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成都大气监测“超级站”里的“超级战”

    每日经济新闻 2017-06-12 13:57

    “干这行不容易,一个电话打来,放下筷子就要赶过去。”

    每经编辑 陈耀霖    

    大气监测子站

    每经记者 陈耀霖 每经编辑 官远星

    当你习惯性地在每天早上看看手机上的空气质量指数时,有这么一群人,正在紧张而细致的分析着这些指数。

    当你在朋友圈里晒出好天气的美照时,有这么一群人,在为好天气背后看不见的臭氧污染而奔波。

    当你周末在和家人一起享受周末晚餐时,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在接到电话后立马放下筷子,赶往办公室查看出现“异常”的环境状况。

    这群人,被称为中国环境监测的“特种部队”。他们作为决策部门的“眼睛”,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

    我们平时看到的各类环境质量指数,究竟是如何出炉的?环保决策又是如何通过环境监测站得以科学实施的?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实地探访成都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去探秘环境监测“超级站”的“超级战”。

    “不能及时反应,就是失职”

    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数据,截至今年2月,我国已经设置国家、省、市、县四个层级的5000余个监测站点,逐步构成了一张“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实时监测包括区域空气、酸雨、沙尘暴、温室气体的数据变化。

    早上一睁眼,就打开手机看看实时空气质量指数,已成为成都环境监测中心站大气室副主任李翔每天的习惯。

    李翔看到的空气质量指数,来自于成都市区总共38个空气子站提供的数据。这38个空气子站加上1个“超级站”,在成都范围内织成了一张庞大又复杂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昼夜不停地监测着PM2.5、PM10、二氧化硫等指标,为市民提供最新实时的空气质量指数。

    作为环保局直属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环境监测中心站的主要工作就是监测各类环境数据。在李翔看来,环境监测站是决策部门的“眼睛”,虽然监测站只是一个纯技术单位,但却是相关部门做决策的重要依据。没有快速的监测、没有准确的数据,就难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近几年来,市民们对环境问题越来越关心了,这是非常明显的感受。”李翔对记者谈到,环境监测中心站有自己的数据发布平台,在平台上能时常能看到不少市民的询问和反馈,有中肯的建议,也有尖锐的批评。

    “我们在看,市民也在看,所以现在一旦哪里发生问题,我们都要做到第一时间反应,如果不能及时反应,这肯定就失职了。”

    大气监测设备堪称“火眼金睛”

    “爆表”背后的真相

    去年冬天,成都华阳地区的空气质量指数出现“爆表”。这让成都环境监测中心站大气室技术员罗兰“压力很大”——“大家都在朋友圈转发。”实际上,大气室在此之前监测到指数的异常,但罗兰根据常识和经验判断,那片区域的空气不可能出现这种极端数据。在“爆表”消息传开的同时,罗兰和工作人员已经正在赶赴华阳现场的路上。

    到了现场,迅速检查仪器、拆解仪器,罗兰发现,指数爆表的“罪魁祸首”原来是一种极为罕见的情况—— 一只极小的昆虫飞进了监测仪器中,造成测出数据不准确。于是工作人员清理昆虫,清理仪器,重新校准、通知各大平台辟谣........从发现异常到恢复正常,总共用了不到2个小时的时间。

    李翔记得,在辟谣消息发布后,仍有不少市民将信将疑,还有人质疑昆虫成了空气污染的“背锅侠”。但是大部分人,尤其是当地居民相信环境监测站的数据。李翔对各种反应都表示理解,他告诉记者,“这就是我们每天做的工作,我们也不避讳,肯定有空气污染问题的存在。但也正是如此,环境监测站才去发现问题,为决策部门的动作提供及时、准确的依据,让民众拥有更好的环境。”

    再完美的设备,也有出错的可能

    实际上,多年来,成都环境监测中心站的设备几乎没有出过错。在李翔看来,数据工作能达到及时、准确、科学,这既要归功于先进设备的硬件保障,也是制度、人员设计合理的成果。

    据了解,成都范围的环境监测子站,采购的均是国际上目前最先进的进口设备。李翔告诉记者,每台监测设备都能够做到每小时、每分钟实时出数,准确率非常高,这种自动监测的设备是整个现代环境监测网络的基石。

    “十几年以前,监测站还是‘手工采样’的时代,工作人员需要把样本采到膜片上,再拿回实验室用天平秤、测量。这种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一般隔天才能出数据,及时性太差,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了。”李翔说道。

    目前,成都引进了最先进的“大气超级站”(全称为成都市大气复合污染综合观测站),可以监测200多个项目。“超级站”作为空气质量问题研究最前沿的“特种部队”,能为PM2.5源等世界难题的解析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不过,再完美的设备也有出错的几率。为此,环境监测中心站设计了包括“飞行检查”、“比对检测”等一系列制度来保证数据的真实和可靠。李翔告诉记者,所谓“飞行检查”,就是事先不打任何招呼,直接去子站进行检测。其中既包括国家对成都站进行检查,成都站也会不定时对区县的监测站进行。如果查出的数据和子站人员给出的数据在误差范围外,那就说明子站的设备或日常运维有问题,随后就会进行全面的检查和问责。据了解,这样的检查几乎每个月都在进行。

    楼顶上的大气监测设备

    “一个电话,放下筷子就赶过去”

    “干这一行也不容易,有时候和家人吃着晚饭,某个子站出现了数据异常,或者遇到飞行检查,一个电话就要放下筷子赶过去。除此之外,大家还要24小时轮班来盯相关的指数,手机不能离身 ,通宵熬夜的时候也不是没有。”李翔告诉记者,长期的职业习惯,已经让他对成都各个片区的环境数据了如指掌。

    李翔印象比较深的一次,是他在观察某个空气子站时,发现有一段时间经常监测到较高的氮氧化物指数。他感觉蹊跷,随即汇报并通知当地部门,经过与当地环保部门的共同检查和分析,初步判断为当地一个物流基地大型货车长期经过所导致。据此,当地部门对交通进行了分流和管制,最终效果明显,当地氮氧化物指数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李翔认为,这是他工作价值最直接的体现。

    “作为一线从业者,我确实感觉到,长期来说,成都空气质量的走向向好是毋庸置疑的。大家都能感觉到雾霾天越来越少,蓝天越来越多。但是也要注意到,环保是一个系统性的大工程,空气是个流通的东西,它不可能一蹴而就,还需要社会方方面面都重视起来,共同努力。”李翔说。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农业部:今年夏粮有望获得好收成

    下一篇

    部分雄安股午后快速走强 长城汽车大涨近8%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