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大裁员 大换血 2017数家影视公司“换人大戏”轮番上演

    每日经济新闻 2017-07-17 00:46

    每经编辑 每经影视记者 牟 璇 每经影视编辑 温梦华    

    每经影视记者 牟 璇 每经影视编辑 温梦华

    近期,向来“节俭”的光线传媒又裁员了。这是从2015年开始,光线传媒连续第三年大规模裁员,且不说到底是“存粮过冬”,还是正如光线传媒回应的系“常规优胜劣汰”。不过,开年来,大影视板块相对平淡却是不争的事实。

    事实上,在今年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领域都表现得并不突出的背景下,影视公司的人事变动却开始活跃了起来,据每经影视记者梳理统计发现,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中,当代东方、光线传媒、中国电影、幸福蓝海等公司,都有人员变更的举措;从全球范围来看,传奇影业与传奇东方影业CEO双双辞职、东方梦工厂大幅裁员、IMAX全球裁员等事件也已发生。让人不免联想,在整体影视产业高速发展数年后,2016年开始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市场都出现了增速放缓的现象,各大影视公司是为了节俭开销“储粮过冬”,还是趁机调整队伍欲再上层楼?

    A股影视公司人员变动活跃

    今年以来的影视产业尽管整体保持着稳中有升,但仍处于由数量向质量转型的阵痛期。近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公布了上半年票房数据,截至6月30日,上半年票房为271.75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45.94亿元,增长10.49%。但从国产片的表现来看,在上映的国产片数量远远高于进口片的背景下,国产片的票房占比却不到四成。国产电影面对好莱坞大片,还没有找到还手之力。与此同时,今年电视剧市场也相对平淡,口碑与收视齐佳的作品屈指可数。

    在这样的背景下,影视公司的人员变动却异常活跃。

    光线传媒可以说是资本市场中非常“节俭”的一家公司,而近期有媒体曝出光线传媒正在启动新一轮的裁员,裁员比例为10%,这是自2015年开始,光线传媒第三年大规模裁员了,随后光线传媒回应是光线内部正常的优胜劣汰。

    事实上,记者粗略翻阅今年以来的A股影视公司的人员变化,不少上市公司也发布了人员变更公告:1月20日,长城影视总经理、董事宓强辞职,由胡晓芳接任,宓强在辞职前10多日通过大宗交易减持了长城影视175万股,套现超过2500万元;4月12日,幸福蓝海财务总监麻丽丽辞职;6月22日,中国电影公告职工监事、证券事务代表陈静华辞职……

    值得提到的是,自今年1月便开始停牌的当代东方上半年的管理层也进行了大换血。仅今年6月,当代东方便发布了多次高管辞职公告,总经理、副董事长、监事会主席、副总经理等职位都出现了变更。并且今年1月,还聘任了郭秉刚、张兵、王飞三人为公司副总经理,上述三人均有影视、院线产业相关背景。

    当代东方总裁助理兼运营管理中心总经理李泽清向每经影视(微信ID:meijingyingshi)记者表示,我们从年初开始对管理层进行了陆续调整,总经理、副总经理、监事会等都进行了调整,人事调整最近已经基本完毕。这次人事调整,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上市公司各版块业务,优化集团资源。我们现在的董监高班底都是属于一线实干型团队,每位管理者发挥各自擅长的部分,作为娱乐生态领跑者,打造影视文化全产业链是我们坚定的战略目标。

    全球影视公司 人事频频变动

    除了A股上市公司,全球影视公司今年的人事变化也是动作频频。

    今年1月,被万达并购一年的传奇影业创始人兼CEO托马斯·图尔宣布辞职,随后,传奇东方影业CEO罗异也离开了传奇影业。尽管外界纷纷猜测传奇影业人员变动与业绩未达到万达预期有关,但托马斯·图尔辞职时万达曾澄清图尔辞职与《长城》失利无关。不过,从目前的情况看,传奇在中国发布的三部影片——《魔兽》《长城》和《金刚:骷髅岛》,除《金刚:骷髅岛》全球票房达到5.6亿美元,上映期间狂揽多地票房冠军,其他两部均不及预期。王健林在4月接受采访时也曾表示,未来传奇影业还将有很大规模的重组计划,“我们现在已经更换了一些管理团队,剩下一个CEO大概在很短的时间内也会到位。我们把整个重要的团队进行了重组,也会给出一些新的投资计划。”

