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轮的自贸试验区中,四川“内陆开放”的定位和使命,最为突出和鲜明。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杨弃非 余蕊均 每经编辑 赵 桥
编者按
【 2017年4月1日,四川省、重庆市、陕西省、辽宁省、浙江省、河南省、湖北省7个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由此,中国自贸试验区“1+3+7”雁阵模式形成,可谓对外开放的“大国新局”。
两个多月过去,这些新晋的自贸试验区,都试验了些什么?又正在发生什么?对重构中国经济地理格局意味着什么?每日经济新闻“中国自贸试验区报道”从今日(6月12日)起推出“大国新局”系列报道,逐一探寻答案(后续报道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自贸试验区报道”:zmsyqbd)。】
每经记者 杨弃非 余蕊均 每经编辑 赵 桥
四川自贸试验区挂牌那天,成都蜀锦织绣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钟秉章抑制不住内心激动,他觉得公司的春天来了。
一家深居四川盆地的企业,一门传承千年的技艺,想要借此机遇走出国门,搭上融入国际产业体系的快车。
快车的名字叫“内陆开放”。根据国务院批复“总体方案”的定位,四川自贸试验区将建成“西部门户城市开发开放引领区、内陆开放战略支撑带先导区、国际开放通道枢纽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与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示范区”。
尽管在新一轮的自贸试验区中,四川不是唯一的内陆地区,但“内陆开放”的定位和使命,显然最为突出和鲜明。
当内陆和开放结合在一起被频频提及,说明中国的对外开放到了新的历史阶段,有了新的刻度。
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对四川自贸试验区提出的要求是: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要“努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这意味着四川不只是复制前面两批自贸试验区的经验,还得拿出具有内陆开放特点的新经验。
新刻度1 改革“后发优势”
现在,成都高新区政务服务大厅工作人员罗阳杨,每天要办理140例以上企业的注册登记,而自贸试验区挂牌之前只有60例左右。
最新数据显示,在4月1日至5月31日两个月时间里,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新登记各类型企业3906户,新增注册资本(金)347.88亿元。
四川自贸试验区分三大片区,包括成都天府新区片区、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和泸州片区。而在天府新区片区这个90.32平方公里的空间内,高新片区又以其重要的经济与科技实力成为四川自贸区的核心区和主阵地。
企业是自贸试验的主体。但在成都高新自贸办的总结中,提出了这样一种可能性:落户自贸区企业虽然增长迅速,但还有更多合适的企业未能加入到四川自贸试验的浪潮当中。
因为很多企业对自贸区还理解不到位。他们一方面希望利用所谓的“利好”闻风而动,另一方面又感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实际上是前两批自贸区发展过程中就曾共同遇到的问题。
上海自贸区研究协调中心秘书长徐明棋曾在一次论坛中指出,这种观望局面的原因或是在于自贸区改革步伐迈得太慢,企业感受不到改革的力度。
新一批自贸试验区如何加大改革力度?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自贸区“以开放倒逼改革”的机制本身。《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走访了多位专家、政府官员,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到,自贸试验区最终目的是“处理好政府、市场与企业的关系,减少企业交易成本”。
在西南财大四川自贸区法律政策研究中心联席主任霍伟东教授看来,内陆的经济体量比沿海地区小,同时一些制度不如沿海成熟,这反而易于进行体制机制改革试验,产生改革的“后发优势”,因为“没有那么多的既得利益羁绊”。
四川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动作频频,显示改革的动力:5月25日,川南临港片区发布36项改革创新举措;5月26日,成都片区内正式开展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申报登记制改革,在其范围内的企业申报住所时无需再提交产权……改革的“后发优势”正在显现。
新刻度2 全球“新开放观”
5月10日,法国索菲亚—安蒂波利斯科技园、西班牙巴塞罗那创新产业园、荷兰阿姆斯特丹科技园、上海张江高新区、深圳高新区等园区在成都共同成立“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联盟”。
联盟成员将在成都高新自贸区“全球顶级科技园区合伙人(TSPPP)”框架下,围绕各自主导产业构建常态化特色跨国交流合作平台。成都高新自贸区的目的,是从技术层面、资本层面、产业链层面打造符合自贸理念的产业发展架构。
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提出“更全面、更深入、更务实”的新开放观,要求成都高新区聚力开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更高层次地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协作。
TSPPP无疑是体现这种“新开放观”的一个新刻度。
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陈洪涛相信,四川自贸试验区内陆开放的定位,体现了“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最大潜力和动力,拓展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意味着四川自贸试验区跳过“东中西部梯次发展”的传统路线,直接站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最前沿,与世界对话。
“我们要在规则和治理上,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寻求参与国际规则和全球治理变革的机会,并且要向全球价值链上游攀升。”陈洪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内陆开放特别是像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应该有这样的魄力。
当然,这意味着要有更深层次的改革,来接轨国际“游戏规则”。
霍伟东认为,自贸试验区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又一次‘综合改革’”,其开放逻辑也应包括打破以自由贸易体制机制改革为主的认知界限,将改革铺开到培养包括政府、企业的开放意识,并营造良好的社会思想环境。
事实上,TSPPP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它构建“业界共治(经济事务)+社区自治(公共事务)+法定机构(政府授权法定事务)”的协同发展架构,打造开放度更高、便利化更优的营商环境。
新刻度3 区域“特色试验”
5月25日,四川自贸区成都片区管委会召开共建共享交流座谈会,邀请四川其他地(市)州一道,共建成都自贸试验区,共享西部区域合作最大平台和发展机遇。
成都市商务委副主任、四川自贸区成都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张金泉表示,这是四川自贸试验区在“规定动作”外的“特色试验项目”。
他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带动全川地(市)州协同开放,不仅是成都作为四川首位城市的本职,更将从小半径出发,“通过自贸区制度创新的引领,带动地市州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提升,带动产业结构提升,带动周边地区协调发展。”
张金泉打了一个比方,自贸试验区的辐射,就像太阳一样,要将改革开放红利的阳光洒到地市州,“好东西不能一个人吃独食”。自贸试验区的航空、铁路口岸、中欧合作平台,对周边地区开放;人员入境旅游签、落地签,到地市州一样享受便利;相关企业服务机构,开放给地市州,帮助企业走出去,帮助产品卖出去……
这也是一种开放,即对内开放。这样的开放,在某种程度上比对外开放还重要。
日前,四川省委提出下一个五年目标,主要任务是推动经济强省,其中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区域协调发展。以成都为主的成都平原经济区一支独大,正是四川省经济发展的一个问题所在。正因为此,四川省早前就提出了“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
自贸试验区经验的推广复制,能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吗?这也许是四川自贸试验区“内陆开放”所能提供的一个经验。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