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口出发,银色长龙在海边疾驰,穿过水田越过椰林,缓下脚步驶进了三亚。
到了换班时间,海口机务运用车间动车组指导司机官献鉴从驾驶室走出来,看到站台上三五成群的外国游客兴奋地和动车合影,他微微一笑:不到一个半小时,就从海口到了三亚,“外国游客到了海南,坐上我们的车,没有不竖起大拇指的”。
从操作时速60公里的蒸汽机车司机,一步步成长为操纵时速250公里的动车组司机,41岁的官献鉴亲历了铁路事业的变迁,是海南乃至全国为数不多开过几代火车的“老司机”。
“二十多年时间,中国的火车就已经换了几代了,速度提升了四五倍,乘坐舒适度不可同日而语。”官献鉴深有感触,刚参加工作时,一天来回海口三亚在他看来“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如今他自信判断“以后还能更快”。
从蒸汽机的轰隆鸣响,到高铁的呼啸而过,从“和谐号”到“复兴号”,中国铁路事业的巨变让国人、让世界为之惊叹。就在不久前,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评选出了他们心中的“中国新四大发明”,其中高铁高居榜首,成了他们最想带回家的“中国特产”。
从平原水乡到戈壁沙漠,从高原冻土到热带雨林……中国高铁的身影处处闪现,更加自信“驶出”国门。
壹
“复兴号”厉害在什么地方?
从“混血基因”到“纯正血统”
6月26日上午,北京南站一号站台,G123次列车已“整装待命”。
清脆的发车铃声响起后,11时05分,银白色列车稳步启动,车身两边的一抹中国红,如翻腾的缎带,朝着上海虹桥方向疾驰而去。
名为“复兴号”的中国标准动车组惊艳亮相,中国高铁又迎来一个里程碑式的记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也引得各路网友纷纷在大众媒体、社交平台刷屏点赞:厉害了我的“复兴号”!
“‘复兴号’标准动车组从外观到内饰再到软件,大到车体、转向架,小到网络覆盖,无一不出自中国之手!”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波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笑称,中国标准动车组彻底改变了“混血”基因,从此具有了“纯正中国血统”。
来自中国铁路总公司的资料显示,2007年,中国铁路进入高铁时代——中国通过引进欧洲、日本四种不同技术平台“消化吸收再创新”研发的“和谐号”动车组列车正式投入运营。
“弯道超车”争取时间优势的同时,也留下了兼容性难题。“和谐号”没有做到标准化统型,不仅司机操作台、车厢定员座位数与布局不同,甚至车厢连挂处高度都不一样:如果出现故障需要临时调车,可能面临“挂不上”的尴尬。
“‘复兴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同时对必要的国际标准也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在标准动车组采用的254项重要国际国内标准中,中国标准已占84%。”张波介绍称,经过十年时间探索,已经很好解决了车型标准不统一不能互联互通的难题。
华丽转身的背后,是长达5年一个个“中国难题”的破解。2012年,中国标准动车组开始研发,2014年完成方案设计,2015年,中国标准动车组下线,开展试验和运用考核,“‘复兴号’可以适应横跨40摄氏度到零下40摄氏度环境下长距离、高强度的运行需求,仿制不行,照搬不行,只有自主研发。我们的车进行60万公里运用考核,超过了欧洲40万公里的考核标准。”
