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个星期调查,巨鹿路888号优秀历史建筑被拆毁事件处置结果刚刚出台。
静安区严肃处理巨鹿路888号建筑被违法拆除事件,对违法行为人王某罚款人民币3050万元,责令其在10个月内恢复建筑原状;对2个政府责任部门及10名责任人员严肃问责。
因处理态度之坚决、惩处力度之空前,这次针对巨鹿路888号事件的处置,或将在上海的城市发展史上留下特殊的一笔。来看处置结果↓↓↓
静安区严肃处理巨鹿路888号建筑被违法拆除事件
被列为优秀历史建筑的巨鹿路888号被违法拆除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要求必须依法依规从严查处并向社会公开,强调在上海要让依法保护历史建筑、传承历史文脉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今天(6月23日),静安区公布对巨鹿路888号优秀历史建筑被业主违法拆除事件的调查结果,决定对违法行为人王某罚款人民币3050万元,责令其在10个月内恢复建筑原状。同时,对相关政府责任部门及10名责任人员严肃问责。
对违法行为人罚款3050万元
责令10个月内恢复建筑原状
静安区政府成立专项工作组,针对违法行为人王某(业主江某的母亲,违法实际行为人)擅自拆除巨鹿路888号的违法行为,进行了深入调查。按照《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静安区房管局责令违法行为人王某在10个月内恢复建筑原状,处以该优秀历史建筑重置价5倍的罚款,计人民币3050万元,该重置价经过专业机构评估。
对违法行为人王某拆除优秀历史建筑后违法建设的行为,另行由静安区城管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对其从严处罚。
设计、施工、清运、监理环节
相关单位和个人受处罚
对此次破坏优秀历史建筑过程中设计、施工、清运和监理环节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有关部门根据其违法事实和情节,依法从严给予处罚。
由静安区建管委依据《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规定,对施工单位上海灵铭实业有限公司分别处以7200元和30万元的罚款,该公司在一年内不得申请建筑企业资质,一年内不得参加本市建设工程施工投标活动;对设计师吴某个人,对其在大陆从业资格予以限制,一年内禁止进入本市建筑市场从事建筑设计业务。由静安区城管执法局依据《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对建筑垃圾清运单位上海羡承实业有限公司处以5万元的罚款。
对相关政府责任部门及10名责任人员严肃问责
经调查,在这起违法拆除优秀历史建筑的事件中,静安区房管局、静安寺街道存在监管缺失、处置不力等严重失职行为。
依据调查结果,静安区委、区政府决定对静安区房管局、静安寺街道2个责任单位及10名责任人员分别作出处理:责成静安区房管局、静安寺街道向静安区委、区政府作出深刻书面检查,并依据《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等相关规定,对静安区房管局局长洪海明、副局长林巍分别给予记过、记大过处分;对静安区房管局修缮改造科科长赵清给予降级处分;对静安区住宅修缮工程管理中心副主任费军萍给予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对静安寺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洪明铭予以诫勉;对静安寺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洪雪钢给予记过处分;对静安寺街道城管执法中队副队长徐飚、队员顾双超分别给予记大过、记过处分;对静安寺街道房管办事处副主任丁春伟、职员陆燕萍分别给予记过处分。
吸取教训,深刻反思
积极整改,建立机制
静安区政府负责人表示,这一事件性质恶劣、教训深刻。痛定思痛,静安区将吸取教训,深刻反思,积极整改,建立机制。当前要着力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全力抢修,恢复原样。已由富有修缮历史建筑经验的区属国有企业接受委托,开展原始图纸调取、房屋恢复必要性和可行性的专家论证、收集和追寻原有建材等工作。下一步,将在市有关部门和专家的继续指导下,制定和完善恢复方案,依法依规开展恢复原状的工作。
二是全面普查,落实责任。对静安全区各类建筑进行全覆盖普查,针对静安区内现有159处优秀历史建筑,逐一落实“一幢一册”建档工作,明确保护责任、落实保护措施,自觉接受社会和媒体的监督。
三是完善制度,长效管理。按照最严格的优秀历史建筑保护要求,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静安区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若干意见》。同时,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管理巡查发现和问题处置机制,提前预警,有效处置,严厉打击破坏历史保护建筑的苗头性事件。
重罚之后,消失的巨鹿路888号还将给这座城市留下什么?
