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广联达主办建设行业年度峰会在蓉举行 业界大佬共探行业“数字化”转型之路

    每日经济新闻 2017-06-26 00:37

      “天府之国”成都的小雨淅淅沥沥,氤氲的雾气给这座看似慢条斯理的城市再添几分浪漫的气氛。而与此同时,来自全国各地的1500余人正云集在此,酝酿着一场行业变革。

    6月22日至24日,以“数字驱动 融合创新”为主题的2017中国建设行业年度峰会在成都举行。峰会由国内领先的数字建筑产业平台服务商广联达与全联房地产商会主办,被视作中国建设行业创新发展的风向标,是建设行业的年度盛典,此前,峰会已走过北京、苏州、上海、杭州、广州、深圳等城市。

    今年峰会主题紧靠“数字经济”,探讨数字技术驱动下建设行业、企业乃至项目的融合应用及创新,盛况空前。值得一提的是,广联达正与新的合作伙伴进行“探险”。6月22日,广联达与华为签署合作备忘录,宣布将在建筑云、智慧工地、智慧建筑领域合作。

    建筑行业信息化发展报告正式发布

    不久前,北京电报大楼关闭,这栋为北京市民服务了59年的大楼曾是亚洲最大的电信业务综合营业厅,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北京电报大楼为标志的时代落幕。

    数字化颠覆行业的速度常让人慨叹技术的力量。但不可否认的是,数字化的渗透率在各行业有所不同,“浪潮”之下,仍有行业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潮头”一跃而过,大有渐行渐远之势。

    建筑业就是落后于“浪潮”的行业之一。根据麦肯锡的报告,建筑业的数字化进展仅高于农业,位居所有统计行业中的倒数第二,落后于房地产业与制造业。

    “我们在真正用科技、用数字化去改变这个行业方面还没有做太多的事情,建筑业的研发投入水平小于1%。其他行业怎么样?汽车行业(研发投入)3.5%,航空行业(研发投入)4.5%,当然还有更高的,像通信、IT。”广联达总裁袁正刚在峰会上表示。

    建筑业被认为在应用技术和管理创新上一直行动迟缓,但“建筑业瓦解的时机已经成熟”——麦肯锡认为。

    “瓦解”一词尚有争议,但“建筑行业迎来了改变的时机”这一观点已受到业内认可。2017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推广智能和装配式建筑”、“加强技术研发应用”,用科技手段促进建筑产业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在此背景下,6月22日,《中国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发展报告(2017)-智慧工地应用与发展》(以下简称《报告》)在峰会上正式发布。该《报告》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组织编写,汇集了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清华大学、北京城建集团、上海建工集团、广联达等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的权威专家,是我国公开出版发行的、针对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发展的系列报告。

    《报告》源起于2013年,历经“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发展历程”、“专项技术BIM的研究”“BIM的深度应用和发展”、“互联网应用与发展”四届主题,今年则以“智慧工地”为主题。

    在峰会上,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行业工作处处长赵昕介绍,我国建筑工地的施工信息化已走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面向单业务岗位应用的工具软件阶段,比如CAD制作软件、工程预算和结构计算类软件;第二个阶段是面向多业务集成化的管理软件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多技术应用集成的阶段,比如从施工现场信息技术的采集,在施工现场把云技术、大数据应用到整个施工现场的管理过程中。

    而今,施工信息化走入了智慧工地时代。智慧工地发展如何?通过调查,《报告》指出,智慧工地的概念大多是在业内“口耳相传”,多用于重点项目,业内认为智慧工地的应用体现了业务管控的能力,但同时也表示,建筑施工企业推动智慧工地尚需外部刺激推动。

    数字施工助力项目成功

    6月24日上午,一支近200人的观摩队伍来到成都“天府汇中心广场”项目(以下简称天府汇项目)施工现场,他们口音不一,所来自的公司类别也不尽相同,但他们的目的是一致的——来看看数字施工是怎么运作的。

    提到数字施工绕不开 BIM。“BIM可能是建筑业的操作系统,就像计算机的Windows一样,我觉得BIM很可能是把整个建筑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的核心要素。”中关村管委会产业处调研员陈星在“特色小镇及园区发展新模式专题论坛”上表示。

    根据天府汇项目施工现场工作人员的介绍,该项目是集购物、休闲、酒店、住宅于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总建筑面积为52.8万平方米,BIM技术应用分为施工准备阶段的BIM策划、实施标准和施工过程阶段的BIM可视化和信息化。项目施工方中建二局在BIM技术部分采用了广联达的BIM5D产品。

    在BIM领域,广联达是当之无愧的专家。2009年,广联达就与斯坦福、马里兰大学合作BIM研究,开启了BIM之旅;2010年在广联达大厦上应用BIM,BIM5D研究开始,BIM5D Beta版发布……2015年起BIM系列产品全面推广,发展迅速,在2016年,和万达围绕标准及平台展开了深入合作。