    除了传奇影业在调整队伍,东方梦工厂此前也传出消息,今年裁掉了上海公司大约40位动画师。东方梦工厂在2014年迎来巅峰时刻,彼时员工超过250名,但如今却已低于100名。另外,近期,迫于利润增长压力,IMAX公司日前也宣布IMAX自6月13日起在全球范围内裁员,裁员数量达百人,其中也包括IMAX中国员工。

    2017影视公司人事之变一览(不完全统计)

    光线传媒:在2016年约272名员工的基础上,裁员约10%

    当代东方:总经理、副总经理、监事会均调整

    东方梦工厂:上海公司裁掉约40位动画师

    长城影视:总经理辞职

    幸福蓝海:财务总监辞职

    中国电影:职工监事、证券事务代表辞职

    IMAX公司:全球裁员,裁员数量达百人

    传奇影业与传奇东方影业:CEO双双辞职

    案例解读①

    东方梦工厂裁40位动画师 员工已降至100名?

    公司CEO朱承华:高端创意开发管理人员非常稳定

    每经影视记者 牟 璇 每经影视编辑 温梦华

    2012年,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联合上海东方传媒集团、上海联合投资以及美国梦工场动画在上海合资组建东方梦工厂,这家LOGO以一只熊猫坐在弯弯的红色月亮上的动画公司,也承载着从中国出发、迈向国际市场的梦想。

    在成立之后,东方梦工厂于去年推出首部中美合拍巨作《功夫熊猫3》,内地票房超10亿元人民币、全球票房超过5亿美元,成绩非常突出。

    但近期,频频有质疑的声音传出,质疑东方梦工厂的发展,“中美团队合作机制和文化差异存在问题”,今年以来“梦工场动画的母公司康卡斯特正计划放弃所持有的东方梦工厂45%股份”,以及大幅度的裁员风波,都让外界对东方梦工厂未来发展状况产生了迷茫。

    作为迄今为止最大的中外合作文化交流投资项目之一,东方梦工厂是正在进行巨变,还是又在下一盘新棋?

    日前,东方梦工厂CEO朱承华接受每经影视记者(以下简称NBD)独家专访,就今年以来关于东方梦工厂在中美合作、人事变动、股东质疑以及公司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了一一回应和解答。

    人事变动 公司出现较大幅度人事变动?调整是战略优化升级

    NBD:有媒体曾报道,东方梦工厂今年裁掉了上海公司大约40位动画师,东方梦工厂2014年巅峰时期,员工超过250名,如今已经低于100名。该消息是否真实,是否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人事变动?

    朱承华:这个报道对于我们裁员或者人员数量的减少是误读,我们的股东华人文化也做出了澄清。事实上,这件事情的初衷是对原有制作模式的升级和优化,因此所谓的人事调整完全是战略优化升级。原来在制作上我们是每一个环节都在公司内部完成,为了优化和调整发展路径,东方梦工厂确定了“Creative Hub(创意中心)”的战略定位,将重点聚焦到动画的创意编剧开发及相关制作的核心环节,对部分非核心制作工序我们是在全球范围内实行外包生产。所以在优化环节上,我们员工人数有所下降,但现在整体规模也都是维持在百人以上。

    NBD:主要核心人才变化了吗?

    朱承华:我们核心管理团队,非常稳定。衍生业务总经理许鹏翀是业内非常优质的人才,动画工作室负责人、首席创意官梅丽莎·科伯是《功夫熊猫1、2、3》部的总制片人,动画电影创意总监周珮铃曾负责过《花木兰》《玩具总动员2》等优秀作品的剧本创作及监制……这些核心的高端创意、开发、管理人员都非常稳定并投入。

    NBD:哪些部门进行了精简?

    朱承华:很多人都比较关心我们的宣发团队。事实上,我们的股东华人文化今年创建了业内非常出色的宣发团队,因此我们内部也不需要重复再组建发行团队,只需要保留经典的核心宣发成员,但在具体发行网络的铺建上,我们就不再单独做了,会跟华人文化紧密合作,相信这样比我们单独建立宣发团队的优势更加突出。

    NBD:我们的员工规模如今在百人左右,之后也会继续维持这个水平吗?

    朱承华:对,我们员工数是明显超过这个规模的,并且我们现在还有很多岗位正在招聘中,团队规模要根据我们后续业务发展来决定。

    股权质疑 美国投资方放弃45%股份?到目前股东情况没变化

    NBD:有消息称,东方梦工厂的美国投资方、梦工场动画的母公司康卡斯特集团计划放弃所持有的东方梦工厂45%股份。该事件是否属实?

    朱承华:到目前为止我们的股东情况没有发生变化。

    NBD:你作为东方梦工厂第一个本土CEO,如今已经担任CEO大概一年时间,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有哪些考量?