这也意味着,中国高速动车组技术全面实现自主化、标准化和系列化,具备设计制造满足世界各国不同需求动车组的能力。
在张波看来,中国国土广袤,高铁“久经沙场”,既无惧大漠风沙,也适应高寒高热。“我们能够根据世界各国高铁运营需求,提供系列化产品和成套技术解决方案,这些都将成为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有力竞争优势。”
贰
积累热带铁路建设经验
海南环岛高铁令世界瞩目
中国在复杂地貌、气候带建设和运营的铁路中,全球首条环岛高铁——海南环岛高铁成功运营让世界瞩目。
2015年12月30日,海南环岛高铁西段正式开通运营,与2010年12月开通运营的海南环岛高铁东段顺利“牵手”,贯通海南60%以上的市县,构筑了目前全球独一无二的海岛环岛高铁。
环岛高铁“合璧”那天,广铁集团工作人员徐武特地买了首趟车的车票:从海口东到海口东。列车沿海南西线行驶345公里到三亚,再沿东线行驶308公里回到海口东站,全程不过四个半小时,沿路不断变化的南国热带风光让徐武直呼过瘾:“一路上不用下车,就能看遍椰林树影、田园风光,所有人都挤在窗边狂拍照。”
“环岛高铁为海南开启了全新窗口。”海南省高速铁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罗志权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作为全球唯一的环岛高铁,它集中体现了我国高铁的先进技术和高超工艺,对推动中国制造走出国门、加快中国高铁走向世界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罗志权至今对海岛特殊的高温高盐高湿气候印象深刻。那些年在工地,不管晴天还是台风大雨天,海南的隧道里始终热浪袭人,“工人全是穿着裤衩干活,整个人就像从水里出来,有时候看着轨道在冒烟,刚开始不知道,后来了解是因为空气湿度太大”。
环岛高铁属热带海岛型高铁,防风、防腐蚀等是施工必须攻克的难题。为此,海南环岛高铁建设者结合海岛独特的气候特点,在建设施工方面采用了许多创新技术。
仅以钢轨为例,为了消除列车行驶中的“咯噔”声,客运专线上无缝钢轨越来越长。随之而来的是一个新的难题:焊接成一体的铁轨会随着温度的变化热胀冷缩,温度达到一定的临界值就可能发生胀轨变形,造成出轨事故。
建设者们针对热带高温高湿气候特点,在铺轨时锁定轨温较高,通过钢轨材质和施工工艺的结合,大面积解决钢轨的热胀冷缩。同时,针对海南气候侵蚀性环境,设计部门专门对轨道扣件防腐进行研究,所有扣件的螺旋道钉和轨距挡板均作了防腐处理。
因海南易受台风天气影响,铁路部门在进行雨棚设计时,均按百年一遇的风荷载取值外再乘以一定的放大系数,避雷针加工完毕后采用热浸镀锌防腐,确保铁路的安全运行,不受强风破坏。
“海南环岛高铁为中国进一步积累热带高铁建设、运营提供宝贵经验。”罗志权介绍称,这对于世界有高铁需求的国家,尤其对于东南亚热带海洋地区国家的高铁建设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叁
窗口展示让外国政要点赞
夺标“雅万”,“海南经验”很关键
“在接待服务外国政要等重要嘉宾过程中,我们精心安排,多方协调,推动政要团组选择环岛高铁作为出行方式,都得到了积极的反响。”海南省外事侨务办公室主任王胜从事外事侨务工作20多年,亲历并见证了海南高铁建设与发展给外事工作带来的变化。
让王胜印象最深的是美国前总统小布什的弟弟、佛罗里达州前州长杰布·布什。2011年1月,杰布·布什访问海南,海南省外侨办特意安排他乘坐海南东环高铁从三亚前往海口。当天双方碰面时,还没握手,杰布·布什就迫不及待地朝王胜竖起了大拇指:“在佛罗里达州建高铁是我多年的夙愿,但终究没有推动成,没想到海南建成了。这是很有远见的战略决策!”