为一处被拆的历史保护建筑,给予这样力度的惩处,在上海乃至全国范围,均可谓史无前例。这充分反映了上海市委市政府对此事的高度重视,亦回应了韩正书记不久前在静安调研时提出的要求:“对破坏历史建筑的行为,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上海是一座对历史记忆怀有敬畏的城市。今天的人们愈加明白,承载于历史建筑之上的,是一座城市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积淀,是具有识别度的城市符号,是城市人文的脉络与肌理。这不只是上海的判断,而是全世界一切有文化、有情怀、有历史责任感的城市的共同意识。留住记忆,未必是为了“怀旧”,更不是什么“复古”,而恰恰是为了留住城市的底色——有底色,方有向前的动力。
更何况,对优秀历史建筑的认定和保护,有法可依,亦当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是法治社会最基本的共识,落脚于个案,也是守法尊法最具体的实践。
也正因此,严肃追责、严厉处罚、严加监管,方能显示对城市人文的守护,对法治尊严的捍卫。
也正因为处理态度之坚决、惩处力度之空前,这次针对巨鹿路888号事件的处置,或将在上海的城市发展史上留下特殊的一笔。态度坚决,是为再度彰显上海的城市发展理念和治理底线;处罚严厉,是为今后类似悲剧再不上演,更是为了在全社会加快凝聚起普遍共识——作为一座城市至为可贵、无以替代的珍贵“财产”,在历史建筑和城市文脉面前,人们的认识需要再提升一步,敬畏之心需要再多增几分。
随着处置结果出台,围绕巨鹿路888号这起个案的争论,或将渐趋平静。但个案处理的终点,应是普遍反思的起点。一座优秀历史建筑的被毁,即便原样复建,也是不可逆转之痛;痛定思痛,老洋房留下的思索和启示,却可以被久久定格。
过去对历史建筑保护,社会上也有不同声音,极端者觉得留老房子就是“师古”,留老洋房便是“崇洋”,甚至要说“媚外”。当然更普遍的一种“保留意见”,是出于“经济的考量”——留,意味着不能拆,也就没有了“腾笼换鸟”的空间,也就不能有千百倍于以前的经济效益。依“经济理性”,这似乎是划不来的事。
所幸,在巨鹿路888号的风波发生后,这样的声音少之又少。回想事件伊始,近乎呼啸的舆论从网上到网下,占绝对主流的,都是扼腕与震怒。人们扼腕于一座优秀历史建筑的莫名消失,震怒于违法者对法律视若无睹的任性。并且,“情绪”并没有转为“情绪化”,却引向理性的监督与思索——人们紧盯这起个案的后续处置,思索更多历史建筑的保护之道。人们愈加明白,保护历史建筑和城市文脉,是一笔今天会付出很多、却能让后人付出更多的“大账”。
在这个意义上,巨鹿路888号的风波与后续处置,换来了广大上海市民对于城市历史风貌保护的文化共识,并正在唤起一种行动自觉。这是一座城市的成熟与进步,不能不令人感到欣慰。
同时,巨鹿路888号的个案引起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如前所说,处置力度已经称得上全国罕见;此事的发端,源于民间有识之士的热切关注;其曝光于公共舆论,并发酵成为公共事件,缘自主流媒体的舆论监督。可以说,是各方的共同努力,促成了这一个案的处置;同样道理,这项工作要“经得起历史检验”,亦有赖于社会各方的充分协同、密切协作,乃至形成一个“文化保护共同体”。
保护历史建筑、传承城市文脉,既关乎长远,亦考验当下。这件事固然有无限情怀,但要做成,不能只靠“情怀”,它涉及方方面面细枝末节的问题——风貌区如何划定、修缮如何进行、资金如何平衡、监管如何落实、责任如何分配、后续如何使用……每一项,都测试着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
与此同时,优秀历史建筑本身的“濒危性”和脆弱性,以及破坏历史建筑行为的偶发性、多发性,也意味着对其的保护应被置于城市风险管理的高度——历史建筑一旦被毁便是无可挽回的损失,在强调风险意识的今天,这当然可以被视为一种城市风险;而既然要对此具备风险意识,那就需要全方位的“风控”手段跟上。有没有排查、能不能预警、一旦出现异动是不是及时干预,都是城市风险管理的现实课题。
做到这些,显然不能只靠某一方面的一己之力。高层的关注、政策的引导、基层政府的监管、媒体的监督、学界的呼声、民间的关注——过去的经验已经证明,无论哪一方,单打独斗总会形单影只、终究力有不逮;而若各方齐心,形成一个真正的“历史文化保护共同体”,便能形成巨大合力,成为城市文脉保护最可靠的屏障。
这个共同体,应当囊括这座城市所有的参与者,尤其不能少了各个层级的城市治理者。保护历史建筑已是多方共识,但共识化作行动,终究有赖于各级治理者尤其是地方政府的不懈努力,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和基层工作者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过去屡屡发生的历史建筑被毁坏事件,多多少少都暴露出部分治理者在思想意识和行动意志方面存在的短板。置于打造“卓越全球城市”、追求精细化管理的双重语境下,这种短板亟待弥补,微观管理中的“文化无意识”,更应被彻底革除。唯有如此,这座城市为巨鹿路888号付出的“学费”,才不至于白付。
这件事不容易,但上海需要做好,上海可以做好。我们有理由相信。
本文来源:上观新闻、上海发布
作者:朱珉迕
相关新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