    朱承华:我们的愿景是希望通过好莱坞顶级的技术,融合中国元素,融合中国本地化的经验,打造出顶级的动画电影。东方梦工厂用不到五年时间完成本土化设定,并且可以看到的是《功夫熊猫3》在整个合拍片领域都是标杆作品,《功夫熊猫3》中文版完全由东方梦工厂来做的,是更融合中国文化、更接地气的一部作品。《功夫熊猫3》的成功是很好的例子,展现了东方梦工厂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将更加立足中国市场,把好莱坞顶尖创意和中国文化完美结合,这也是我们现在完全本地化团队将要完成的使命。

    NBD:有消息说,中美文化的差异一直是东方梦工厂的一大问题,我们双方合作上是否存在一些问题?

    朱承华:我们现在已经是中西融合非常完美的团队,像《功夫熊猫3》这样规模的动画电影,中美合拍如果不是紧密合作的话,是不可能完成的。并且我们接下来的重点是发展衍生业务,我们拥有非常优质的电影IP和强大的衍生业务团队,致力于和顶尖本土伙伴建立战略合作。

    NBD:公司如今储备的作品情况以及上映时间表,这些作品都有哪些特点?

    朱承华:我们确实有相当丰富的作品开发项目,我们几个项目都处于不同开发阶段,而且这些项目都是在我们“Creative Hub”这个战略定位调整后,以最优化的制作路径来产生的作品。其中有几个成熟作品我们很快就会召开新片发布会进行说明。

    NBD:今年下半年有作品上映?

    朱承华:我们今年没有要上映的作品,因为我们电影的制作周期非常长,每部电影的制作周期都要达到3年以上,因此年内没有会上映的作品,但我们有即将发布的作品。

    案例解读②

    光线传媒回应连续三年大裁员:定期末位淘汰电视节目制作全面停止

    每经影视记者 牟璇 每经编辑 温梦华

    近期有报道称,光线传媒副总裁李晓萍在全体员工例会上宣布将裁员10%。这是继2015年“重组电视事业部”、2016年“先看网络的战略调整”后,光线第三次被传出大规模裁员的消息。

    一名光线内部员工向媒体表示,“这次裁员不针对任何部门,全公司范围裁。其实去年除去先看网络大规模裁员,其他部门也都有裁员名额,按照上一年的绩效考核,比如参与的项目,平时表现是否积极等,实施末位淘汰。”

    随后,光线方面回应媒体称,本次裁员系副总裁李晓萍在例会上说过的的一句话,是光线内部正常的优胜劣汰。这种裁员是光线每年或半年固定开展的,目的是更好的用好人、用对人。对于优秀的人,光线希望自己能够给他们好的福利待遇。与“压缩成本”、“影视寒冬”没有关系。

    同时,光线方面表示目前公司正在进行扩招,招聘领域包括三四线城市的发行人员、新媒体、策划、项目负责人、剧本审读等,并于近期开放了一些实习生职位,据悉,正在进行的扩招规模在20%左右。

    不过,从光线传媒近年的员工情况来看,确实有明显下降的态势。根据光线传媒历年年报显示,2012年至2014年,光线传媒员工都维持在500名以上,分别为642名、622名、541名。而2015年,光线传媒在职员工数量为342名,较2014年的541名大幅减少了199名员工,裁员幅度达到36.78%。2016年,公司在职员工进一步下降到300名以下,为272名,该年度减少了70名员工,下降幅度为20%。

    针对该趋势,每经影视记者致电光线传媒。光线传媒相关负责人回应称:人事变动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我们的电视节目制作板块业务全面停止,因此这部分人员相应减少,之前也有相关报道;二是常态化的定期末位淘汰。

    不过另一方面,值得提到的是,今年一季度,光线传媒出现净利润同比下滑,从一季报显示,一季度光线传媒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了12.99%。不过,二季度的表现对公司业绩有明显助力,从公司半年报业绩预告来看,今年上半年光线传媒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了10%~30%,盈利3.54亿元~4.18亿元。

    公司净利润大幅增长主要原因为公司参与投资、发行并计入报告期票房的影片共七部,总票房为13.83亿元;且确认了《嘿,孩子》、《青云志2》的电视剧发行收入。

    公司表示,尽管一季度利润略有下滑,但二季度业绩大幅增长,该季度利润同比增幅预计超过55%。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4家电视剧公司齐降坏账计提比 近期业绩虽好看 就不担心客户资金链?

    下一篇

    东方梦工厂裁40位动画师 员工已降至100名? 公司CEO朱承华:高端创意开发管理人员非常稳定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