2013年,文莱苏丹应邀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率代表团全体成员体验中国高铁,一路领略海南独特的风光,倍感惬意。时隔两年,2015年8月,文莱苏丹在斯里巴加湾会见时任海南省委书记罗保铭时,依然不忘谈及在海南乘坐高铁的美好体验,称赞中国高铁速度快、舒适性好,高铁技术世界一流。
此外,斯里兰卡总统迈特里帕拉·西里塞纳、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赞比亚总统伦古夫人也曾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期间乘坐东环高铁,对高铁的便捷舒适赞不绝口。
海南省外事侨务办公室统计数据显示,在近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中非合作论坛等重大外交外事活动中,海南累计接待副国级以上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40批1000多人次,部长级以上团组209批800多人次,世界500强企业负责人或代表577家,参会中外嘉宾规模突破2.4万人次,是除北京外接待外国元首和政要最多的省份。
“海南环岛高铁已成为展示中国高铁建设成就、海南良好生态环境和中国开放发展的现代化形象的重要窗口和靓丽名片。”王胜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时说,其对中国高铁“走出去”无疑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2015年10月16日,印尼雅万高铁项目花落中国。这是中国高速铁路全方位整体走出去的“第一单”,曾与日本同台激烈争夺。
在王胜看来,热带的海风、地质状况跟温带都不一样,与日本相比,中国热带建高铁的经验对于同处热带的印尼非常重要。
他向羊城晚报记者透露一个插曲:雅万高铁还在竞标阶段时,时任海南省委书记罗保铭刚好在印尼访问,印尼巴厘省省长问,和日本公司相比,中国公司有多大胜算?罗保铭自信地说,中国有在热带地区、岛屿地区成功建设高铁的经验和技术,是全球建高铁里程最长的国家,从经验上、碰到的各种技术难题上,印尼有任何问题中国都能解决,你说中国有没有胜算?印尼巴厘省省长听完之后,大笑着说:“我跟你的看法一样。”
肆
高铁触角遍及四大洲20余国
“走出去”考验综合支撑能力
雅万高铁并非个案,中国强大的设计团队、过硬的技术标准以及最有性价比的铁路产品日益被各国青睐有加。
2017年5月31日,全长472公里的蒙巴萨-内罗毕铁路(简称“蒙内铁路”)举行了通车交付仪式。
这是肯尼亚独立百年来建设的最长铁路,也是首条海外全部采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装备建造的现代化铁路。据公开报道,由于中国铁路安全、舒适、票价便宜,蒙内铁路运营仅一周,就售出近1.4万张车票,约1.2万民众体验了“中国速度”。
目前,中国正跟至少20个国家展开谈判或已经开始建设高铁项目,中国高铁“走出去”的触角遍及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跨界版图不断延伸——印尼雅加达至万隆高铁、俄罗斯莫斯科至喀山高铁、马来西亚吉隆坡至新加坡高铁等境外项目合作都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而着眼于高铁“走出去”战略,中国还计划研制时速400公里的跨国联运高速客运装备。
羊城晚报记者查阅科技部资料获悉,2016年11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时速400公里及以上高速客运装备关键技术”项目正式启动。
记者注意到,该项目明确提到了服务“一带一路”的目标。根据文件介绍,项目实施后,将系统掌握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同轨距、不同环境温度等需求特征运营列车的系统集成、车体、转向架、牵引制动等关键技术,形成相关的标准体系,研制出满足泛欧亚铁路互联互通需求的时速400公里跨国联运高速动车组样车。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400公里的时速,将使亚洲国家大部分城市都可以在高铁的“一天经济圈”之内,这既是对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配合,也是中国高铁自身难得的发展机遇。
然而,伴随机遇的亦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现在我们的价格越来越没有优势了。”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海外事业部副总经理徐习文直言不讳,海外项目都有本地化需求,需要雇佣一定比例的当地员工以及当地采购材料,与日本等国家相比,中国的价格优势正在逐渐减弱,“现在比拼的是产品质量、售后服务”。
在徐习文看来,“走出去”最难的不是跟业主打交道,也不是合作伙伴、本地化的问题,而是“国内的问题”。
“综合考虑国内的产品质量、交付速度、资源集合,考验的是内部支撑能力,”他强调称,“走出去”涉及制造物流、售后、技术、运营规划、财务、政治法律等方方面面,不是某一个部门的问题,“中国轨道交通核心技术及产品走出去,不仅要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硬件产品,还把中国制造先进的管理方式、生产经验、产品标准等‘软实力’也推出去。”
(来源:羊城晚报 记者:李妹妍 李国辉 温建敏 通讯员 徐武 刘毅 实习生 邱清月 田智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