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海通证券姜超:今年是金融市场中国式出清的最佳时间窗口

    每日经济新闻 2017-07-09 23:26

    每经记者 施娜 每经记者 曾艳艳

    “如果今年能坚持金融去杠杆,把金融市场的无效供给去掉,就相当于在金融市场也实现了中国式出清。”7月8日,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在广发银行杭州分行二十周年行庆高端财富论坛上表示,其对2017年下半年宏观经济展望是“破而后立”。

    姜超称,在过去几年,我国利率市场化大力推进,不仅取消了存贷款利率的上下限,还放开了大额存单、同业存单等多种融资工具,但结果并不是金融资源的更有效配置,而是中小银行、中小保险公司的全面崛起,而这些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壮大依靠的并不是更有效的投资,而是高息举债。

    比如说同业存单和同业理财的兴起,意味着商业银行开始向金融机构借钱,其好处之一是可以突破存款准备金率的约束,无限制地创造货币,比如2017年2月份单月同业存单净发行达到了1万亿。另一个好处是可以突破地域的约束,很多中小银行可以利用同业市场向全国的金融机构举债。从整个银行体系来看,过去两年的新增负债中只有一半是传统的存款,另外一半来自金融市场,主要是向央行和同业的借款。

    但是,银行在金融市场融资的缺陷是成本远高于存款利率,比如目前AAA级3个月银行同业存单利率高达5%,远高于1.1%的3个月定期存款利率,会使得银行成本大幅上升,其存贷利差大幅下降。

    为了转嫁成本上升的风险,银行通常都会选择提高风险偏好,而转向房地产贷款是共同的选择。在2013、2014年,中国地产相关新增融资只占GDP的6%,但经过连续两年跨越式发展,到2016年已经占到GDP的12%以上。而从银行信贷投放结构来看,2016年居民房贷占比已经接近50%,也意味着房贷增长已经失控。

    姜超指出,随着中国银行负债结构从存款转向金融市场借款,使得整个中国金融体系出现了巨大的风险。2016年中国金融业非存款负债已经超过GDP,中小银行的非存款负债已经占到其总负债的1/3。由于同业存单期限较短,一般都不超过3个月,意味着许多金融机构靠每天融资才能存活,万一哪一天借不到钱就会引发金融风险。

    从防范风险的角度考虑,国内最大的风险在于地产泡沫,而地产泡沫的源头在于金融杠杆,因此金融去杠杆势在必行。金融去杠杆的核心是抑制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扩张,手段之一是约束银行负债扩张,最直接的是把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负债来考核,所有同业负债不能超过银行总负债的1/3,这意味着中小银行超常规发展的终结;手段之二是抑制银行的资产扩张。从2017年起,表外理财被正式纳入MPA考核,而MPA考核的核心要求是银行广义资产增速不能超过12%的央行社融目标增速,否则会有各种惩罚。

    姜超认为,6月份恰逢MPA考核,美联储加息、银监会自查报告上交等多重冲击,我们注意到央行和银监会等部门政策均在短期有所缓和,使得6月份资金没那么紧。但展望3季度,货币紧缩预期仍未消除。

    金融去杠杆未结束的一个重要理由在于,仅凭运动式监管,如果没有规则和相应的惩罚措施落地,就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商业银行的加杠杆冲动。例如6月份央行货币稍有缓和,同业存单净发行量就大幅转正,同业存单发行余额创出历史新高。

    “去杠杆的终极目标是放开银行破产重组,给银行业足够的教训,改变银行只会向地产放贷的行为。我们认为,中国或许做不到欧美式彻底出清,但可以向其靠拢。我们在去年开始实施供给侧改革,相当于用行政手段减少过剩供给, 消化钢铁、煤炭乃至地产的过剩库存,也实现了改善盈利、稳定就业的目的。而如果今年能坚持金融去杠杆,把金融市场的无效供给去掉,就相当于在金融市场也实现了中国式出清。”姜超说。

    此外,姜超表示, 很多人表示当前不宜再去金融杠杆。但在经济角度来看,本来经济回升就是依靠居民加了巨大的债务杠杆,尤其是这一次从一二线到三四五线普加了杠杆,换来了地产销售的短期改善,如果拖到4季度或者2018年房地产销售增速全面下行,那么金融改革释放风险的窗口又错过了。

    上一篇

    保险业大咖论创新方向:去中心化、去中间化 让客户主动与保险亲近

    下一篇

    索通发展网上发行中签号出炉 共54180个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