的财政局长也由此诞生。
随后的几个月,山东、河南、湖北相继处罚了当地个别地区违法违规举债担保行为,相关负责人或被撤职、或行政记过、或警告约谈。
问责风暴并未结束。财政部表示下一步,对涉嫌违法违规举债担保的其他地区和金融机构,待相关省级政府和监管部门依法依规处理后,将及时予以通报处理结果。
除了事后问责,财政部开始给地方债管理制度打补丁,不让地方政府“钻空子”。
今年5月,财政部联合发展改革委、司法部、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除了切割地方与融资平台公司关联,再次重申2015年1月1日起平台公司新增债务依法不属于地方政府债务外,更是对近两年地方借PPP模式、政府出资的各类投资基金变相融资新行为进行封堵。
6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坚决制止地方以政府购买服务名义违法违规融资的通知》,封杀地方政府通过假的政府购买服务形式融资上项目,化解由此隐性增加债务风险。
温来成表示,在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方面,不仅需要严格执法,堵住地方违法违规举债“后门”,还需要进一步开大“正门”,以满足地方政府发展经济所需的融资需求。
近期,财政部相继公布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两大细分品种——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和收费公路专项债券,希望通过发行这两大专项债券拓展地方政府在土地储备和公路建设筹资渠道,满足地方融资需求,从而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
中央也加大力度抑制地方政府官员为了政绩的融资冲动。
温来成表示,前些年官员干部的政绩考核中以GDP(国内生产总值)论英雄,部分官员干部为了追求政绩,违法违规举债担保带来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快速增长。近些年中央淡化GDP排名,不再以GDP论英雄,并在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中更加注重民生、环保等内容,注重经济增长质量。近日习近平首次提出地方债“终身问责、倒查责任”,意味着未来违法违规举债问责将进一步细化和升级。
(来源:第一财经APP 陈益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