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南方都市报》发表了一篇《鄙视链——生活中那些微妙的优越感之社会心理分析》,总结各种生活中流行的鄙视链:
看英剧的鄙视看美剧的,看美剧的鄙视看日韩剧的,看日韩剧的鄙视看国产剧的……
5年前的鄙视链,在今天看来依然是个绕不开的怪圈,甚至还有一些新的鄙视链诞生。
“动画片鄙视链”引发网络热议
最近,一篇题为《中产鄙视链:绝不让娃和没英文名的孩子同读幼儿园》的文章在朋友圈流传,文章中提到,随着父母经济收入的不同,有一条看不见的鄙视链正在悄然形成,其中就连看《喜羊羊》、《熊出没》的孩子,也无法和看《迪士尼》、《小猪佩奇》的孩子聊到一起去。
在网上流传的“动画片鄙视链”图里,位于金字塔尖的是《探险活宝》、《开心汉堡店》、《倒霉熊》等最新、最流行、还没有中文配音版的各种英文原版动画片,排在第二的则是《迪士尼》、《海绵宝宝》、《托马斯小火车》等欧美日韩引进的动画片,最末尾的是《喜羊羊》、《熊出没》、《猪猪侠》等国产动画片。
每经小编(微信号:nbdnews)注意到,上述话题也在微博上引发热议,掀起了一波“回忆杀”。
有网友认可“动画片鄙视链”中的观点:
当然,我们并非没有优秀的国产动画片:
对于“喜羊羊”成为鄙视链最底端,中新网记者采访了出品方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动画制作部副主编苏婉梓,她直言理解家长的选择,苏婉梓表示:
“新一代的白领或孩子家长,普遍都是80后、90后,这一代也是在互联网信息化时代下长大的一群,他们接触到的国内外的资讯、动画更新最多最快的一代人,所以他们对动画的内容,审美各方面都有比较高的鉴赏水平和高度,追捧好的作品这个是可以理解。”
“动画片鄙视链”为国产动画敲响了警钟
为何如今许多动画片让人感觉普遍质量不高?
据新华网2016年的报道,优秀的动画产品,不可能仅仅依靠一个或几个人的热情付出,尤其是动画产业尚不成熟时,更需要国家的支持和培养。但目前,我国政府对于动画的大力补贴与保护,反倒被一些质量不高的企业钻了空子。
目前,动画按照分钟数目进行补贴,根据登录电视平台(中央或者地方)、技术(二维或三维)、获奖情况的不同,额度在每分钟1000到4000元不等。一些企业将成本压缩至每分钟500元左右,低价甚至交纳费用给电视台,通过赚取政府补贴盈利。这一模式的直接体现是:动画片动辄上百集、电视台午夜播出动画片、动画片一经播出便销声匿迹。
动画制作分钟数是反映动画产业境况的重要指标。我国是动画时长产量最高的国家。日本曾因原有制作模式难以突破12万分钟而产生了“2016年危机”,转而发展数字化以谋求出路。除了动画时长,在技术上,我们同样世界领先,目前横亘在我国动画产业面前的最大难题,在于剧情和内容的提升。
而在湖北日报网评论员晏中明看来,“动画片鄙视链”为国产动画敲响了警钟。他表示:
国产动画为何沦落“鄙视链”底端?一是家长和孩子对动画要求提高了,现今电子产品普及度越来越高,想要把孩子从电子产品里“隔离”出来难度很大,家长们便寄希望于动画片更多地承载除了娱乐之外的教育功能。二则国内动画片分级制度不健全,《喜羊羊》《熊出没》等国产动画片不分频道,不分时段地“狂轰乱炸”,引起了观众的反感。
平心而论,中国观众真的不是因为“崇洋媚外”而“鄙视”国产动画片。对于优秀的国产动画片,家长和孩子都很买账,比如之前上映的《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票房就是最好的评价。除了这屈指可数的几部作品,大部分国产动画片无一例外表现出了低龄化、庸俗化。好的动画片需要带着诚意,带着使命去创作,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值得我们用心去对待。
每经编辑 李净翰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中新网、新华网、人民日报、湖北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