    随着新的技术的出现,广联达也在不断探索BIM与新技术结合的方式。在“数字施工助力项目成功”施工企业专题论坛上,广联达发布了其施工企业“BIM+PM”整体解决方案。“粗放型项目的精细化管理,企业的集约化经营转型,数据流通不及时、不准确、不高效,这是最大的问题。”BIM业务总经理汪少山表示,广联达施工企业“BIM+PM”整体解决方案是对行业痛点“对症下药”。

    “它本身是一个解决方案,而且还有很多的扩展性。”汪少山介绍道,广联达施工企业“BIM+PM”整体解决方案由三层结构组成,即岗位级工具、项目级平台、企业级系统,以加强施工企业的数字化管理。

    在岗位级工具中,广联达施工企业“BIM+PM”整体解决方案,一方面可以提升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使用工具过程可以产生真实有效的数据,“这就不是为了数据而数据,而是将数据与工作场景相结合”。

    岗位级工具效能产生数据后,数据向上传递,需要点到线的连接,就达到了项目级平台,即广联达BIM5D产品。模型中心、数据中心和运营中心,围绕着项目的三大板块实现项目的精细化管理。

    多个项目数据再向上传递,即是企业级系统,广联达称之为企业BIM云平台。“企业可分析多项目成本、多项目进度,能够调配、对比等,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价值。”汪少山举例称,在打通上述数据流后,企业采购可实现“定时定量”,解决以前行业内盲目采购浪费成本的问题。

    广联达施工企业“BIM+PM”整体解决方案还支持企业进行扩展。对企业自身可扩展至大数据,形成企业内部的清单库、工料库等,企业可依此进行成本分析以衡量项目的价值。同时,该解决方案还可横向扩展至ERP软件,与OA系统连接,实现真正的数字企业。

    为何广联达开发出能促进施工企业变革性升级的产品?“首先,我们现有很多优势产品,形成了很好的生态;第二,我们有自己独有的技术优势,如BIM技术、云技术、图形平台;第三就是我们拥有‘云+端’的技术架构,以保障方案实现真正的数据共享。”汪少山表示。

    数字理念建筑促城镇发展

    建筑行业与城镇化发展息息相关。数字显示,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2016年我国房屋面积已突破42.24亿平方米,而1996年到2016年的20年间,中国的城镇化率从30.5%提升至57.35%。

    未来,“特色小镇”或将成为城镇化率提升的新引擎。2016年7月1日住建部、发改委、财经部联合发布了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到2020年培育一千个左右各具特色的小镇。建筑行业又迎来了新的商机。

    但以目前的情况而言,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建筑的建造和拆毁过程产生每年超过30亿吨的建筑垃圾,大部分是不可降解的,占城市垃圾的40%左右”,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董事长孙英在峰会上向与会者介绍,建筑业大量消耗不可再生的资源能源,并产生大量的排放和建筑垃圾。

    未来将大量涌现的特色小镇的建设如何更加集约、智能关乎着城镇化的质量,成为行业内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此,峰会专设“特色小镇及园区发展新模式专题论坛”,由中关村智慧建筑产业绿色发展联盟牵头行业专家,对数字经济时代特色小镇的发展进行探讨。

    推动以数字化的理念进行特色小镇的规划与设计,是与会专家的共识,而广联达也为此提出了应用方向。

    “未来特色小镇将是更加智慧的。”广联达董事长、中关村智慧建筑产业绿色发展联盟理事长刁志中在会上表示,数字理念下的特色小镇应具备以下特点:首先是建造过程将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规划、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建造;其次是在小镇的发展形态上也将采用更多的智慧建筑,发展更加智慧的产业,使得人和人,物和物,人和物之间的连接也更加智慧;最后,小镇应更多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政务管理、物流管理、医疗管理、设备服务等全方面的智慧生活。

    广联达研究院院长刘刚则提出特色小镇要注重“产城融合”,即将建筑及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小镇的产业发展需求相结合。

    “无智慧无小镇。”刘刚提出,“小镇招商云”基于产业规划的先行基础对接招商平台,以更好地和相关企业结合空间和场景进行产业的入驻和招商;另外,“产业服务云”搭建基于云的服务平台,让各种产业服务应用能够聚合进小镇;再者,“运维管理云”通过基于以BIM技术为核心的三维空间模拟,让今后可能产生的风险可视化,以保证小镇智能和绿色发展。

    “数字小镇的建设和发展实际上也是需要多方参与和共赢,不是一家去做,同时需要生态聚合,像中关村绿色发展联盟也是生态聚合,广联达定位是数字建筑产业平台服务商,我们也愿意提供这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服务于联盟、产业、特色小镇发展,用科技创造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刘刚总结道。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美股分化 油价关注度提升

    下一篇

    决不放弃!!每经记者直击3200名救援力量在茂县山体垮塌现场搜救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