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张祎
每经记者 张祎 每经编辑 姚茂敦
乐视资金风波引发的不安情绪,同样蔓延到了乐视生态旗下乐视金融身上,一些客户担忧到期产品能否正常赎回,昨日(7月5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乐视金融贴吧里,不少网友正在相互打听到期产品是否到账,“这几天每次看到新闻心都是颤的”。
虽然暂时还没有迹象表明乐视金融偿付能力出现问题,但市场此前对乐视金融缺少支付牌照、短期易帅等高度关注。如今,母公司深陷资金困境,未来乐视金融将如何发展,再添一个问号。
用户普遍担忧
“煎熬中,9月、12月分别到期6万共12万元,现在尊享理财6月30后也没有销售,也不知道乐视金融现在到底怎样的一个情况,应该不会跑路吧?”7月4日午间,网友“huaqiankun111”在乐视金融贴吧中发贴,与乐视金融理财客户交流回款情况,其称,“主要近段时间乐视负面新闻太多,确实有点担心,当初投资也是看在这么大的上市公司,应该不差那么点钱,现在有点悬呀。”
此外,还有多位网友在贴吧中表现出了类似担心:“乐视金融产品9月份才到期,有点担心啊”……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下午打开乐视金融的官网和App端口,看到两个系统均正常显示。记者随即拨打乐视金融的400服务热线,有客服人员接电话并提供产品咨询服务。
2016年11月才正式亮相的乐视金融被业内认为已错过行业发展最好时机,因此在攻占市场上,乐视金融花了不少心思,也曾因此引发质疑。
日前,一款名为“乐乐高-新手专享”高息理财产品出现在乐视金融App端,该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高达15%,为业内所罕见,一经出现便受到媒体质疑,称其风险高,且产品类型不明确。
该产品简介显示,其为新手专享,100元起投,最高投资限额为1万元,锁定期为14天,预期年化收益率15%,发起申请1个工作日开始计息,第15天开始,自动转为阶梯收益4.8%~6.4%,随时可以赎回。如果继续存续,则自动转入L0阶梯,存续时间越久,奖励收益率越高。
乐视金融客服人员称,只有新用户才能参与享受这个活动,目前还没有得到活动的结束通知,还能购买。至于风险问题,该客服人员对记者表示,“在监管层面,任何理财产品不能承诺保本保息,但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到期之后不能兑付的情况。”
有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虽然15%的年化收益为业内罕见,但这算是正常的获客补贴行为,很多互联网金融企业都曾这么操作过,只不过补贴并没有那么高而已。
拿牌遥遥无期
去年11月初,乐视旗下第七大子生态——互联网金融方才亮相。据介绍,乐视金融以网络支付、网络交易、网络资管为战略主线,形成包含网络支付、交易平台等主营业务的基本架构。
公开资料显示,乐视金融布局早有端倪。2015年8月,中国银行前副行长、资深研究员王永利加入乐视,担任负责互联网金融业(后成为乐视金融CEO)。
不过从当时的情况看,乐视进入这个圈子立刻面临着残酷的竞争。BATJ早已各站其位,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百度金融等均已提取入局,而乐视进军金融显得晚了许多。更尴尬的是,一直以来,做金融都绕不过牌照这道坎,但对于乐视金融而言,在支付牌照上面一直都有欠缺。
对此,上述业内人士坦言,乐视金融的短板明显,不但在金融牌照布局上不齐全,而且本身也缺少好的场景,更多只是依靠乐视商城卖自己的手机、电视、会员,与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拥有较好场景的巨头相比差距太大。
上述业内人士还表示,乐视金融起步比较晚,已经错过行业快速发展的窗口期。在还没发展起来的时候,就迎来了行业监管,很多业务现在做不了。比如像支付牌照,做的早的话,相对容易申请,现在则需要花高价钱去买,“目前已经发展起来的那一拨互联网金融企业,起步比较早的,早的十几年前就布局了。”
记者注意到,统计显示,存量发放牌照十分稀少,央行从2011年开始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前后发放270张。截至目前,已有多家支付机构牌照被注销。央行根据“总量控制、结构优化、提高质量、有序发展”的原则,对《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审核工作予以从严把握。
对于支付牌照,上述业内人士称,支付牌照算比较大的一个牌照。如果没有支付牌照,只能依托别人的支付工具,将导致支付信息、客户信息等所谓的大数据流失到别人手中,“现在互联网金融都是竞争的金融科技,看谁的金融科技能力强,金融科技归根到底争的都是数据,如果现在连自己的数据都沉淀不下来,谈何去进一步竞争呢。”
事实上,支付牌照的价格也是一路水涨船高。6月7日晚,国美金融科技发布《有关收购目标公司之贷款及关联交易有关订立VIE合同之持续关联交易》的公告,宣布以7.2亿元收购银盈通支付有限公司全部股权,正式获得支付牌照。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支付牌照并不是出价高就能买到,会有很多大公司向卖方伸出橄榄枝,卖方也会考虑到协同的问题。此外,整个互联网金融还是要依靠自己的主业来发展,在现在的情况下,即使乐视金融买到支付牌照,如果整个乐视生态的主业萎缩,也会降低支付牌照创造的价值。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